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带你回家!苏丹撤侨全纪录

2023-04-30 12:30:48

来源:玉渊谭天

  4月29日10时03分,首架接返自苏丹撤离中国公民临时航班自沙特吉达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国同胞终于踏上了祖国土地。

  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由中国舰船从苏丹接护到沙特再乘机返回的,在辗转途中,谭主记录下这样一幕,有一位手持国旗的女同胞,在即将踏上中国舰船的舷梯时,激动地失声痛哭。

  这个瞬间的背后想必是一两句话难以道尽的。

  谭主联系到了多位亲历者和参与者,试着还原这条曲折和艰险的回家路。

  4月15日,身处苏丹首都喀土穆的谢佳君,在起床后突然意识到,一个月以来的担忧正在变成事实。

  窗外的交火声提醒他,真的打起来了。

  谢佳君一个月前刚刚来到喀土穆,交接的同事临走之际提醒他注意当地的局势变化。

  定了定神后,他仔细查看了一下周围的情况。建筑物上已经肉眼可见升起了黑烟,枪炮声震得人有些耳鸣,路上武装车辆不断疾驰、穿梭。

  交火的规模看起来不小。他立刻上网,查看情况,但网上的消息大都互相矛盾,难以帮助判断。有过驻外经验的他,马上登录中国驻苏丹大使馆的官网,并不断刷新。

  很快,一则紧急安全提示,蹦了出来。通知不长,但确认了苏丹首都喀土穆爆发的冲突不止一处,同时给出了明确提示。

  之后,当他再想了解更多信息时发现,网络连接变得很慢,信号开始变得不稳定。

  谢佳君意识到,交火已经影响到了网络通信,身在交火区,与外界的联络线就是生命线,他必须想办法。

  情急之下,他想起一个电话号码,立刻拨了过去。

  等待的那一两分钟时间里,谢佳君的手不断冒汗。好在,电话通了。

  那头是同事回国前托付的一位当地人,让他在紧急时刻联系。

  在当地朋友的帮助下,谢佳君辗转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处所。情况稍稳后,他开始尝试跟周围的人交流,弄清到底是什么情况。

  冲突的起因,是苏丹武装部队与快速支援部队在军事体制改革问题上,僵持不下,互相之间的不满不断积累、爆发。

  不过还有人,提到了“美国”。

  美国对苏丹实施了近30年的制裁,几乎断绝了苏丹接受国际投资和开展国际合作的可能,还分裂了整个国家。

  直到如今,苏丹还在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的名单上。衰败的经济,很难给苏丹政治提供稳定的基础。

  4月18日,冲突爆发第四天,仍然没有停火的迹象。

  市区一处铁皮房里,中国留学生晴阳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眼睛睁得圆圆的,不敢闭上。

  晴阳读的是阿拉伯语专业,因为苏丹的阿拉伯语古老纯正,他几个月前来到这里,开始了留学生活。

  阿拉伯谚语说,“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对阿拉伯语专业的中国学生来说,反之亦然。

  可眼下,交火区就在学生宿舍旁,炮弹从上空不断飞过,巨大的爆炸声让脆弱的铁皮房随之震颤。

  就算躲在屋子里不出去,晴阳也能清楚地感受到,情况在变得越来越危险。

  惊魂之中,唯一能让人定心的消息,来自中国驻苏丹大使馆。冲突发生后,不到一个小时,大使馆工作人员就跟晴阳和他的同学们取得了联系,并建了一个联络群。之后,每天一早一晚,每个人都要在群里报平安。

  他一度觉得,那几位使馆工作人员,好像不会睡觉,随时发消息,都能收到回复。

  然而,情势还在恶化。关于撤离的猜测,开始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就在刚刚产生这种念头的时候,晴阳注意到,使馆已经开始行动了。

  4月18日晚上,使馆工作人员告知,要统计在苏中国公民信息。

  几乎同时,晴阳还收到一条家里人从国内社交媒体平台转来的同样的消息。

  他才发现,使馆除了会在官网发布通知,还会在几个国内用户常用平台高频推送,鼓励转发,扩散消息。

  边摸查情况,使馆一边也在加紧制定撤离方案。在冲突中,要组织协调这么多人集体行动,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

  留学生们,也想做点什么。

  晴阳的朋友,罗斌,在苏丹留学四年,是苏丹中国留学生学生会主席。那几天,他跟几个同学一起,不断在网上搜集交火地点的信息,再跟地图重叠对比,计划了几种路线方案,提供给了使馆参考。

  很快,晴阳接到了填写撤侨意愿的通知。他迅速填好了信息。

  但当撤离从猜测和讨论变成现实,他心情却有点复杂,脑子里一直想着几个亲密的苏丹伙伴。

  苏丹陷入危局,外来的人,可以回家,但这些生长在这里的人,未来会怎么样呢?

  时间容不得他深想,撤离必须精确到分秒。

  根据安排,晴阳是跟中资企业一起撤离。工作人员把他们带到了一家做矿业的中资企业的基地。

  负责人是个中年人,个子不高,穿着一件黑色T恤,指挥布置却周到利落。

  晴阳后来才知道,另一批从大使馆集合出发的400多人遇到了意外情况,原定赶来接撤离人员去苏丹港的大巴没能按时到达。十万火急的时候,也是这家企业配合使馆,临时协调了几辆附近的大巴,才让他们400多人,紧急出发。

  而晴阳此时,已经颠簸在路上。

  进入中心城区时,4辆军队武装车从他们面前驶过。离开喀土穆之后,路变得非常颠簸。沿途能看见不少侧翻的车辆。

  大巴一路疾驰,一直到24号凌晨2点,才到了一个能落脚的地方,是一家在苏丹开展棉花种植项目的企业

  在这里,晴阳吃上了撤离路上的第一顿饭。

  正吃着,走进来一位山东大哥,招呼大家说,“放下所有的心事,吃好喝好。”

  饭是热乎乎的,人也稍微恢复了些精神。晴阳马上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一瞬间。

  但也仅仅是稍作休整,他们马上又上路了,之后一天,晴阳一行在一家中资电力企业住了一夜,并在25日当天,准时抵达了苏丹港。

  支援这次撤侨的当地中资企业还有很多。因为发展,他们与苏丹相遇相识,先惠及苏丹当地,继而得以反哺同胞。民心相通,有了注脚。

  在一条晴阳断断续续记录的视频里,中国驻苏丹大使馆和这些中资企业的名字,出现在了结尾处。

  前面郑重其事地加了四个字:特别鸣谢。

晴阳、罗斌和撤离队伍抵达苏丹港后,登上了舰船,走海路去往沙特吉达。

  红海对岸,盼归的目光,已经聚集。

  总台驻中东总站记者李超当地时间24号接到报道任务,就立刻买了第二天凌晨的机票,早上8点到吉达后,直接从机场到了中国在当地的领事馆。

  如此急迫,是因为这次现场的情况非常复杂。

  按计划,从26日到27日,会有我方和沙方协助撤离的人分三批,抵达两个不同的港口。

  情况还在不断发生变化:几艘船?几批人?我们的舰船到达沙特后,能不能靠岸,几点靠岸?沙特各部门同意吗?中国同胞到达后,能够顺利入境吗?

  而且,出于安全考虑,一般情况下,沙特的港口不允许外国记者进入拍摄。

  李超25日早上到达时,所有这些都还是一堆问号。

  到达吉达后,李超像一块海绵一样,迅速开始吸收能够掌握的所有信息,“7点钟开始引水,8点左右靠岸......”

  吉达港是全球少有的海床上密布暗礁的港口,必须提前排除停泊障碍,还需要做好入港协调,确定接人的大巴进港的方式。

  沙方全程都在支持。

  吉达港周边,很多宾馆酒店,都愿意以折扣价,给中方用作撤离人员的住宿点。

  李超发现,即便是在假日期间,所到之处,沙特各方都对这次各国的苏丹撤侨行动给出了全方位支持,尤其为中方提供了很大程度的便利。

  从交流中李超得知,当地人觉得,撤侨对于每个国家而言,都事关生命安危,非常愿意伸出援手。

  命运与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与行动。

  李超顺利获得了进入港口的许可,一切准备就绪。当地时间4月26日晚,到次日清晨,中国从苏丹经沙特撤离的三批人员都安全抵达,顺利靠岸。

  参与撤侨的,包括中国海军南宁舰和微山湖舰。这也就有了开头被记录下的那个感人瞬间。

  沙方很多工作人员,在现场全程迎接,帮助引导中国侨民登上大巴,到入境的等候大厅办理手续。对于一些仓促间丢失证件的中国同胞,沙特也让他们顺利入境。

  这时,李超也从同事那里了解到,从苏丹撤离至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的中国同胞,也都陆续顺利抵达了目的地。

  各国的相互支撑与保障,带着人们远离冲突与战火。

  归途,顺利平安。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国际最新研究估计:亚洲象适宜生境300多年来减少超64%

      中新网北京5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近日发表一篇生态学研究论文估计,自公元1700年以来的300多年里,亚洲象的适宜生境减少了64%以上——相当于33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研究者认为,在经历了几百年的相对稳定之后,1700年开始的生境丧失与殖民时期的土...

    时间:05-01
  • 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重温总书记的谆谆话语

      时习之  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重温总书记的谆谆话语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全国广大劳动者,激励广大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重温总书记的谆谆话语,用辛勤劳动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时间:05-01
  • “五一”假日观察 | 文旅创新发力 带“活”带“火”特色经济

      央视网消息:从景点、从路上,都能看出这个“五一”假期出游热情之高涨,这股热情有一部分就来自于各地文旅创新带来的吸引力。下面我们就到各地看看,今年又多了哪些新玩法。  河南新乡:满足年轻游客需求 打造主题露营地   在河南新乡的宝泉大峡谷,景区按照森林主题、峡谷主题,分别打造了两大露营地。...

    时间:05-01
  • 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根本遵循

    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根本遵循  《求是》杂志编辑部  “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时间:05-01
  • 2023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文望齐鲁,与子偕行——当孔孟之乡遇上联合国中文日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字的出现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中华文明从此得以记录和绵延。2010年,联合国宣布启动联合国语文日,旨在庆贺多种语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样性,并促进六种官方正式语文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因为“谷雨”节气有仓...

    时间:05-01
  • 五一假期第三天 路网流量仍处于高位运行态势

    今天(5月1日)是五一假期的第三天。路网流量相比假期首日明显回落,但总体仍处于高位运行态势,部分城市及景区周边的道路公路网仍会出现车流量大、行驶缓慢等情况。全国路网运行状态如何?水路客运的情况又如何?总台央视记者陈晰:今年五一假期,全国高速公路网车辆组成以客车为主。日均客车流量占比达90%左右,其中,新能源车辆...

    时间:05-01
  • 胡正荣谈侨乡国际传播力提升:走向世界、走向文化价值

      中新网金华5月1日电 (钱晨菲)“侨乡城市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效能提升?我认为要从中国走向世界、从物质产品走向文化价值。”4月30日,以“新时代 新金华 新‘侨’梁”为主题的首届新时代活力侨乡城市大会在金华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时间:05-01
  • 中国科研工作者打造“机器化学家” 推动科研范式变革

      中新社合肥5月1日电 (记者 吴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机器化学家实验室,重达200公斤、但动作灵活的机器人“小来”在十余个操作台之间穿梭,忙于芬顿催化剂的相关研究。  “定位操作精度0.1毫米,进样精度0.1毫克,数据100%可追溯,全局优化准确率9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教授江俊介绍,与人...

    时间:05-01
  • 推动航天技术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空间探索活动,“嫦娥”揽月、“天问”探火、“羲和”逐日、空间站巡天,不断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致力增进人类共同福祉。关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国际人士表示,随着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中国正从航天大国加快向航天强国迈进。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

    时间:05-01
  • “五一”假日观察 | 假期出游呈现新特点

      央视网消息:这个“五一”,大家的出行热情空前高涨。火车票一票难求、知名景区门票售罄,大家都选择去哪儿游玩?出游又有哪些新特点?  特点一:出游的人更多了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今年“五一”假期旅游人次有望突破2019年同期水平,达到24000万人次。从搜索大数据看,目的地热度排名靠前的几个城市分别...

    时间:05-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