首页 > 国内

田间地头话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调研方法

2023-05-16 16:09:4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学习·知行丨跟着总书记学习调查研究

  田间地头话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调研方法

  5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沧州市,考察了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

  习近平走进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并向正在田里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专家询问旱碱麦产量、价格、品质、收益等。

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这是11日上午,习近平在沧州市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时,同种植户、农技专家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在田间地头学知识、察实情,是他一以贯之坚持的调研方法。

  在陕北高原,习近平在延川县梁家河大队一干就是7年岁月。“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习近平如是说。

  在河北正定,习近平常常走进田间地头看收成,走遍全县每一个村,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

  在福建宁德,习近平带领地直机关干部参加义务劳动,一把锄头扛肩上,大步走在田埂上。

1989年,带领地直机关干部到福建宁德市参加义务劳动。资料图片

  在浙江期间,到任后一年多时间深入全省90个县市区,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上海工作,他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下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实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看长势、问收成、察民情。“对粮食生产,我一直都很关注,基层调研时也经常到田间地头看一看。”他在给种粮大户的回信中这样写道。

  在田间地头谈发展、抓落实,是他一以贯之坚持的调研主题。

  此次河北考察,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广大百姓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耕地、粮食、“三农”,都是总书记牵挂的“国之大者”。一粒种、一株苗,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育种环节到种植阶段,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他频频考察调研的主题。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4月,主题教育启动之后的第一次外出调研,习近平首先考察了位于湛江市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再次谈到树立大食物观。

  5月,河北省沧州市,习近平走进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他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全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对盐碱地,如何用绿色生态的办法“改”?

  此前,2021年10月,在山东考察时,习近平来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也曾叮嘱“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做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推广盐碱地改良技术、扩大旱碱麦繁种面积……如今的沧州正逐步构建起适应盐碱地特点的区域农业生产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

  5月11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仓廪实、天下安,大国良策守护大国粮仓。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2023年5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彭博社记者: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大使正在访问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和俄罗斯,中方能否证实其目前是否在乌克兰?能否提供访问的日程安排?  汪文斌:我们此前已经发布了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大使出访欧洲五国的消息。关于这次访问的具体情况,中方也会适时发布消息,请大家保持关注。...

    时间:05-16
  • 首届“领航杯”航天器科技创新设计大赛举办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 马帅莎)5月1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一设计部(以下简称“一部”)在北京举办首届“领航杯”航天器科技创新设计大赛暨中国火箭系列IP发布会。  本次大赛围绕“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主题,作品要求通过文献调研、设计方法改进、研制流程创新、多专业...

    时间:05-16
  • 中国-中亚峰会丨跨越天山的文化共鸣

      新华社西安5月16日电 在天山北麓哈萨克斯坦境内距阿拉木图约50公里处,一处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遗址——拉哈特遗址吸引着诸多考古学家的目光。  作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项目之一,2017年至201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团队三次来到这里,与哈萨克斯坦伊赛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同行共同发掘拉哈特遗...

    时间:05-16
  • 蓝厅观察丨西安!六国元首将共聚峰会

      中国-中亚峰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主持峰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总统将应邀与会。  这是今年中国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也是建交31年来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

    时间:05-16
  • 李强同荷兰首相通电话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务院总理李强16日同荷兰首相吕特通电话。  李强表示,习近平主席同威廉-亚历山大国王确立的中荷“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定位,契合两国利益和人民需求。中国视荷兰为欧盟内优先合作伙伴,愿同荷兰共同推动各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希望荷兰秉持契约精神,坚持市场原...

    时间:05-16
  • 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在浙江宁波开幕

      中新社5月16日电 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16日在浙江宁波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王勇指出,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成果丰硕。今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第二个10年起步之年,中方愿同各方一道,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和中东欧国...

    时间:05-16
  • 中方介绍中国—中亚峰会日程与亮点:将举办近二十场双边和多边活动

      中新社西安5月16日电 (记者 黄钰钦 张一辰)针对中国—中亚峰会的日程与亮点,中国外交部欧亚司副司长于骏16日在西安介绍时表示,短短两天内,中方将举办近二十场双边和多边活动,还将搭配多场独具特色的配套活动,可谓高潮迭起、亮点纷呈。  当日,中国—中亚峰会新闻中心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会上,于骏表...

    时间:05-16
  • 中国国防部:推动中新(西兰)两军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中新社北京5月16日电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16日就近期涉军问题答记者问。谈及近期举行的中新(西兰)两军第十一次战略对话,他表示,双方表达了在新形势下推动两军关系继续向前发展的积极意愿。  有记者问,中新(西兰)两军近日在西安举行第十一次战略对话。请发言人进一步介绍有关情况及中新...

    时间:05-16
  • 中国国防部:反对任何国家以所谓双边条约为借口插手南海问题

      中新社北京5月16日电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16日就近期涉军问题答记者问。他指出,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所谓双边条约为借口插手南海问题、损害中方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有记者问,据报道,美菲双方近期达成了《双边防务指引》,并正式明确《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覆盖南海。请问发言人有何评...

    时间:05-16
  • 如何在调研与工作结合中破解难题 习近平指明路径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工作”系列图解  如何在调研与工作结合中破解难题 习近平指明路径...

    时间:05-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