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科院公众科学日:“科普盛宴”让公众“遇见科学、预见未来”

2023-05-16 09:42: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记者 孙自法)火星上的声音与地球上相比有哪些不同、最新一代龙芯有什么特点、机器人技术怎样改变世界、人类祖先的祖先哪里来、地球也有冰箱吗……这些令人好奇的问题,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举办的一场科普盛宴——中国科学院(中科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上,通过丰富多彩的专家学术报告和展品现场演示,公众都能“遇见科学”找到答案。

中科院计算所“神计妙算”公众科学日活动现场。 中科院计算所 供图

  5月13日至14日,2023年中科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如期在该院全国百余个院属单位同步举办,近百处天文台站、植物园、博物馆、野外台站、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如约向社会开放,带领公众一起“遇见科学、预见未来”。

  龙芯教学机器人可实现多样功能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23年公众科学日以“科幻点燃科学梦”为主题,向公众科普展示“一生一芯”计划、最新一代龙芯、人工智能自主设计芯片等十多项科研成果。

  该所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带来“一生一芯”计划——“让每个学生可以带着自己设计的一颗处理器芯片毕业”,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机制来降低芯片设计门槛,为中国芯片和计算机系统等领域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新的思路。

中科院计算所“神计妙算”公众科学日活动现场。 中科院计算所 供图

  该所微处理器研究中心带来最新的龙芯3A5000处理器和龙芯教学机器人,龙芯教学机器人是龙芯教育致力于打造中国STEAM教育平台推出的K12教育阶段机器人教学的智能产品,基于龙芯机器人主控板,可实现循迹、避障、语音识别、人工智能等多样功能。

  该所智能处理器研究中心、智能计算机研究中心、泛在计算系统研究中心、网络数据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分别展示一种新型人工智能算法、0门槛开发机器人、智能人脸画板、智能知识问答机器人等科普项目。其中,借助计算机及人工智能技术,智能人脸画板让“神笔马良”的故事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中科院计算所还开展适合青少年的计算思维小讲堂和科幻点燃科学梦小课堂两种类型6个科普讲座,以及颇受青少年喜爱的神计妙算科幻游、科幻解密寻宝两个科幻主题的科普游戏活动。

  “自动化之光”揭开人工智能神秘面纱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第十九届“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活动上,集中展示人工智能最新发展成果,与公众一同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

中科院自动化所“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活动现场。 中科院自动化所 供图

  在科学展示、科学体验、互动展演环节,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类人人形机器人、智能博弈、类脑智能等重点科研方向,生动展示人工智能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前沿技术成果,包括介绍以全栈国产化基础软硬件平台为基础打造的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类人人形机器人;体验行人多特征识别系统、非接触式视频心率检测、虹膜人脸识别、人机交互系统、人工智能绘画与摄影以及“火焰”场景体感互动等项目;了解脑网络组图谱、脑功能检测仪、智能驾驶等前沿进展,从不同角度带领公众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奥秘,开启科学之旅。

中科院自动化所“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活动现场。 中科院自动化所 供图

  在科普讲座环节,中科院自动化所科研人员为公众带来《人工智能与人机博弈》《机器人技术改变世界》《智能科学探梦》3个主题报告。《人工智能与人机博弈》报告讲述人机博弈的发展历程与前沿成果,展现出人机博弈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机器人技术改变世界》报告讲述机器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机器人与人类的差别和局限,并举例展示人工智能在太空研究、医学、教育等各种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科学探梦》报告通过“智能机器人认知启蒙”和“编程思维启蒙”两大知识体系,从智能科学的“机器为什么会有智能”和“机器人会如何思考”这两个方面,启蒙儿童认知人工智能的本源,培养儿童对未来人工智能世界的兴趣。

中科院自动化所“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活动现场。 中科院自动化所 供图

  《来自火星的“掌声”》探索火星声音奥秘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公众科学日活动主要包括科技成果展示、科普报告、科普剧、科普相声、科学实验、科普视频展映、趣味知识问答等活动,旨在让更多公众感受声学世界的奥妙和独特魅力。

  在科普报告环节,《神秘的水下声世界》从海豚的发声原理出发,讲述水声学的发展历史、应用和具体研究内容,并介绍中科院声学所实验室开展的代表性研究工作;《有趣的气泡》则带领公众走进微观世界,认识动物界、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各种有趣的气泡,领略它们平凡中的神奇。

中科院声学所公众科学日活动现场。 中科院声学所 供图

  中科院声学所赫兹科普社推出《来自火星的“掌声”》科普相声,带领公众认识火星上的声音与在地球上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同?火星上的声波有什么特别的用途?探索火星上的声音奥秘。该所研究生们则带来科普舞台剧《声·援》,讲述在搜救过程中的声学知识。

  中科院声学所40余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还现场介绍中国自主研制的深海低噪声毛发阻尼阵、指向性扬声器、超声导盲仪、利用喇叭降低烦恼噪声的有源消声器、外科大夫的手术利器——超声手术刀、超声相控阵无损探伤仪、声表面波超快微型氢探测器、无线无源的声表面波温度/应变多参数传感器、声表面波结冰传感器等声学仪器,通过实验演示讲解其中的科学原理。同时,《中国万米载人深潜》《印度洋科考视频》纪录片也在公众科学日活动上播放。

  “遇见科学”科普盛宴丰富“佳肴”轮番“上席”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公众科学日活动在北京中关村园区、怀柔园区和江苏溧阳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同步举行。在院士讲座环节,西北大学教授舒德干院士以《人类祖先的祖先哪里来》为题,围绕从“天下第一鱼”到人类的演化历程,综合当时的气候与地理条件,用科学的数据分析与逻辑推理,引领公众认识寒武纪大爆发时代的各种“化石大数据”。中科院物理所王鼎盛院士和孟胜研究员,则以《极大、极小和极多》为题,为公众带来一场关于“三极”故事的科普报告。

  在该所北京怀柔园区室内实验室参观环节,磁性材料及自旋电子学实验室、强磁场核磁共振实验站、超快X射线动力学实验站等高端实验仪器,带领公众尽情领略科学世界的神奇风光。

中科院声学所公众科学日活动现场。 中科院声学所 供图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推出“遇见科学,遇见青藏高原”主题公众科学日活动,在该所北京部、拉萨部和青藏高原多个野外台站先后开启。

  在北京部,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参观,公众可体验并了解“探秘找不到北的古地磁小屋”“青藏高原‘岩石’密码”“冰芯里的无字天书”“树木年轮的奥秘”;第三极科普讲堂推出《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其环境效应》《丈量冰川的人》《解读青藏高原数据银行》《地球的“冰箱”——多年冻土》《冰山的奇幻漂流》等系列科普报告;科学实验课则讲授“珠穆朗玛峰地质素描课”“亚洲水塔热力环流模拟实验课”“树木年轮实验课”等课程。

中科院声学所公众科学日活动现场。 中科院声学所 供图

  在拉萨部及野外台站,公众科学日活动邀请西藏当地中学师生参观拉萨部实验室、冰芯库,介绍第二次青藏科考展厅,推出《“一错再错”高原湖泊》《魅力冰川》科普报告,同时邀请当地中小学生参观藏东南站、纳木错站、珠峰站、那曲站、慕士塔格站等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多个野外台站,该所墨脱中心则走进墨脱县中学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公众科学日的北京主场活动,开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北京同步辐射装置、超导实验室、核技术考古实验室、计算中心等园区参观,并推出“宇宙炼金术与空间探测”“反物质去哪里了”两场科普报告。

  “宇宙炼金术与空间探测”报告简要介绍元素(尤其是包括金在内的重元素)在宇宙中的来源和可能的产生机制,即“宇宙炼金术”,以及人们可以利用哪些空间探测的数据来研究“重元素的起源”这一重要科学问题。“反物质去哪里了”报告则介绍人类对反物质探究的历史,分析正反物质不对称出现的成因,并介绍粒子物理学家是如何通过粒子物理实验对这些现象进行探索的。

  同时,在中科院高能所建于广东东莞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科研人员通过现场参观和系列科普讲座,带领公众“一起探秘了不起的‘超级显微镜’”。(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马来西亚丹斯里黄家定与拿督斯里何国忠获聘为厦门大学客座教授

      中新网厦门5月16日电 (记者 杨伏山)到访厦门大学的马来西亚丹斯里黄家定与拿督斯里何国忠,获聘为厦门大学客座教授。  厦门大学16日披露了上述消息。在该校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举行的“南强学术讲座暨厦门大学客座教授敦聘仪式”上,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亲自向黄家定与何国忠颁发客座教授续聘...

    时间:05-16
  • 田间地头话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调研方法

      学习·知行丨跟着总书记学习调查研究  田间地头话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调研方法  5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沧州市,考察了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  习近平走进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并向正在田里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专...

    时间:05-16
  • 乌鲁木齐市委原书记杨发森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

      中新网西宁5月16日电 (记者 李江宁)据青海电视台新闻联播和青海日报15日报道显示,原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杨发森已赴青海工作,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  杨发森,男,汉族,1971年2月生,甘肃古浪人,1990年12月参加工作,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

    时间:05-16
  • 台湾最新调查:高中应届毕业生大幅减少

      中新社台北5月16日电 台湾当局教育事务主管部门16日公布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升学就业概况调查结果显示,2021学年高中应届生17.9万人,与上一学年相比减少1.3万人,与2017学年相比减少6.2万人,约减少25%。  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等台湾媒体报道,观察近5个学年的高中应届生去向,升学占比由2017学年的82.6...

    时间:05-16
  • 联播+|弘扬丝路精神 习近平信笺中的寄望

      “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有为青年传承和发扬。你们是中国中亚关系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和传播者。”近日,习近平主席复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留学生,鼓励他们为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复信中,习主席再次提到丝路精神。  进入新时代,习主席曾...

    时间:05-16
  • 国防部:不容美方在台湾问题上开历史倒车

      中新网5月16日电 据“国防部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16日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断交、废约、撤军”三原则是中美建交的前提条件,绝对不容开历史倒车。  5月16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答记者问。有...

    时间:05-16
  • 探访第二次淮河流域大气科学试验核心——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

      中新网合肥5月16日电 (王兵 吴兰)16日,第二次淮河流域大气科学试验各项外场观测试验正式实施,预计将持续4年左右。  据悉,2022年9月,中国气象局和安徽省政府联合启动了第二次淮河流域大气科学试验,经过八个多月的准备工作,各项外场观测试验于当日正式实施。本次试验是继上世纪末中日联合开展的第一...

    时间:05-16
  • 国防部:沿用冷战思维评价中俄关系 得不出正确判断

      中新网5月16日电 据国防部网站消息,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16日表示,沿用狭隘过时的冷战结盟思维,忧心忡忡地看待中国、评价中俄关系,前提和论证都是错误的,自然也得不出正确的判断。  5月16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答记者问。有记者问,据报道,美军参联会主席米莱近期接受采...

    时间:05-16
  • 国防部:积极推动中新(西兰)两军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中新网5月16日电 16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中新(西兰)两军近日在西安举行第11次战略对话。请发言人进一步介绍有关情况及中新两军交往情况。  谭克非表示,5月10日,中新(西兰)两军第11次战略对话在中国举行,双方就地区安全形势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

    时间:05-16
  • 江西省妇联主席:着力解决妇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中新网南昌5月16日电 (吴鹏泉 陈巍)“我将聚焦妇女和家庭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最普通的妇女特别是困难妇女身上,为她们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当好妇女群众‘贴心人’。”新当选的江西省妇联主席钱昀16日表示。  当天,江西省妇联十二届八次执委会议在南昌举行,钱昀当选为江西省妇联...

    时间:05-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