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2023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文望齐鲁,与子偕行——当孔孟之乡遇上联合国中文日

2023-05-01 11:08:15

来源: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微信公众号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字的出现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中华文明从此得以记录和绵延。2010年,联合国宣布启动联合国语文日,旨在庆贺多种语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样性,并促进六种官方正式语文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因为“谷雨”节气有仓颉造字感动上天而下谷子雨的传说,联合国将每年4月20日中国传统节气“谷雨”这一天定为中文日。每年“谷雨”前后,世界各地的联合国工作地点都会举办中文日庆贺活动。诞生于谷雨的汉字,缔造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浩瀚史诗。而中文的魅力足以跨越时间与空间,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生生不息。

  今年,由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团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将于5月2日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驻地维也纳国际中心开幕。这次活动将目光聚焦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的山东,以“尼山传千载 岱海连世界——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故事”为主题,将向世界展示山东作为孔子故里和“一带一路”重要枢纽的深厚文化、锦绣山河和悠久历史,生动讲述中华文明与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真实故事。山东是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人口大省,是孔子故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儒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滔滔黄河水,将山东冲击出一副巨大扇形区域,润泽齐鲁大地千里沃野,融进齐鲁儿女血脉,也书写了熠熠生辉的齐鲁文化。文字,山东与其有莫大渊源。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秋,山东潍县古董商人范维卿以甲骨12片售于王懿荣,自此“甲骨文”逐步被世人所熟知。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仅是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在山东曲阜孔庙诗礼堂的北院,立着一堵高3米,宽15米的断墙,“鲁壁藏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堵断墙里。史书记载,秦始皇焚书时,孔子九代孙孔鲋将《论语》等儒家经典简册砌于孔子故宅墙壁中,文学典籍得以幸免。文化沃土,滋养山东书法“灼灼其华”。山东是“书圣”王羲之和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乡,拥有全国半数以上的秦汉魏刻石书法文化经典,存在着大量极高学术含量的书法历史文献。这样的历史和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余光中先生曾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休。以文化人,涵养着齐鲁大地的文化心性和文化品质。这片文化沃土,又滋养着齐鲁文化不断开枝散叶,灼灼其华。文字跨越时空,文明沟通心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恰逢“‘一带一路’十周年”。多年来,山东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大力促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不断加强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架起沿线不同国家地区人民心灵沟通的桥梁。山东肩负着重要而独特的使命,愿同全球各地一起,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本次2023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除以“字、景、史、画”为主题的中国汉字展、好客山东展、齐鲁文化展、名家书画展四大板块综合展览外,还包括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论坛、纪念国际主义战士罗生特医生座谈会、中医医学讲座以及山东特色民乐演奏等系列文化活动,将突出孔子儒家学说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在理念上的高度契合性,突出“一带一路”主题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进一步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的现实意义。

  人类社会各种文明闪烁璀璨光芒,现代化征程因为文明特质而精彩纷呈。中文承载着中国积淀了数千年的文化思想和哲学智慧,不仅属于中国,更是全人类的文化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时指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正如一首歌所传唱的那样,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尊重“文明的对话”,更加推崇“文明的互鉴”,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对新冠二次感染不必恐慌

      近期,一些网友在网上晒出了自己二次感染的经历,还有网友自述全家都遭遇“二阳”了。新一轮新冠感染潮是否将到来,备受社会关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4月26日召开的发布会提出,近期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的迹象,不过全国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小。考虑到此前已...

    时间:05-02
  • 一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信访工作条例》落到实处

      一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信访工作条例》落到实处——  切实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本报记者 金 歆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  2022年5月1日,《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是新...

    时间:05-02
  • 打造旅行课堂带来别样体验 研学旅行指导师助力学生成长

      研学旅行指导师助力学生成长——  打造旅行课堂 带来别样体验(经济新方位·新职业新活力)  本报记者 原韬雄   “大家知道‘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天街’是长安城的哪条街吗?”“为什么购物叫‘买东西’,在唐朝‘买东西’要去哪里?”  陕西省西安市大明宫遗址...

    时间:05-02
  • 更好发挥教育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

      【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此,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更加富裕和更加平衡,造就更大规模和更高比例的中等收入群体。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共同...

    时间:05-02
  • 告别机械“刷题”:新高考引领育人方式变革

      高考不只是一场考试,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新时代的高考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基本立足点,坚持回归育人本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引领高中育人方式变革,避免死记硬背与机械“刷题”的教与学的方式。  熟未必生巧:  机械“刷题”可休矣  “刷题”是指缺...

    时间:05-02
  • 高校劳动教育已然广泛开展 还需关注哪些新问题

      上一堂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课   【记者调查】  暮春四月,草木葱茏。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2020级全体本科生带着饱满的热情,在农场里种下粮食种子,观看玉米脱粒、磨粉,学习操作农作机械……“走上田间地头,从田野到菜地,从开垦到播种,从施肥到收割,我们第一次体验了...

    时间:05-02
  • 江西完善行贿人联合惩戒机制 高压震慑斩断围猎之手

      走进江西省宜春市一家粮食加工企业,几座硕大的仓库间,货车往来穿梭,工作人员忙碌于装糠、堆货,生产经营井然有序。  该企业集粮食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是江西省级粮食应急保障、粮油应急加工企业。此前,因法定代表人涉嫌行贿被立案调查等原因,企业生产经营一度面临停摆风险。  “在查办案件过程...

    时间:05-02
  • 学习时节|“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总书记心系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信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开创了新时代信访工作新局面。  2022年5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信访工作条例》正式实施。《信访工作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时间:05-01
  • 【组图海报】“五一”国际劳动节|一起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劳动情怀

      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情系全国广大劳动者,多次围绕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崇尚劳动,关心劳动者等进行深刻阐述,勉励大家为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而奋斗。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让我们一起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劳动情怀,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  图片...

    时间:05-01
  • 台湾劳动党等举行“五一”游行 控诉民进党当局执政无能

      中新社台北5月1日电 5月1日,台湾劳动党和劳动人权协会号召约两百位劳工在台当局领导人办公场所门前的凯达格兰大道上一同游行,与“五一行动联盟”各大工会共同喊出“执政不及格、劳工算总账”口号,控诉民进党执政无能使劳工受害、当局失职使青年受苦。  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元表示,台湾社会没有给...

    时间:05-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