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告别机械“刷题”:新高考引领育人方式变革

2023-05-02 05:38:48

来源:光明日报

  高考不只是一场考试,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新时代的高考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基本立足点,坚持回归育人本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引领高中育人方式变革,避免死记硬背与机械“刷题”的教与学的方式。

  熟未必生巧:

  机械“刷题”可休矣

  “刷题”是指缺乏针对性的“题海战术”与重复性做题现象。“刷题”背后存在着双层逻辑:一是期待在考试中能够遇到相同或相似题目;二是通过大量重复练习以实现熟能生巧的目的。随着高考命题越来越开放、灵活,师生也很少期望能“刷”到相似题目,却依旧坚信熟能生巧,以为多“刷题”,就能熟悉解题的技巧,提高成绩。

  笔者看来,“熟能生巧”在这里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一方面,通过适当练习,能够深化学生对学科基础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的掌握。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后针对所学内容做些练习题,也非常有必要。另一方面,凡事要有度,过犹不及,缺乏针对性地大量机械“刷题”,并不能促进学生的信息识别与加工、独立思考、逻辑推理、问题解决、敢于质疑、元认知等高阶能力与创新思维发展

  “刷题”的主要作用在于掌握解题方法和识别问题模式,而非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量的机械“刷题”还可能导致思维定式。如,学生在考试中遇到某一题目,首先搜寻以往做过的某些题型与解题思路,以求匹配,倾向于用固有的方式方法进行解题。当前,高考基于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命题更加关注核心知识的考查,注重创设丰富的试题情境、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力求打破试题固化,杜绝机械“刷题”现象。如,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强化了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数学教育强调的不再是“知识的简单迁移”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将现实情景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破解死记硬背与机械“刷题”,关键在于高考命题的创新。那种缺乏真实情境、缺乏创新与灵活性的试题,必然会导致师生机械“刷题”的“题海战术”。当试题越来越开放、灵活,彰显创新性时,机械“刷题”很难“刷”出高分来。这样一来,“刷题”就可休矣。

  素养立意:

  考试命题更加开放灵活

  为扭转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充分发挥高考命题育人导向,高考命题强化了能力立意与素养立意,深化对基础性知识、创新性思维、应用性能力的考查,增强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情境性与创新性。

  首先,改变知识本位,彰显了考试内容的全面性。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由“学科知识”考查逐渐转变为“核心素养”考查,在命题中全面体现德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等内容。围绕课程标准,全面考查学生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并强调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考查其具体应用能力。

  其次,命题灵活多样,彰显了考试内容的开放性。近年来,高考试题越发灵活、情境凸显综合、材料更加丰富、解题思路也越来越多样,力求不考死记硬背、不出偏题怪题,强调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创造性地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再次,创设真实情景,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近年来,高考逐渐扭转“题海战术”式的机械“刷题”,从关注“解题能力”到重视“解决问题能力”,强调在现实情境中解决社会、生活、学科中的真实问题。高考试题更强调围绕学生熟悉的国家重大主题、社会热点问题、日常生活等展开,创设个体情境、学科情境和社会情境,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把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由于高考命题彰显出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死记硬背与机械“刷题”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就难以发挥作用,必然要求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否则无法适应新高考的变化。

  教考衔接:

  引领中小学育人方式变革

  高考改革倒逼基础教育改革,促使教学回归课程标准。考试评价要充分发挥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育人风向标作用,坚持教考衔接,“教—学—评”一体化,通过高考命题的变化引领教学回归育人本位,推动高中育人方式变革,重构教育教学生态。

  首先,在教育教学目的方面,要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旨归。扭转应试教育现象,引导教师把教学重点从总结解题技巧转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把教学的精力放在课程的重点内容、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等方面,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其次,在教育教学内容方面,要以高中课程标准为标准,应教尽教。扭转“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的状况,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

  再次,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要有序实施分科分层选课走班模式。改变简单以入学年龄为标准的班级编排模式,依据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推行选课走班制,强化学生学习兴趣、需要与教学资源的匹配性,由“齐步走”向“个性化”转变,提供适合的教育。

  最后,在教育教学方式方面,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注重加强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同时,还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

  面对新高考,需要转变应试思维,引导学生减少死记硬背与机械“刷题”的学习方式,引导教师转变育人方式,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落脚点。

  (光明日报 作者:胡金木,系陕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假期在岗位 | 练就“绝活儿” 穿越困难振翼飞翔

      央视网消息: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有的人夜以继日、辛勤坚守,也有人日复一日、追求极致。“90后”民警刘宇飞辛苦练习,最终掌握高难度穿越机操控技巧,这也让他成为一名出色的侦查员。  爬楼梯、打击目标、进行抓捕……一台小小穿越机,如同果敢精准的空中战斗机。而它的“大脑”,就是操纵它的飞手——...

    时间:05-02
  • 坚守“五一”安全岗 别样“蓝色”护安宁

      央视网消息:“五一”假期,各地旅游市场一派火热,景区也迎来假期客流最高峰。为确保旅客安全出行,各地也出台了多种应对保障措施。  北京古北水镇:“五一”接待游客预计超十万人次  北京密云司马台长城脚下的古北水镇景区,经过近十年的打造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休闲游的热门目的地。这个“五一”假期...

    时间:05-02
  • 山东聊城一化工厂区发生爆炸 应急管理部发布事故警示

    紧急发布事故警示!5月1日,山东聊城中化集团鲁西化工双氧水生产区发生爆炸火灾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受伤另有1名失联人员应急管理部危化监管一司紧急发布事故警示↓↓↓应急管理部危化监管一司事故警示  2023年5月1日8时36分许,山东聊城鲁西化工双氧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号双氧水装置发生爆炸,已造成...

    时间:05-02
  • 中国海军完成撤离中国在苏丹人员任务

      圆满完成撤离中国在苏丹人员任务的中国海军导弹驱逐舰南宁舰、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今天已经驶离红海,将与留守亚丁湾的导弹护卫舰三亚舰汇合,继续执行护航任务。6天时间里,南宁舰、微山湖航程超过1140海里,共完成2批次1171人紧急撤离苏丹任务,累计转运中国公民940人、外籍人员231人。  根据统一部署...

    时间:05-02
  • “五一”消费热潮提振中国经济

      参考消息网5月2日报道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5月1日报道,从长城到上海外滩,中国最著名的景点在劳动节假期期间被成群结队的游客挤满。在中国结束了三年的严格疫情控制措施后,大批游客再次出行。  报道称,据官方媒体1日报道,预计在五天的假期期间,将会有超过2.4亿人...

    时间:05-02
  • 好评中国丨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创业的重点群体,年轻学子顺利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是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也要看到,当高校学子从“校园象牙塔”转入“社会大舞台”,环境的改变,可能伴随着迷茫和困惑。“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

    时间:05-02
  • “五一”假期第四天 全国铁路依旧保持高位运行

      “五一”假期第四天,全国铁路今天依旧保持在高位运行。铁路部门增加运力投放,保证大家的出行需求。在北京的七大铁路枢纽中,北京西站是线路最多样的一个火车站,这里既有普速列车、又有高铁、市郊铁路和城际铁路的开行。  “五一”假期,北京西站的客流主要以旅游流、探亲流为主。旅客出行目的地主要...

    时间:05-02
  • 赓续劳模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

      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时,都有一批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获得者走上领奖台,接受表彰。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是亿万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共和国的奋斗史,凝聚着千千万万劳动者踔厉奋发、锐意进取、勤奋劳动、扎实工作的汗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

    时间:05-02
  • 因地制宜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整地起垄质量高,农用机械不可少”。眼下正值农忙时节,穿梭于田间的大小型机械不仅为农民省了力,还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研发力度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一些地区依然存在...

    时间:05-0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