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天开园”精彩画卷如何描绘,听听他们的心声!

2023-05-13 19:57:29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客户端天津5月13日电(记者张建新、白佳丽、王宁、郭方达)作为天津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的重要举措,筹备已久的天开高教科创园(简称“天开园”)即将于5月18日正式开园。12日召开的天开高教科创园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南开区委书记马珊珊,西青区委副书记、区长殷学武,津南区委副书记、区长杨灏,围绕高水平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实现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相互赋能、相辅相成,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了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南开大学:建成科研成果转化“高速路” 形成“生态链”

  在天开高教科创园的规划布局中,南开大学、天津大学2所著名高校是科技创新主体。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表示,南开大学将天开园建设作为重大发展机遇,积极响应“学科+人才+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广泛调动全球校友会和企业家资源,着力打造具有南开特色的新一代大学科创园。

  最新成果支持天开园建设。近期,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实验取得成功,引发广泛关注。陈雨露介绍,该项目是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段峰教授的科研成果,作为南开大学首批入驻天开园核心区的27个项目之一,已在天开园注册公司并进入运营阶段,并迅速获得社会融资,前景广阔。此外,天开园LOGO选中的就是南开大学文学院视觉传达专业3名大三本科生团队设计的方案。陈雨露说,学校近期正在加快制定修订相关配套制度,建成科研成果转化“高速路”,形成科研成果转化“生态链”,促进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顺利孵化和落地产业化。

  全球南开力量加速汇聚。陈雨露说,天开园取了“南开”的一个“开”字,为新时代南开精神的凝聚提供了新的载体。遍布全球的南开力量正快速向天开园汇聚,组建南开“集团军”。由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等18位校友企业家发起成立的南开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的入驻,将为园区吸引丰富的企业家资源和系统的企业服务业态,为园区师生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发挥优势持续赋能科技成果转化。陈雨露说,南开大学以大平台、大团队推进创新创造,以大格局、大视野促进成果转化。首批入驻的17个教师科研成果孵化企业,以院士成果为引领,汇聚了低碳环保、资源有效利用、人工智能、生命医药等领域一批杰出科学家的应用性成果,预计吸引投资2亿元。学校还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特长,为园区入驻企业解忧赋能,着力孕育形成崭新的大学科技园生态。

  天津大学:探索新路径 打造创新创业生态新高地

  作为天开园推进科技创新的另一重要主体,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介绍了天津大学广泛动员师生校友带着好项目入园创业,不断深化与校友企业家合作,为首批入驻项目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持续优化具有天大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等服务天开园建设的举措。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金东寒说,为创业师生校友提供一门式服务是学校的重要职责之一。天津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重组创新创业学院,聘请民营企业家校友担任宣怀学院院长,整合社会办学资源,合力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其中,天津大学聘请天大校友、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作为宣怀学院院长,引发社会关注。金东寒表示,此举一方面是天大积极探索“院办校”发展路径的试验田,另一方面是天大着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先行区。

  吸收借鉴成功经验。天津大学是目前唯一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在津高校。截至4月30日,载体空间近2.6万平方米的天大科技园入驻企业已达150家,意向入驻企业40多家,其中10家企业已获得股权投资,总金额超过1.8亿元。金东寒说,学校正在总结天大科技园经验,将“学校指导、政府支持、企业运营”的建设运营模式和创新路径应用于天开园。

  审慎遴选入驻项目。金东寒介绍,天津大学瞄准天津产业需要,从100多个备选项目中遴选出首批28个优质成果转化项目入驻天开园,涉及新能源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并遴选出34个项目作为储备项目,持续跟踪评估项目技术成熟度,择机择优引入天开园。

  金东寒表示,下一步,天津大学将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围绕天津市重点产业布局,凝聚校友企业家力量,集聚创新创业资源,整合创新创业要素,推进协同创新,努力打造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推动天大创新创业模式的形成。

  南开区:挂图作战 打造四大“生态”

  作为天开园核心区所在地,天津市南开区承担着重要的建设和服务职能。天津市南开区委书记马珊珊说,南开区将天开园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成立专班、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天开园如期精彩亮相做好了充分准备。

  突出品质,打造科创多元的“环境生态”。随着5月7日晚天开园夜景灯光的点亮,这一充满科技感、文化感、未来感的科创园区呈现在了公众面前。马珊珊说,南开区注重人性化环境改造,从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市容市貌、街景立面等方面实施提升改造,圆满完成先导区环境治理提升工程,主动全程服务科技广场装修改造项目,为入驻企业顺利落位提供舒适便利条件。

  对标一流,打造高效便捷的“服务生态”。马珊珊介绍,南开区成立了政务服务专项工作小组,细化落实“一站式”服务举措,首批进驻320个服务事项,设立4个“一次办”窗口,实现了园区事园区办;筹建“自助办”专区,可办理涉及政务、税务、社保等470余个自助事项。推出了“大学生创业一件事”特色服务场景,系统梳理创业涉及的政策咨询、企业开办、投资融资等各类服务程序要件。截至5月11日,完成企业工商注册60家。

  招才引智,打造科教融汇“创新生态”。马珊珊说,南开区先后赴高校问需问计、对接资源,赴全国各地举行宣传推介活动25场,对接企业百余家,吸引了一批科技企业入驻天开园。同时,成立天津天开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引进全市首家市场化概念验证管理公司,参与组建天开种子基金、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两校天开专项创投基金,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做优配套,打造人才发展的“宜居生态”。南开区历史文化积淀和成熟生活配套是重要优势。马珊珊介绍,南开区充分展现“津门故里”老城底蕴,让创新创业人才沉浸式感受南开独具特色的老城文化、学府文化、红色文化;面向各连锁品牌做好天开园项目推介,已有便利店、咖啡馆、快餐店、健身房等19家商户完成选址、陆续进驻;统筹全区教育医疗等资源,提供个性化便捷服务,着力解决人才“一老一小”后顾之忧。

  西青区:构建“一城、两业、三区、四谷、五链”发展格局

  天开园在空间上提出了“一核两翼”的发展布局。其中,作为西翼拓展区的天开西青园坐拥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产业基础良好。

  天津市西青区委副书记、区长殷学武介绍,天开西青园位于环西青大学城片区,总面积24.79平方公里。天开西青园确定了“一城、两业、三区、四谷、五链”的“12345”战略发展布局,即建设一座天开西青科创城;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网联、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强化创新策源区、成果转化区、科创服务区三区功能联动;打造智创谷、智能谷、生医谷、未来谷四大板块;支撑西青五条特色产业链做大做强,整个园区将实现从研发、孵化、培育、加速到转化、产业化的全链条跨区域空间布局。

  殷学武说,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西青区对天开西青园载体空间资源进行了再梳理再整合,目前可立即提供载体空间55万平方米,包括各种类型厂房20万平方米,满足绝大部分研发类型或先进制造类型企业办公生产研发需求,近期还可再提供载体50万平方米,中远期规划可用土地约5.5平方公里,预计可提供载体建筑面积1035万平方米。

  为支持天开西青园建设,西青区在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围绕高起步建设、全生命周期发展、科创载体打造、科创人才引育、科创资源集聚、科创金融供给等六个方面制定出台了20条天开西青园专项支持政策,打造既有“突破性”又具“含金量”的政策支持体系。

  根据该政策,西青区将连续5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政策和园区建设;成立多维度、多种类政府投资基金,为企业、项目入驻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殷学武介绍,天开西青园启动建设以来,已新落地项目70个,注册资金10.36亿元;重点在谈37个,意向签约17个,计划总投资额79.4亿元。

  津南区:将“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

  作为天开园“一核两翼”发展布局中的东翼拓展区,天开津南园坐拥海河教育园区,高校科教优势突出。天津市津南区委副书记、区长杨灏表示,津南区将打好用好生态、科教、会展“三张好牌”、精心建设“四区四谷”的生动实践,将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专项行动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

  杨灏介绍,津南区委、区政府组建了天开津南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驻区相关高校高职纳入其中,组建了工作专班,构建“领导小组+管委会+平台公司”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在创新载体供给上,津南区在海棠科创园、海棠众创大街、大学科技园等17万平方米已有科创载体承接科技创业项目基础上,加快建设毗邻南开大学新校区、总面积24万平方米的天开智慧小镇一期,计划9月底前部分产业载体投入使用。启动建设毗邻天津大学新校区、总面积16万平方米的天开智慧小镇二期。科学有序开发天开智慧小镇剩余约60公顷土地。盘活提升双港工业园、津南开发区西区等产业载体,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充足空间。

  在科技项目对接上,津南区高水平运营7.7万平方米的海棠众创大街,目前,已累计引进科技型企业150余家,培育雏鹰企业4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1家。不断提升现有3家市级大学科技园发展能级,已引育企业146家。

  “在天开津南园的建设中,津南区坚持‘边建设、边招商’,天开小镇一期对接天南大科技成果19个、产教融合项目10个,二期已与工业母机、储能、人工智能等项目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对部分承接载体进行定制化建设。”杨灏说。

  杨灏表示,津南区将发布天开津南园应用场景清单,后续将发布院校、企业能力和科技创新等专项机会清单,实现产业引育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加快引聚更多创新人才团队和科创企业,未来将天开津南园建成全市科技、产业、教育、会展、城市融通发展的“样板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新党主席吴成典:打造新生代寻根之旅 推动两岸交流往来

      【港澳台专线】新党主席吴成典:打造新生代寻根之旅 推动两岸交流往来  中新社福建湄洲岛5月14日电 题:新党主席吴成典:打造新生代寻根之旅 推动两岸交流往来  作者 叶秋云  近日,在“妈祖故里”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旌鼓擂动,礼炮齐鸣,迎神曲奏响全场,新党主席吴成典着传统礼服,手持素香,遵照传统礼...

    时间:05-14
  • 职业教育如何“破局” ?扬州成立首批5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

      中新网扬州5月14日电 (记者 崔佳明)14日,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23年扬州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在扬州市职业大学启动,该市首批机电、机械、电子信息、建设、旅游5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同时成立。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息息相关。扬州市副市长刘流在启动仪式上说,“今...

    时间:05-14
  • 2023年习近平法治思想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5月12日,2023年习近平法治思想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王洪祥出席启动仪式时强调,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最根本的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广大政法干警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

    时间:05-14
  • 时政微视频丨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习近平总书记吟诵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道出了他与母亲的深厚感情。  一个针线包,连着母子心。  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北梁家河插队。儿行千里之际,母亲齐心亲手给习近平缝制了这个针线...

    时间:05-14
  • 第一观察|总书记强调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耕地、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这一次,总书记在河北沧州黄骅,走进旱碱地麦田,考察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  一年多前,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期间,前往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走进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察看大豆、苜蓿、藜麦、绿肥作物长势,了解盐碱地生态保护和...

    时间:05-14
  • 聚焦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 第二届巴蜀文化论坛开幕

      中新网重庆5月14日电 (记者 刘相琳)第二届巴蜀文化论坛13日在重庆开幕,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与宗教研究学者汇聚一堂,以巴蜀宗教文化为切入点,对宗教中国化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本届论坛以“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为主题,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和四川省社会主义学...

    时间:05-14
  • 温州大学迎90周年校庆

      中新网温州5月14日电 (记者 门睿)温州大学办学90周年纪念大会5月13日在温州大学育英大礼堂举行。  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在致辞中表示,迈上新征程,希望温州大学坚定不移走前列、攀高峰、当标兵、探新路,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参与温州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推动“产城...

    时间:05-14
  • 热解读|总书记考察雄安新区,再提“人民之城”

      一条高铁联通两座城市。乘坐京雄城际铁路列车从北京西站出发,经过50多分钟的风驰电掣,就能到达河北省雄安新区。“人民城市”理念再次得到深化和升华。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天,总书记沿上海滨江栈桥步行察看黄浦江两岸风貌,站...

    时间:05-14
  • 中国-中亚峰会 | 数说中国-中亚交往合作

      中国-中亚峰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主持峰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总统将应邀与会。  中国同中亚国家是友好邻邦和全面战略伙伴。建交31年来,双方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是名副其实的好邻居、...

    时间:05-14
  • 两岸学者福建漳州切磋诗艺 台胞称“面对面交流很温暖”

      中新网漳州5月14日电 (廖珍妹)13日晚,以“同声同文 诗必有教”为主题的2023年闽南诗歌节开幕式暨诗歌朗诵会,在福建漳州闽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台湾的专家学者以及闽南地区的学校师生们以诗会友,切磋诗艺,深入交流,共同推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和发展。2023年闽南诗歌节开幕式暨诗歌朗诵会现场。 闽南...

    时间:05-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