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 彰显大国责任担当——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乌元首通话

2023-04-30 12:19:29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题: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 彰显大国责任担当——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乌元首通话

  新华社记者

  4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双方就中乌关系和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国际社会对此表示欢迎,认为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提出的主张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表明中国秉持公道正义、劝和促谈的一贯立场,彰显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维护者的负责任大国担当,相信中国的和平主张和努力将为解决乌克兰危机注入重要正能量,产生积极影响。

  中乌元首通话意义重大

  通话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发文说,“同习近平主席的通话很有意义”,相信此次通话将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中乌元首通话对探索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经济国际研究所主任马科斯·皮雷斯高度评价此次通话。“我相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将继续在政治解决包括乌克兰危机在内的全球地缘政治危机中发挥关键作用。”

  中方坚持劝和促谈,为尽快止战停火、恢复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副发言人哈克表示,联合国鼓励包括安理会成员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为解决乌克兰危机作贡献,联合国希望中国继续发挥有益作用。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埃里克·马梅说,欧盟欢迎中乌元首通话,认为这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重要一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说:“中乌对话非常重要,世界期盼和平。”

  法国外交部网站发布公告说,此次通话“是积极的”,强调“中国的声音是重要的”。法国总统府表示,法方鼓励一切有助于解决冲突且符合国际法的对话。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表示,美方欢迎中乌元首通话,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劝和促谈彰显大国担当

  乌克兰危机复杂演变,对国际形势产生重大影响。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中方所作所为光明正大。习近平主席在通话时说,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他希望各方从乌克兰危机中深刻反思,通过对话,共同寻求欧洲长治久安之道。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俄方注意到中方愿为促成谈判付出努力。俄罗斯的原则性立场同中方2月24日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有着广泛共鸣”。

  “这充分证明中国是值得信赖的国际事务参与者。”巴基斯坦亚洲生态文明研究与发展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沙基尔·拉迈对此次中乌元首通话予以高度评价。

  拉迈表示,中国成功斡旋、推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后,国际社会高度赞赏中方发挥的重要作用,期待中方继续为解决乌克兰危机等问题发挥积极作用。“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指出,中方将派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赴乌克兰等国访问,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进行深入沟通。这清晰表明,中方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和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

  “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中国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更不干趁机牟利的事。”巴勒斯坦政治问题专家阿德南·萨马拉说:“中国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不像某些国家那样‘拉偏架’,中国一贯秉持的公正立场令其有资格成为乌克兰危机的重要斡旋者,这将为未来双方止战停火、重建和平注入正能量。”

  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伊沃娜·拉杰瓦茨指出,中国的主张和举措“为全球其他国家树立了劝和促谈的榜样”,同时有力证明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坚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端的一贯立场。

  期待中国主张产生积极影响

  “中乌元首通话将对解决乌克兰危机产生积极影响,这对全世界都有利。”埃及中国友好协会主席艾哈迈德·瓦利表示,整个世界或多或少都在承受这场战争带来的负面效应,中国倡导的劝和促谈是解决这场危机的唯一出路,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阐述的立场意义重大,将积极推动止战停火的和平进程。

  核战争没有赢家。对待核问题,有关各方都应该保持冷静克制,真正从自身和全人类的前途命运着眼,共同管控好危机。“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再次表达了中国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避免出现核危机的坚定立场。”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授科斯坦蒂诺斯·贝尔胡特斯法对中国关于避免乌克兰危机进一步恶化的重要主张表示高度认同。

  贝尔胡特斯法认为,中乌元首通话将助推有关各方打开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大门,为重启和谈创造有利条件,中国劝和促谈的努力将发挥“建设性作用”。

  当前,各方理性的思考和声音在增加,国际社会需抓住契机,为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积累有利条件。英国知名学者马丁·雅克通过社交媒体发文表示,中乌元首通话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目前乌克兰危机正处于僵局,下一步理应是停战。他注意到,中国同俄乌两方都进行了沟通。中国在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待中国在解决乌克兰危机方面继续发挥作用。

  土耳其马尔马拉大学国际关系学者巴勒什·多斯特评论说:“目前,冲突各方及其他乌克兰危机利益攸关方对中国发挥的劝和促谈作用给予积极评价,中国与各方对话的渠道保持畅通,相信中国的努力将对解决乌克兰危机带来重要积极影响。”(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执笔记者:王晓梅、王雅楠)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国际最新研究估计:亚洲象适宜生境300多年来减少超64%

      中新网北京5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近日发表一篇生态学研究论文估计,自公元1700年以来的300多年里,亚洲象的适宜生境减少了64%以上——相当于33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研究者认为,在经历了几百年的相对稳定之后,1700年开始的生境丧失与殖民时期的土...

    时间:05-01
  • 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重温总书记的谆谆话语

      时习之  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重温总书记的谆谆话语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全国广大劳动者,激励广大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重温总书记的谆谆话语,用辛勤劳动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时间:05-01
  • “五一”假日观察 | 文旅创新发力 带“活”带“火”特色经济

      央视网消息:从景点、从路上,都能看出这个“五一”假期出游热情之高涨,这股热情有一部分就来自于各地文旅创新带来的吸引力。下面我们就到各地看看,今年又多了哪些新玩法。  河南新乡:满足年轻游客需求 打造主题露营地   在河南新乡的宝泉大峡谷,景区按照森林主题、峡谷主题,分别打造了两大露营地。...

    时间:05-01
  • 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根本遵循

    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根本遵循  《求是》杂志编辑部  “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时间:05-01
  • 2023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文望齐鲁,与子偕行——当孔孟之乡遇上联合国中文日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字的出现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中华文明从此得以记录和绵延。2010年,联合国宣布启动联合国语文日,旨在庆贺多种语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样性,并促进六种官方正式语文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因为“谷雨”节气有仓...

    时间:05-01
  • 五一假期第三天 路网流量仍处于高位运行态势

    今天(5月1日)是五一假期的第三天。路网流量相比假期首日明显回落,但总体仍处于高位运行态势,部分城市及景区周边的道路公路网仍会出现车流量大、行驶缓慢等情况。全国路网运行状态如何?水路客运的情况又如何?总台央视记者陈晰:今年五一假期,全国高速公路网车辆组成以客车为主。日均客车流量占比达90%左右,其中,新能源车辆...

    时间:05-01
  • 胡正荣谈侨乡国际传播力提升:走向世界、走向文化价值

      中新网金华5月1日电 (钱晨菲)“侨乡城市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效能提升?我认为要从中国走向世界、从物质产品走向文化价值。”4月30日,以“新时代 新金华 新‘侨’梁”为主题的首届新时代活力侨乡城市大会在金华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时间:05-01
  • 中国科研工作者打造“机器化学家” 推动科研范式变革

      中新社合肥5月1日电 (记者 吴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机器化学家实验室,重达200公斤、但动作灵活的机器人“小来”在十余个操作台之间穿梭,忙于芬顿催化剂的相关研究。  “定位操作精度0.1毫米,进样精度0.1毫克,数据100%可追溯,全局优化准确率9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教授江俊介绍,与人...

    时间:05-01
  • 推动航天技术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空间探索活动,“嫦娥”揽月、“天问”探火、“羲和”逐日、空间站巡天,不断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致力增进人类共同福祉。关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国际人士表示,随着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中国正从航天大国加快向航天强国迈进。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

    时间:05-01
  • “五一”假日观察 | 假期出游呈现新特点

      央视网消息:这个“五一”,大家的出行热情空前高涨。火车票一票难求、知名景区门票售罄,大家都选择去哪儿游玩?出游又有哪些新特点?  特点一:出游的人更多了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今年“五一”假期旅游人次有望突破2019年同期水平,达到24000万人次。从搜索大数据看,目的地热度排名靠前的几个城市分别...

    时间:05-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