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闪耀太空!宇宙级中国式浪漫都藏在这些名字里

2023-04-24 21:59:32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年4月24日

  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如约而至

  中国人把航天梦

  藏在这些名字里

  ↓↓↓

  载人飞船叫“神舟”

  中国空间站叫“天宫”

  全球定位系统叫“北斗”

  探月工程叫“嫦娥”

  月球车叫“玉兔”

  ……

  它们

  是属于中国航天的名字

  也是属于中国人的独有浪漫

  这些名字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神舟”飞天

  “10,9,8……点火!起飞!”

  “神舟”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有“神州”的谐音,还有神气、神采飞扬之意。

  1994年,“神舟”从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自主制造的载人飞船的名字。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天宫”之家

  “去天宫大house出差”

  天宫,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居所。2013年10月,中国载人空间站被命名为“天宫”,货运飞船被命名为“天舟”。

  2021年4月29日,空间站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

  2022年11月3日,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嫦娥”奔月

  “探月梦,路在自己脚下”

  “嫦娥”来源于著名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它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月亮的向往。

  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

  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了中国探月工程的首次突破。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背软着陆。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成功从月球采样返回,圆满完成了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

  “玉兔”飞天落月

  “我已经是看过最多星星的一只兔子了”

  “玉兔”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居住在月宫里负责捣药的仙兔。

  “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在我国首辆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中,近65万网民投票“玉兔”号。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顺利驶抵月球表面。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二号”顺利驶抵月背表面,在月背留下人类探测器的第一道印迹。

  “地月”鹊桥相会

  “嫦娥‘隔山喊话’,地球有应必答”

  2018年4月24日,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地月通信支持的中继星被正式命名为“鹊桥”,蕴含“鹊桥相会”的浪漫寓意。

  2018年5月21日,“鹊桥”奔赴太空。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祝融”探火

  “遥远火星镌刻中国印记”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火神,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

  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驶达火星表面,开始在轨测试和巡视探测。

  截至2022年3月24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306个火星日,累计行驶1784米,“天问一号”环绕器在轨运行609天,距离地球2.77亿千米。

  “羲和”探日

  “我为太阳做‘检查’的这几年……”

  “羲和号”是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取义“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象征中国对太阳探索的缘起与拓展。

  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我国太空探测迎来“探日”时代。

  “夸父”逐日

  “太阳,我来了”

  “夸父”是广为人知的中国神话人物。“夸父一号”将与未来中国太阳探测卫星一道,开启中国综合性太阳观测新时代。

  2022年10月9日,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发射成功。12月13日,“夸父一号”三台有效载荷在轨运行两个月,获取的若干对太阳的科学观测图像对外公布。

  中国“北斗”星光闪耀

  “天河漫漫 ‘北斗’指路”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依靠北斗辨认方向、分辨四季的习惯,因此在给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命名时,也选用“北斗”这个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来命名。

  北斗工程自1994年启动,2000年完成北斗一号系统建设,2012年完成北斗二号系统建设。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有一种“梦”叫“航天梦”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式浪漫”

  第八个中国航天日

  致敬浪漫而智慧的中国航天人

  心之所向 星河万里!

  (本文综合自国家航天局 中国政府网等)

  监制丨唐怡

  编辑丨王艳思琪 迟晓涵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光明论坛】坚持党的领导 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光明论坛】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党的领导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

    时间:04-25
  • 背包法庭创新做法 把法庭“背到”人民群众家门口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小琼 见习记者 徐媛  “哪里有纠纷,背包法庭就到哪里”。2019年以来,福建泰宁县人民法院金湖法庭采取“背包法庭”工作模式,把司法服务深入下沉到景区、林区以及老百姓们的田间地头中。“背包法庭”深入辖区8个乡镇、97个行政村开展巡回审判案...

    时间:04-25
  • “中国有力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表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绿色已成为新时代中国...

    时间:04-25
  • “中国的倡议主张为亚信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以下简称“亚信”)转型升级为国际组织,有助于强化亚洲国家在世界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力。”亚信秘书长凯拉特·萨雷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亚信升级将进一步巩固成员国之间开展合作的组织与制度基础,为亚洲国家携手应对各项挑战发挥更大作用。  亚信是哈萨克斯坦...

    时间:04-25
  • 老中互利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国际论坛·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

      认真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后,我更加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必将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老挝和中国山水相连,友好关系历久弥新。近年来,老中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开花结果,双方互利合作全面深化。中国是老挝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国,也是老挝最大投资来源国,为老挝...

    时间:04-25
  • 习近平向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致贺信

      4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亚洲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孕育并保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2019年,我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倡议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4年来,各方积极响应、共同努...

    时间:04-25
  • 透过外贸晴雨表,感受开放活力

      万商相聚,前路可期。4月15日至5月5日,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在广州举行。本届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展,展览面积、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吸引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采购商报名参会。  一声声热情的问候,一场场深入的交流,一轮轮精彩的谈判,一次次愉快的握手……连日来,珠江之...

    时间:04-25
  • 互联互通释放强劲动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折射“一带一路”生机活力

      刚刚闭幕的第五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上,一系列重要成果见证着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迈向更高阶段——签约创历届新高的90个务实合作项目,中新两国及东盟国家对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合作提出一揽子重大政策支持措施……  2015年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新加坡期间,与新加...

    时间:04-25
  • 中东迎来“和解潮” 中国贡献正能量(环球热点)

      近来,在中国等国际积极力量的推动下,曾被视为“世界火药桶”的中东迎来和解浪潮:沙特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叙利亚外长12年来首次访问沙特、也门和平进程出现积极进展、卡塔尔和巴林决定恢复外交关系、土耳其和埃及改善双边关系……  对此,国际社会盛赞中国积极推动中东热点问题降温、解决,为促进该...

    时间:04-25
  • 火星全球影像图来了 听副总师讲解彩色全火图如何拼成→

      今天(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今天上午联合发布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  现在就跟随总台央视记者一起,前往负责火星图像数据处理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近距离了解这张全彩色的火星全球影像图都包含哪些信息。  总台央视记者 崔...

    时间:04-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