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丨李立新:全球华人缘何要到黄帝故里寻根拜祖?

2023-04-21 20:00: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郑州4月21日电 题:全球华人缘何要到黄帝故里寻根拜祖?

  ——专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李立新

  中新社记者 李贵刚

  “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为主题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齐聚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恭拜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此举已成为华人世界独特文化现象。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李立新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解读全球炎黄子孙为何要到黄帝故里寻根拜祖。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黄帝为何被称为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故里缘何成为寻根拜祖的圣地之一?

  李立新:庄子说:“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人文共祖、血脉之根、精神之魂。几千年来,黄帝在不同时代被赋予相应的时代内涵,并以共同的祖先信仰凝聚着海内外炎黄子孙。无论时代怎样变迁,黄帝像一条根系,将炎黄子孙的血脉紧紧相连。

  《史记》记载:“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说明黄帝之名正是源于由黄河从黄土高原带来的黄土。源源不断的黄河、绵绵不尽的黄土、巍巍不动的黄帝、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礼记》云:“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黄河、黄土、黄帝、黄种人所生发的农耕文明,使中华民族形成了“敬天法祖”的核心理念和基本信仰。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黄河崇拜、黄帝崇拜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信仰。可以说,黄帝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来薪火相传、从未断绝的精神纽带。

2019年4月,农历三月初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华人代表来到河南郑州参加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典礼。王中举 摄

  从地缘上看,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郑州居“天下之中”,是早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从文缘上看,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和黄河文明中心;从血缘上看,河南新郑是黄帝出生、创业和建都之地,全球华人及港澳台同胞,都将黄帝故里视为寻根问祖的圣地。

  在黄帝重要活动地新郑、新密境内,留存着众多与黄帝有关的历史遗迹和传说,当地有“三月三,拜轩辕”的风俗,形成了在全球华人中拥有广泛影响力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

  综上所述,黄帝故里成为全球炎黄子孙寻根拜祖圣地,不仅因为这里是黄帝故里,有黄帝这一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标志性符号,还源于其悠远绵长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积累,加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持续举办、影响力持续提升。近年来,郑州着力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打造“炎黄子孙的寻根之地、中华文化的朝圣之地、中华文明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大力推进黄帝故里的硬件建设和软件营造,黄帝故里成为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故乡的重要承载地,也成为全球华人心向往之的拜祖圣地。

2023年4月,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名家书画展上展出的作品。张远 摄

  中新社记者:多年来,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地也举办同拜黄帝活动,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李立新:始于2006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除了现场盛大的敬拜仪式,越来越多海外同胞选择在住在地遥拜轩辕黄帝,延续根祖文脉。

  多年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境外拜祖活动延续“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主题,已传遍世界、深入人心。今年境外拜祖大典形式多样,如美国举办了青少年《我是炎黄子孙》中文演讲比赛;泰国开展了“唱响《黄帝颂》”、水灯寄祝福活动等,越来越多的外国政要、友好人士参与其中,国际影响越来越大。

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李超庆 摄

  世界多地举办同拜黄帝活动,说明了黄帝文化的核心内涵“尚和合,求大同”蕴含全人类共同价值,引起世界各地爱好和平人民的共鸣和推崇。

  据文献记载,黄帝重视“和”,主张家庭和美、君臣和顺、国家和谐、天下和平,坚持“协和天下”。为实现“和”的理想,黄帝“抚万民,度四方”。

  《管子·地数》记载:“黄帝问于伯高曰:吾欲陶天下而以为一家,为之有道乎?”其中,“陶天下为一家”就是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天下为公、中和大同”的精髓对改善国家间关系,促进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2018年,郑州市提炼了以“鼎新、大公、中和”等为基础内容的黄帝文化精神标识和精髓。世界多地举办恭拜黄帝大典,就是在传承其中的“中和”理念,也是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中新社记者:黄帝故里寻根拜祖折射出中华文化哪些突出特质?

  李立新: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多年连绵不断、薪火相传,中华民族之所以数千年不断开枝散叶、瓜瓞绵绵,根亲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自2006年以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数十万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拜祖,掀起一个又一个寻根热潮,更彰显出黄帝文化、姓氏根亲文化的魅力。

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李超庆 摄

  “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精神理念;慎终追远、报本反始、尊祖敬宗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基本信仰。如今,海内外炎黄子孙热衷于“线上线下”拜祖,其目的也就是寻根,寻找生命的来龙去脉。

  根亲文化的核心在于“根”,既包括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也包括其文化之根。炎黄子孙正是出于对共同祖先的崇敬,产生了“根”的文化认同,进而产生“亲”的情感共鸣。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注重乡情祖谊的民族,“越鸟南栖”“狐死首丘”“叶落归根”是全球华人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月是故乡明,情是老家浓,对于海外华人,无论他们走多远,取得多大的成功,他们内心深处魂牵梦绕的还是故国家邦。

2023年2月,河南省郑州新密市轩辕小学三十余名新生在黄帝宫参加开笔礼。司向东 摄

  据研究发现,炎黄子孙的“根”在中原地区。文献记载中的伏羲、女娲、燧人、炎帝、黄帝、祝融、共工、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大都出自河南或主要活动于河南。在依人口多少而排序的300个中华大姓中,有171个起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前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直接起源于河南,有98个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客家人”就是由中原人多次南迁形成的,他们家谱里都记载着祖根在河南的河洛一带。他们操中原古音,习中原古俗,不忘根本,以“根在河洛”为荣。这说明了根亲文化已经深深刻在炎黄子孙的心中。

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李超庆 摄

  中新社记者: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挖掘黄帝文化?

  李立新: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黄帝文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凝聚作用,正是基于对黄帝的共同认同,实现了文化认同,进而达到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全球华人都自认为是炎黄子孙,其文化基因溯源便可上溯于黄帝,黄帝是全球华人凝聚力、向心力的纽带。

  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曾言:“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虽曾经过某些变化,而始终能够维护着民族大团结,国家大统一。这种巨大的凝聚力,正是来源于同宗同祖,同文同根。这个历史潮流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在中华文明现代化进程中,黄帝文化中的和谐大同、以人为本、道法自然、重视实践等理念,仍值得我们遵循和借鉴。

  正是基于黄帝文化基因的凝聚力、向心力,人们才不远万里赴黄帝故里拜祖。近年来,“网拜”模式受到热捧,也说明黄帝文化基因在新时代很容易被唤醒。

  要让黄帝文化吸引更多新生代,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继承好、传承好黄帝文化基因,还要不断挖掘出更多黄帝文化的新内涵,创新出更多黄帝文化传播路径,更加注重体验感、趣味性、参与性,契合年轻人的口味和风格,增强影响力、感召力和带动力。(完)

  受访者简介:

  李立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河南文化蓝皮书副主编,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完成了《世界文明视域下黄河文化的内涵特征与黄河文化生态带研究》《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点难点及对策研究》《中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研究》等一批重点研究课题。连续十五年主持主编《河南文化蓝皮书》,在研究和传播根亲文化、河洛文化、中原文化、黄河文化、黄帝文化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来自40万米高空的凝望!200余颗在轨遥感卫星守护“美丽中国”

      今天(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这是一个专门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更直观了解这些工作成果,今天,我们选择通过国产高分卫星的“眼睛”,从40万米高空来观察中国。  我国国际湿地城市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美...

    时间:04-22
  • 今年预计免除国家助学贷款利息23.25亿元(权威发布)

      为进一步减轻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负担,国务院近日召开常务会议决定,继续免除今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今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本金部分可再申请延期1年偿还,延期贷款不计罚息和复利。4月21日,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

    时间:04-22
  •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心铸魂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心铸魂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董振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研究员)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

    时间:04-22
  • 透过“上海窗口”,看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中新社上海4月22日电 题:透过“上海窗口”,看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中新社记者 李姝徵  首次“走出”中国外交部蓝厅的蓝厅论坛,带着“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这一主题,“走进”了上海世界会客厅。  21日晚,来自世界各国的与会嘉宾登船夜览黄浦江。浦东、浦西两岸灯火璀璨,中国式现代化的“画卷”正...

    时间:04-22
  • 让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并寄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人才之家”,组织部门当统筹谋划人才工作,向建设人才强国聚焦,打造爱才、育才、引才、用才全链条,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力。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组织部门承担...

    时间:04-22
  • 【大国基理】以“礼”服人,浙江衢州的基层治理经验

      光明网讯(记者 李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时间:04-22
  • 人民财评:燃旺人间“烟火气”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一季度,我国餐饮收入达12136亿元,同比增长13.9%,显示了“烟火气”加快回归。餐饮业营业收入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10%以上,吸纳就业超过2000万人。餐饮业复苏势头持续向好,对当下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创意创新踊跃,内生动力充足,餐饮...

    时间:04-22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分人员按职级划分图  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信访举报77.6万件次,其中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23.1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35.8万件,谈话函询7.5万件次,立案13.8万件,处分11.1万人(其中党纪处分9万人、政务处分3万人)。处分省部级干部1人,厅局级干部633人,县处级干部4669人,乡...

    时间:04-22
  • 北方将现大范围雨雪局地大暴雪 山西陕西局地或冷到破纪录

      中国天气网讯 今起三天(4月22日至24日),强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北方多地将有明显降雪天气,随着它南下与暖湿气流结合,南方降雨也将发展增多,局地有强对流天气,需加强防范。同时,我国中东部大部气温将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陕西、山西局地冷到破纪录,公众需注意保暖,远离感冒风险。  北方大部有雨雪局地大暴...

    时间:04-22
  • 看警示片,开廉政会,省级大员密集部署这事!

      中新网北京4月21日电 近期,多个省份密集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组织集体观看反腐专题片,开展主题警示教育。4月以来,河北、辽宁、云南、陕西、海南、天津、山西等多地还召开省级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对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作出部署。安徽省领导开展主题警示教育。来源:安徽日报  省委书记观看反腐专题...

    时间:04-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