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镇馆之宝丨王瑞霞: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何以改写东方艺术史?

2023-05-06 21:12: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者按:  国宝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恢弘万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从2023年5月1日起,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四),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后故事。

  中新社山东青州5月6日电 题: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何以改写东方艺术史?

  ——专访青州市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王瑞霞

  作者 李明芮 赵晓

  坐落于山东潍坊的青州博物馆,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该馆的“镇馆之宝”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佛教造像,被西方学者誉为“一次改写东方艺术史的重大发现”。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有何独特的艺术价值?融合了哪些中外文化?青州市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王瑞霞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解读。

视频:【东西问·镇馆之宝】王瑞霞: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何以改写东方艺术史?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是如何被发现的?

  王瑞霞: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佛教造像出土于1996年10月。当时,益都师范学校征用青州博物馆南邻的农田做操场,在推平操场过程中发现一些散落的造像残块。这些残块不仅引起文物部门的重视,也招来不法分子。

  一天夜晚,青州博物馆值班人员在操场工地上发现微弱的光,报告当地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制止了盗掘行为。天亮后,博物馆领导和业务人员到工地现场勘察,并将情况报上级业务部门。一场抢救性发掘工作自此拉开序幕。

  经勘探,考古人员发现窖藏坑位于寺院遗址的北部,南北长8.7米、东西宽6.8米。后经发掘整理,发现坑内有规律地埋藏了石灰石、汉白玉、花岗岩、陶、铁、木及泥塑等各类佛教造像600余尊,时期从北魏、东魏、北齐延伸至隋、唐、北宋。

  最大的佛教造像高320厘米,最小的仅高20厘米。出土的部分造像带有纪年,处在北魏的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到北宋的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区间,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造像数量之大、雕刻之精、贴金彩绘保留之完整、时间跨度之长,为中国佛教考古史上所罕见。

贴金彩绘石雕佛坐像。李明芮 摄

  中新社记者:这批精美佛像为何被掩埋于青州地下?

  王瑞霞:今天的青州是历史上古九州之一“青州”的核心所在,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城,历史文化遗存极为丰富。

  青州文化承袭东夷文化、齐文化而来。公元399年,鲜卑慕容一支占领青州,第二年慕容德称帝,定都青州广固城,史称“南燕”。许多北方士族和佛教高僧随慕容德南下,将北方文化和佛教文化带到青州。

  公元410年,东晋大将刘裕灭南燕,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青州在东晋南朝政权统治之下,深受南朝文化浸染。公元469年,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占领青州,又为民族文化融合创造了条件。经过几十年的交融,随着北魏汉化政策的推行,鲜卑族和进入中原的其他民族逐渐融入汉文化圈。

  公元500年以后,青州成为一方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多种元素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面貌,崇佛造像之风盛行,覆盖士族阶层和民间百姓。

  关于这批造像为何埋藏地下,网上有人猜测与大规模的“灭佛运动”相关,但从考古发掘和其他一些材料来看,应该是受宋金交战影响。战争毁掉寺院前,集中起来的佛像已无处保存,只能埋藏起来,遵守了佛像瘗埋的教理。

观众参观青州博物馆。李明芮 摄

  中新社记者: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被西方学者誉为“一次改写东方艺术史的重大发现”。这批佛像有何独特的艺术价值?

  王瑞霞: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三个朝代的佛像数量最多,在造型上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北魏、东魏时期的背屏式造像;另一类是北齐时期单体圆雕造像。

  龙兴寺出土的背屏式造像是北魏汉化背景下盛行的佛教造像风格。青州地区曾先后隶属于南朝和北朝,南北文化交互影响较为明显。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极力推行汉化政策,佛教艺术的汉化更为明显。

  彼时以南朝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以清俊秀逸为美,绘画和雕塑流行“秀骨清像”“褒衣博带”。南朝的审美风范流入北魏,佛教造像也受此熏陶,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模仿南朝士大夫服饰的“褒衣博带”样式佛衣流行,这种样式在青州一直延续到东魏,成为青州自北魏晚期直至东魏佛衣样式的主流。

  公元550年,北齐建立。北齐统治者推行胡化政策,这在佛衣上表现最为显著。青州造像的佛衣一改北魏至东魏流行的“褒衣博带”式佛衣,大量出现印度流行的通肩式、袒右式佛衣,甚至出现了在笈多艺术里见到的不但袒右、左臂也露在外的佛衣。

  在北齐时期,背屏式佛教造像风格几乎消失,单体圆雕造像发展起来,简洁明快的造型新风在佛像和菩萨像上表现得很明确,尤其在佛像上体现得更为突出。由于服饰轻薄,佛像宽肩、隆胸、细腰、体态健美,衣裙质薄透体,隐现肌体,少雕饰或不雕饰衣褶,这种疏洁朗润的风格使北齐雕刻艺术独具一格,明洁感人,被誉为“曹衣出水”。

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李明芮 摄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风格,除受政治沿革遗留影响外,也或多或少保留了印度造像原有的一些特点。例如佛像要体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青州造像上可看到,佛菩萨的面相、服饰、体态无不展现了梵汉融合的特征。例如,佛像手指间有蹼相连、菩萨袒上身等,这遵循了印度的造像样式。而它们温润的面庞已与印度造像突出的骨骼表现大相径庭,完全是中国人的样子。到北齐时期,梵汉融合更为明显。很多人看了青州造像,都会将它们和印度笈多艺术相比较,确实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另外,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很多佛像身上通体彩绘,这些彩绘是在平滑的石面直接绘成。造像还绝大部分保留了彩绘贴金工艺,这在以往的佛教艺术考古中极为少见,雕塑与赋彩结合巧妙,其装饰技法和艺术效果独树一帜。

龛式佛菩萨弟子五尊像。李明芮 摄

  中新社记者: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曾先后到美国、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展出,被称为“世界上飞得最远的佛像”之一。这批佛像如何影响西方学者对中国雕塑的认知?

  王瑞霞:不论是北魏、东魏时期的背屏式造像,还是北齐时期的圆雕佛像、菩萨像,都是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因素进行的新创造。而在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影响下形成的青州佛教造像艺术,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古代雕塑,也让青州古代佛教雕塑在佛雕艺术领域“异军突起”。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精美佛教雕像,不仅为世人所赞叹。还有人把其中一尊精美的东魏菩萨像,称为“东方维纳斯”。

观众参观青州博物馆。李明芮 摄

  过去一谈到雕塑,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希腊、罗马的雕塑,把其作为中国美术教学中学生们临摹的对象。

  我们不否认西方雕塑的精美,它们写实性很强,逼真程度震撼人心。中国古代雕塑与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更注重精神世界的刻画,以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为例,从佛像微笑的面庞,你能看出其内心的愉悦,膜拜的人愿意将自己的心声向其诉说。它们匀称、挺拔的身姿正是中国人欣赏的潇洒和飘逸。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价值所在。有人评价,看到这批造像,心灵仿佛得到了洗涤,这是艺术的至高境界。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是中国雕塑史上的杰作,更是世界雕塑史上的珍品,未来会“飞”得越来越远。(完)

  受访者简介:

  王瑞霞,青州市政协副主席、青州市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全国人大代表、第五批齐鲁文化之星、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委会理事、中国古遗址协会石窟寺专委会理事。

  长期从事佛教考古与佛教艺术研究,主持龙兴寺佛教造像的整理研究工作,先后在<China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Arts of Asia>《文物》《考古》《敦煌研究》《文博》《中原文物》《中国博物馆》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潍坊佛教造像》,执笔完成了《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佛像卷一》,编辑出版了《青州文物精华》《山东青州傅家庄北齐线刻画像石》《青州纪游》《青州文明图典》等图书10余本。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盐碱滩变为生态城——中新天津生态城见闻

      曾经,有这样一片地方:三分之一是污水库,有专家认为“没法治理,只能填了”;三分之一是废弃盐田,“没法种树,只能荒着”,来种树的农民摇摇头;三分之一是荒地,“守着前面两块地方,咋还能住人?”附近的居民直叹气。  如今,这片地方已满目苍翠、楼宇林立、产业兴旺、百姓安居……这里,是位于蓟运河畔、渤海之滨的...

    时间:05-07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加强基础研究 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按照总书记的指引,广大科研工作者、科研单位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大力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为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

    时间:05-07
  • 习近平的侨情侨心

      联播+|习近平的侨情侨心  “在世界各地有几千万海外侨胞,大家都是中华大家庭的成员。”长期以来,侨胞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群体。  在总书记心中,广大海外侨胞是推动住在国同中国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桥梁”,更是共筑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谈及侨务工作时,他频频提及“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

    时间:05-07
  • 2022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揭晓

      中新网济南5月7日电(记者 赵晓)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5月7日在人文高端论坛上对外发布2022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中国式现代化’成为统摄全局的重大命题”“学界呼吁打造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等人文学术领域的新进展、新现象、新趋势入围。  据主办方介绍,“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

    时间:05-07
  • 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愿与广西携手续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中新网南宁5月7日电 (记者 林浩)“平陆运河建设对广西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建成后将为沿线民众带来新的福祉。”在广西钦州市平陆运河青年枢纽工程项目现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蔡达峰说。图为平陆运河青年枢纽工程项目现场。 林浩 摄  5...

    时间:05-07
  • 江西等地21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水利部:全力做好暴雨洪水防御

      中新网5月7日电 据水利部官方微信消息,5月5日以来,我国江南大部、华南北部、西南东北部等地出现强降雨,累积最大点雨量江西抚州三源406毫米、福建南平邵武313毫米。受强降雨影响,江西、福建等地2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3条河流超保,2条中小河流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水利部要求全力做好...

    时间:05-07
  • 第十届天津国际设计周即将开幕

      中新网天津5月7日电 (孙玲玲)6日,第十届天津国际设计周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召开。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第十届天津国际设计周将于5月12日下午在意式风情区正式启动,持续到6月底,在意式风情区、北宁公园、巷肆创意产业园3个展览场地举行。  “2016年,天津国际设计周作为中国唯一...

    时间:05-07
  • 农技讲堂首次搬进插秧专列 今年约5万名农民乘专列前往垦区春耕

      中新网哈尔滨5月7日电 (周晓舟)6日17时,K5151次列车从绥化站缓缓驶出,来自黑龙江省绥化市的400余名“插秧客”乘坐专列奔赴三江平原进行春耕生产,黑龙江省如期迎来插秧客流高峰,插秧专列的开行标志着黑龙江省春耕生产已全面启动。  黑龙江省是我国第一产粮大省,粮食产量、商品量和调出量连续多年位...

    时间:05-07
  • 韩正出席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加冕仪式

      中新社伦敦5月6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当地时间5月5日至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家副主席韩正应邀在伦敦出席查尔斯三世国王加冕仪式及相关活动。  韩正向查尔斯三世国王转达了习近平主席对国王伉俪、英国王室及人民的诚挚祝贺和良好祝愿,感谢英方为其英国之行做出的周到安排。  查...

    时间:05-07
  • “台商二代”二十载逐梦长三角 制造业再闯智造路

      【港澳台专线】“台商二代”二十载逐梦长三角 制造业再闯智造路  中新社绍兴5月7日电 题:“台商二代”二十载逐梦长三角 制造业再闯智造路  作者 项菁  “创业路上会遇到各种挑战,要紧贴市场,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扎根长三角这片热土二十载,“台商二代”纪明东近日受访时说,面对变幻莫测的...

    时间:05-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