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万亩红薯迎来大丰收 “甜蜜产业”助村民增收致富

2023-05-16 10:14:16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这两天,广西防城港东兴市一万多亩的“红姑娘”,也就是红薯迎来大丰收。现在,总台记者杨祉禛就在其中一个采收现场,马上来连线她。祉禛你好,我很好奇,当地为什么把红薯叫做“红姑娘”?另外,今年当地红薯的收成怎么样啊,赶快给我们介绍一下。

  总台记者 杨祉禛:好的主持人。我现在就是在广西东兴市江平镇江龙村的红薯种植基地,我身后有非常多的农民正在进行今年第一波红薯的采收工作。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红薯相比于一般的红薯来说,表皮颜色更鲜红,而且形态比较修长,所以当地人比较喜欢把它叫做“红姑娘”。

  别看这些“红姑娘”长得这么漂亮,实际上它的种植环境是一片含碱含盐的沙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盐碱地。因为盐碱地的高盐度对于大部分作物的生长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这一大片土地原来都是处于丢荒状态。直到几年前,基地通过灭荒复耕、改良复育的形式,让这片土地成为了可以种植盐碱地特色农作物的土地资源。红薯本身耐酸碱性比较好,又适合在沙质土壤种植,所以当地开始在这片盐碱地上推广种植“红姑娘”红薯。同时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基地开始采用水稻、红薯轮作的种植模式,像现在收获的这批红薯就是在去年10月份种下的,现在采收完后就会开始种水稻,这样一年可收一季红薯和一季水稻,实现了冬闲田的充分利用,同时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

  而且,盐碱地土质比较疏松,少有虫害,透气性比较好,红薯就能充分吸收深层地下水中的丰富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盐碱沙地反而成为了红薯的福地,种出来的红薯口感更加香糯粉甜,表皮也显得平滑干净,产量也比较高,亩产可以达到3800斤左右。这些摆好的就是刚刚蒸好的红薯,我前面也尝过,这个红薯的口感是粉粉糯糯的,特别香甜,真的特别好吃。

  也正是因为粉糯香甜的特性,每到采收的季节就有大批的客商前来订货。你看现在这边工人们正在将刚刚采挖出来的红薯进行分拣、打包、装车,之后会通过线下和线上双渠道销售的方式,销往广西区内乃至全国各地。基地有了收益,村民们自然也跟着增收了。村民除了可以拿到土地流转的费用,还可以选择到基地务工。可以说,小小的“红姑娘”果实成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马来西亚丹斯里黄家定与拿督斯里何国忠获聘为厦门大学客座教授

      中新网厦门5月16日电 (记者 杨伏山)到访厦门大学的马来西亚丹斯里黄家定与拿督斯里何国忠,获聘为厦门大学客座教授。  厦门大学16日披露了上述消息。在该校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举行的“南强学术讲座暨厦门大学客座教授敦聘仪式”上,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亲自向黄家定与何国忠颁发客座教授续聘...

    时间:05-16
  • 田间地头话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调研方法

      学习·知行丨跟着总书记学习调查研究  田间地头话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调研方法  5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沧州市,考察了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  习近平走进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并向正在田里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专...

    时间:05-16
  • 乌鲁木齐市委原书记杨发森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

      中新网西宁5月16日电 (记者 李江宁)据青海电视台新闻联播和青海日报15日报道显示,原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杨发森已赴青海工作,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  杨发森,男,汉族,1971年2月生,甘肃古浪人,1990年12月参加工作,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

    时间:05-16
  • 台湾最新调查:高中应届毕业生大幅减少

      中新社台北5月16日电 台湾当局教育事务主管部门16日公布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升学就业概况调查结果显示,2021学年高中应届生17.9万人,与上一学年相比减少1.3万人,与2017学年相比减少6.2万人,约减少25%。  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等台湾媒体报道,观察近5个学年的高中应届生去向,升学占比由2017学年的82.6...

    时间:05-16
  • 联播+|弘扬丝路精神 习近平信笺中的寄望

      “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有为青年传承和发扬。你们是中国中亚关系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和传播者。”近日,习近平主席复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留学生,鼓励他们为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复信中,习主席再次提到丝路精神。  进入新时代,习主席曾...

    时间:05-16
  • 国防部:不容美方在台湾问题上开历史倒车

      中新网5月16日电 据“国防部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16日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断交、废约、撤军”三原则是中美建交的前提条件,绝对不容开历史倒车。  5月16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答记者问。有...

    时间:05-16
  • 国防部:反对以所谓双边条约为借口插手南海问题

      中新网5月16日电 据国防部官方微信消息,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16日表示,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所谓双边条约为借口插手南海问题、损害中方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5月16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就近期涉军问题答记者问。有记者问:据报道,美菲双方...

    时间:05-16
  • 探访第二次淮河流域大气科学试验核心——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

      中新网合肥5月16日电 (王兵 吴兰)16日,第二次淮河流域大气科学试验各项外场观测试验正式实施,预计将持续4年左右。  据悉,2022年9月,中国气象局和安徽省政府联合启动了第二次淮河流域大气科学试验,经过八个多月的准备工作,各项外场观测试验于当日正式实施。本次试验是继上世纪末中日联合开展的第一...

    时间:05-16
  • 国防部:沿用冷战思维评价中俄关系 得不出正确判断

      中新网5月16日电 据国防部网站消息,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16日表示,沿用狭隘过时的冷战结盟思维,忧心忡忡地看待中国、评价中俄关系,前提和论证都是错误的,自然也得不出正确的判断。  5月16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答记者问。有记者问,据报道,美军参联会主席米莱近期接受采...

    时间:05-16
  • 国防部:积极推动中新(西兰)两军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中新网5月16日电 16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中新(西兰)两军近日在西安举行第11次战略对话。请发言人进一步介绍有关情况及中新两军交往情况。  谭克非表示,5月10日,中新(西兰)两军第11次战略对话在中国举行,双方就地区安全形势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

    时间:05-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