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我们为什么对乡土充满眷恋?

2023-04-12 10:03:54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当下,一大批以乡村生活为主题进行创作的视频博主不仅在国内收获喜爱,也在海外赢得大批粉丝。其中代表如“李子柒”“阿木爷爷”“滇西小哥”等等。这些视频的流行,彰显了中国乡土文明的世界魅力和深远影响。中华民族的“乡土精神”是什么?在全球化时代又意味着何种可能性?“道中华”邀请暨南大学贺仲明教授和大家一起重温乡土,感悟我们共有的乡土精神。

  记者:“李子柒”等以中国乡村生活为主题进行创作的视频博主,在海外收获众多美誉。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贺仲明: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乡村生活、或者说乡村文化的魅力。乡村生活、乡村文化正在远离人们的视野。但它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特别是与自然、宁静相密切关联。“李子柒”等乡村生活视频是一种艺术创作,剥离了现实生活本身的艰辛,对照于单一、快速的现代城市生活,就显示出强大的魅力。

  二是与当前生活背景有关。现代化生活下人们生活节奏快,渴望心灵安宁。前段时间的疫情更导致人们产生对自然、自由的向往。因为乡村与自然密切关联,而自然又关联着无拘无束,所以,乡村生活视频的红火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这种潮流肯定会具有持续性。

  记者:乡土世界向来是文学艺术取材的渊薮,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家园。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您认为“乡土”意味着什么?“乡土”又有何种新的可能性?

  贺仲明:无论从历史、地域、人口来看,乡土世界都是最悠久,最广泛的,所以,乡土也是文学艺术最重要的源泉。今天,在快速工业化进程下,乡土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乡村居民大幅减少,生活方式发生变异,许多人也不再对乡村给予很多关注。所以在今天文学中,特别是在年轻作家笔下,对乡土生活的书写明显减少。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城市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文学重心也必然会随之发生迁移。

  但这并不意味着乡土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不再需要被关注。一方面,当前乡土社会依然值得关注。农民群体,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的生活,社会和文学都不应该忽视。

  另一方面,也是更持续也更深远的,就是乡土作为一种文化的意义应该成为文学的重要内容,甚至是永恒的内容。正如我前面所说,人类与自然、大地的关系是永恒的,特别是在心灵层面,自然给予人类更多的自由空间,与人的天性也更吻合,包括由乡土所孕育出来的乡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深厚魅力。

  或许有的作家不一定会直接书写乡土生活,但对乡土的关注、对乡土文化的关注不可缺少。因为它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和文化需求。当前中国处于城市化的转型期,这种需求可能表现得不是那么强烈和迫切,到城市化稳定下来后,它的表现可能会更为突出。所以,文学对乡土的表现也应该是持久乃至永远的。

  记者: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乡土精神”?

  贺仲明:人们对乡土文化的眷恋,既是一种对自然、大地的精神向往,也是一种更具体的文化追寻。作为中国人,就是对中华文化的精神皈依。漫长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内涵丰富的乡土文化。不能说这其中都是优秀的,而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有些糟粕需要否定和抛弃。但其中的优秀部分,已经凝聚为一种精神,就是“乡土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的重要文化个性,应该被我们传承和发展

  关于对“乡土精神”内涵做很具体的阐释,我以为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包括对自然的尊重,人类与自然友好相处等。二是重视人伦,就是强调人的伦理关系。当然,这些关系的具体内容也需要甄别和进行现代“洗礼”。

  典型如中国乡土文化的伦理关系包含很强的等级观念,这就需要现代化改造,需要强化平等意识和自主意识。但其中也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内涵,如慎终追远、敬老爱幼、敬重自然等。这其中有很多美好的精神,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在追寻、强化中予以继承和发展

  记者:在中国世界的双向涌流中,“本土化与全球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问题常谈常新,您如何看“乡土文明”“乡土精神”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中所在的位置,所发挥的作用?

  贺仲明: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味的问题,也富有争议性。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有很多方面人类会逐渐趋同。多元文化也是人类发展的需要。我们设想,人类如果只有一种文化,那必然会丧失创新发展的动力,而且也会失去多样性的魅力和价值。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人类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需要不同文化的思考,提供多元的解决途径。

  中华乡土文明内涵深邃,也有独特的哲学意蕴,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它可以对人类发展提供自己独特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乡土精神,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一部分,无论作为思想启迪,还是审美品格,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应该在世界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当然,文化的影响力非常复杂。它既是潜移默化的,又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重要影响,如国家实力、国际关系等。而且,我们对民族文化不是简单的固守,而是开放和发展,要敢于吸纳和接受新的成分,否定和扬弃落后的部分。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中华文明拥有充分的自信,以坚持、开放和包容的眼光对待文化的变化,对待文化之间的交流。这种心态非常重要。

  受访者简介:

  贺仲明,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主编。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 刘佳 康坤全

  采写 | 陈海龙

  编辑 | 郭晖

  制作 | 胡琪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加强两岸青年交流 国台办表态“愿意为此创造一切条件”

      中新社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 张晓曦 邢利宇)回应马英九关于两岸青年“多一份接触,多一份情谊”的期望,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2日在北京表示,大陆方面乐见并支持两岸青年加强交流互动,愿意为此创造一切条件。  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当日举行。朱凤莲介绍,日前随马英九先生来访的台湾青年有很多是第...

    时间:04-12
  • 中国PM10沙尘污染过程持续 影响范围波及苏浙皖鄂等地

      中新社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 阮煜琳)今年以来中国遭遇的第八次沙尘过程12日持续。随着冷空气继续南下,沙尘污染范围波及江苏、浙江、湖北、江西等地。监测显示,12日13时,北京、天津、石家庄、合肥、西安、南京、杭州、荆州等城市空气质量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报显示,12日,受沙...

    时间:04-12
  • 巴西总统将访华!中巴已成发展中大国团结合作携手发展的典范

      中国网4月11日讯(记者 李智)近日,中国刚送别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又将迎来老朋友——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卢拉。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1日宣布:经双方商定,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卢拉将于4月12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卢拉曾分别于2004年和2009年两次访华,并在2008年...

    时间:04-12
  • 全球连线|洪都拉斯希望与中国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

      洪都拉斯总统顾问、前总统曼努埃尔·塞拉亚日前表示,希望洪中两国加强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交流,共同推动两国在各领域展开合作。  4日,塞拉亚和洪外长雷纳在总统府会见了中国驻洪都拉斯使馆建馆小组组长于波参赞。塞拉亚表示,近期他一直在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

    时间:04-12
  • “琼”尽好物看消博|国“潮”正当道,它们凭实力“出圈”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国内省市自治区展区中,带有中国元素的潮品,在展馆内掀起了一股“国潮”风,不少好物凭实力“出圈”。  北京馆内,航天元素满满的定制潮玩让人眼前一亮,精美绝伦的掐丝珐琅器应接不暇;来自上海馆的“国民奶糖”大白兔,变身“国潮兔”,用怀旧元素唤醒美好记忆;河南馆里的创...

    时间:04-12
  • 通讯:巴西人眼中的中国“绿色能量”——记中国企业助力巴西可持续发展

      新华社圣保罗4月11日电 通讯:巴西人眼中的中国“绿色能量”——记中国企业助力巴西可持续发展  新华社记者陈昊佺  近年来,来自中国的投资和技术不断涌入巴西可再生能源领域,两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日益深化,为巴西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助力。记者近日走访了中巴合...

    时间:04-12
  • 通讯:“这是老中合作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老挝热切期待中老铁路跨境客运开通

      新华社万象4月12日电 通讯:“这是老中合作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老挝热切期待中老铁路跨境客运开通  新华社记者章建华 林昊 孙一  中老铁路13日将开通昆明南至万象站双向运行的跨境客运列车,昆明至老挝首都万象实现乘火车当日通达。老挝各界高度评价中老铁路...

    时间:04-12
  • 外国青年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

      外国青年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外国青年走读中国)  见证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感受中国革命老区的蓬勃生机、近距离观察中国荒漠化治理成果、帮助外国企业扎根中国市场……多名长期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的外国青年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

    时间:04-12
  • 上海首条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高铁并行段隧道贯通

      4月12日,随着眼前出口井缓缓注水,全长4.9公里的高铁并行段隧道正式贯通,该标段作为上海机场联络线的重点工程,隧道从虹桥枢纽出发,从地上转入地下,全线并行的沪杭高铁是全国最繁忙的高铁线路之一,高铁线路和盾构机隧道的最小距离仅8.1米,且高铁行车密度大,最小行车间隔仅3分钟,因此沉降控制要求极高,不能超...

    时间:04-12
  • 梯田为“布” 光影为“沙” 点亮乡村“夜经济”

      央视网消息:近日,浙江绍兴覆卮山景区的夜光梯田正式启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夜间乡村旅游新场景。  夜光梯田灯光演绎效果以沙画形式表现,梯田为“布”,光影为“沙”,通过明暗虚实间的转换展示生动别致的动画,实现自然美景与人文艺术交融的沉浸式游览体验,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夜间观光互动体验。 ...

    时间:04-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