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周剑大使在斐济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

2023-05-13 10:53:47

来源:中国驻斐济使馆微信公众号

  5月13日,周剑大使在斐济第一大报《斐济太阳报》发表题为《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的署名文章,重点阐述台湾问题历史经纬和中方原则立场,批驳台驻斐机构在斐散播的涉台谬论,加深斐济民众对台湾问题和一个中国原则的认识,呼吁斐方用实际行动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全文如下:

  近期,斐济媒体多次谈到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湾问题,甚至有某些台在斐人士公开称台湾为“国家”,罔顾事实、混淆视听。作为中国驻斐济大使,我有责任向斐济朋友再次阐明关于台湾问题的一些基本事实,以正视听:

  一、台湾是一个国家吗?

  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自古就属于中国中国人最早开发台湾,现在台湾居民的祖先,绝大多数是从中国大陆移民而来。历史上台湾虽然经历过短暂的外国殖民统治,但绝大多数时候处于中国政府的有效治理之下。

  台湾最后一次被殖民侵占是在1895年至1945年。1895年4月,日本通过侵华战争霸占了台湾,并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开罗宣言》宣布,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这一立场在1945年7月发表的《波茨坦公告》中得到确认和重申。日本投降后,同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并在台北举行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台湾回归中国。由此,通过一系列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文件,中国从法律和事实上收复了台湾。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战结束后不久,中国发生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战败后退踞台湾,海峡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

  台湾属于中国不仅是历史事实,也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一决议不仅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彻底解决了包括台湾在内全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而且明确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只有一个,不存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问题。联合国秘书处法律事务办公室官方法律意见明确指出,“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没有独立地位”“台湾当局不享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地位”。实践中,联合国对台湾使用的称谓是“台湾,中国的省”。

  台海的现状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是维护台海现状。违背、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就是改变台海现状。“台独”同台海和平稳定水火不容。

  二、什么是台湾问题?

  (一)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是首都在北京的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台湾当局的关系问题,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二)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

  (三)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各种阴谋,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三、什么是一个中国原则?

  一个中国原则具有清晰、明确的含义,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彻底解决了包括台湾在内全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明确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只有一个,不存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问题,确认了一个中国原则。

  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目前,包括斐济在内的182个国家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一个中国原则的适用是普遍的、无条件的、不容置疑的。所有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所有联合国会员国都应当无条件遵守一个中国原则,遵守联大第2758号决议。任何试图歪曲、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的行为,都是非法、无效的。

  四、中国政府将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既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长治久安。

  和平统一是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第一选择。尽管几十年来遇到困难和阻力,但我们仍然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我们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将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只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非和平方式将是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

  “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和平统一作出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一个伟大创举。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将得到充分尊重,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化、制度化更加完善,共同解决长期困扰台湾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难题,台湾的财政收入尽可用于改善民生;台湾的文化创造力将得到充分发扬;台湾同胞的国际发展空间将更大,海外正当权益和生命安全将得到更好维护和保障。港、澳回归后,经济持续发展、个人收入提升、社会由乱转治就是最好例证。

  五、如何看待斐济与台湾的合作?

  中斐1975年建交联合公报上明确写着:“斐济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重申: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斐济政府承认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一座大厦再高,如果根基动摇,顷刻就会坍塌。一个中国原则就是中斐关系的根基。斐济历届政府都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做出了明确政治承诺。

  中国不反对包括斐济在内的世界各国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同中国台湾地区开展正常的民间经贸和文化交流,但有关交流必须维持在非官方层面。台驻斐机构近年来的所作所为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公开鼓吹台湾是“主权国家”,为中斐双边关系制造了障碍。2019年,斐济政府决定将所谓“中华民国驻斐济商务代表团”更名为“驻斐济台北商务办事处”并取消其所谓“外交特权”,做出了符合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和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决定,应该得到坚持。兰布卡总理近期多次公开重申将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结语

  斐济有332个岛屿,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割让。同样,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关14亿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中方没有任何妥协退让余地。我们愿同斐方在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础上加强互利合作,更好地惠及斐济人民,也希望斐方能继续以实际行动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中国驻斐济使馆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观明代壁画 赏非遗民俗 两岸暨港澳青年沉浸式感受历史文化

      中新社北京5月13日电 (陈建新)京港澳台青年沉浸式交流体验活动13日在北京举行。逾40名两岸暨港澳青年走进石景山区,参观法海寺、法海寺壁画艺术馆、京西五里坨民俗陈列馆等地,沉浸式感受历史文化。  始建于明朝年间的法海寺,地处翠微山南麓。在绿树掩映下,青年们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了解法海寺历史沿...

    时间:05-13
  • 中国—东盟青少年以歌传情增进友谊

      中新社南宁5月13日电 (陈秋霞)“我很开心能把印尼歌曲唱给中国观众听。我也很喜欢广西的民族服装和民族歌舞表演,广西的青少年很可爱,他们的表演很棒!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跟他们一起交流、一起玩。”印度尼西亚女孩黄琦瀚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5月13日,中国—东盟青少年民族歌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图...

    时间:05-13
  • 学习卡丨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吟诵了这首《游子吟》。他说,这首诗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  在总书记的办公室里,常年摆放着与父母家人的...

    时间:05-13
  • 石泰峰在浙江调研时强调 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 更好发挥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

      新华社杭州5月13日电 5月11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在浙江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新时代...

    时间:05-13
  • 习声回响丨“只此青绿” 内蒙古“沙戈荒”变身新能源“蓝海”

      习近平:要强化源头治理,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这段话出自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草原上,一座座巨大的“风车”挥动着白色的风机叶片,将风能转变成电能传送上网;荒...

    时间:05-13
  • 专访:中国-中亚峰会将增进睦邻友好和民心相通——访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首席专家卡乌肯诺夫

      新华社阿斯塔纳5月13日电 专访:中国-中亚峰会将增进睦邻友好和民心相通——访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首席专家卡乌肯诺夫  新华社记者张继业 安晓萌  在中国-中亚峰会召开前夕,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首席专家阿季尔·卡乌肯诺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峰会的举行将促进中亚地区...

    时间:05-13
  • 钻山掘地入海 看“中国智造”新面孔

      绿色节能的盾构机、安装自动疏浚系统的挖泥船、无人驾驶拖拉机……新华社记者近日深入多家国有企业采访发现,装备制造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擦亮了“中国智造”新名片。  创新应用绿色理念制造的盾构机成功下线  5月9日,“中铁1237号”在河南郑州下线,这台刀盘直径9.16米、长135米...

    时间:05-13
  •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完成60% 一批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取得明显进展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题: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完成60% 一批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取得明显进展  新华社记者高敬  记者12日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截至2023年3月,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确定的3294项整改任务,总体完成率超过97%。第二轮督察明确的2164项整改任务已完成60%,一...

    时间:05-13
  • 总书记刚刚来过这里| 种好旱碱麦,把粮食安全保障好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沧州市考察调研,来到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当地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等情况。  随着总书记的脚步,走入这片绿意盎然的希望田野,旱碱麦正处于灌浆期。微风拂过,麦浪滚滚。  旱碱麦是抗干旱耐盐碱的小麦品种。黄骅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这里冬春...

    时间:05-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