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脱贫后,村民干劲更足了”(深阅读)

2023-04-12 10:42:44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云南昭通地处曾经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人口185万多人。为进一步增强脱贫群众的发展信心和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昭通市发力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做大资源经济文章等,让群众的干劲儿越来越足。

  “Welcome to Miao village in clouds!(欢迎来到云中苗寨!)”

  在“云中苗寨”的“云中咖啡馆”,22岁的“村民咖啡师”王运兰能用简单的英语,接待来自海外的游客。

  “制作咖啡是老师来村里教的,英语是自己在手机上学的。”回想脱贫前,王运兰不会讲英语,也没碰过咖啡。如今,她制作咖啡饮品的技艺娴熟,不仅做拿铁、卡布奇诺样样行,还能做咖啡拉花。

  “云中苗寨”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洛泽河镇龙潭社区大苗寨自然村,123户574名村民全是苗族,其中108户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20年5月全部脱贫。2021年8月,大苗寨走上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2022年“五一”假期,“云中苗寨”开始试营业,到去年年底,毛收入达130余万元。

  “脱贫后,村民干劲更足了。”洛泽河镇党委书记赵靖说。这些变化,得益于昭通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种种努力,也是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缩影。

  增强技能亮品牌——

  外出务工路子宽

  临近中午,文成敏在自家开的小吃店忙得不可开交。“在我老家,走路20多分钟才能到另一户人家,一方水土难养活一方人。”文成敏很珍惜现在的生活,“搬到这里后,生活好了很多,我爱人在外务工,机会挺多。”

  这里是昭通市鲁甸县砚池街道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环境整洁、秩序井然,时不时能看到晒太阳的老年人。砚池街道党工委书记唐亚东介绍,卯家湾的居民来自5个县,涉及46个乡镇,务工收入占居民收入八成以上。“以前政府包车送大伙出去务工,今年不少居民开着私家车去务工;以前是有活干就行,现在大家更重视增长技能。”唐亚东介绍,目前卯家湾安置区劳动力就业九成以上,3年多来,卯家湾搬迁群众的人均纯收入从8306元增长到2022年的12480元。

  昭通市630万人口中,有农村劳动力305万,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250多万,其中省外务工人数超160万,务工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的75%以上。昭通市市长杨承新介绍,昭通市建立东西部协作、市县一体、部门协同、企业联动、社会参与、基层发力“六位一体”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让外出务工有组织、有技能、有品牌、有服务。

  今年,昭通市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期间推出“局长直播带岗”活动,由市县人社部门局长担任主播,共开展“直播带岗”70场,入场观看240多万人次,推介就业岗位28万多个。昭通市人社局局长李盛义表示,将努力建设“昭通人社”新媒体矩阵,帮助群众打消务工顾虑,增强就业增收的信心和动力。

  特色鲜明产业兴——

  家门口增收有奔头

  驱车穿行昭通市镇雄县碗厂镇,漫山遍野是苍翠的竹林,微风过处沙沙作响。庆坝村的李庭松正在竹林忙活着。“自家30亩竹林,有20亩已投产,去年光竹笋就卖了8万多元。”李庭松种竹子的干劲一年比一年足,“镇上的竹笋加工厂投产后,每斤竹笋价格从两三块涨到四五块,不愁卖。”

  镇雄县地处赤水河源头,目前有竹林93万多亩,已投产32万亩,2022年综合产值10亿元,惠及群众60多万人。碗厂镇镇长余大贤介绍,大力发展竹产业以来,202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名上升到全县第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村民笑言,存款在山上,奔头在山上。”

  碗厂镇的竹笋加工企业负责人余芳明说,加工厂2020年10月投产,辐射笋农1.2万户,其中一半是脱贫户;厂里80多名员工,九成多是脱贫户。2022年加工厂产值1800万元,加工竹笋2000多吨,今年目标是产值翻番。能实现吗?余芳明笑答:“订单太多,都接不过来了!”

  脱贫地区的内生动力源自产业兴旺。近年来,昭通市围绕苹果、竹子、花椒、马铃薯、天麻等特色产品,打造千亿元级产业集群。2022年,昭通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2家,农业综合产值达1100亿元。在卯家湾,为方便群众就近务工,还配套建设了现代物流园、食品加工园和苹果、蔬菜等种植基地。唐亚东说:“这些产业近两年发展越来越好,搬迁户出家门就有活干。”

  不只是农业,昭通市做大资源经济文章,壮大工业“筋骨”。在昭阳区合盛硅业、旗滨玻璃等项目建设现场,工程机械穿梭施工,二者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今年项目一期将双双投产。

  政府引导建机制——

  手拉手建设好村寨

  记者来到“云中苗寨”时,正赶上十来名苗族群众在绿化边坡。他们将草皮栽进有民族纹饰风格的格子里,有的摆苗、有的培土,十分认真。彝良县政协副主席李珊梅感慨:“大伙齐心协力,才能共同建设好村寨,已成为村民们的共识。”

  “云中苗寨”是昭通的脱贫致富先导示范项目,由地方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合作。

  曾经的大苗寨自然村,硬化路通组但没连户;村里只有两名中专生,好多人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虽然靠着公路边,但村民们只会种苞谷、洋芋。2021年8月,彝良县组建了16人的工作专班,进驻大苗寨开展工作,李珊梅是负责人。

  “我们始终坚持专班负责引导,不大拆大建、不越俎代庖。”李珊梅说。专班以工代赈,把项目交给群众干,村民在挣钱的同时学本领;每步改造、每个项目都和村民商量,由党员带头,开了许多次院坝会、火塘会;试营业时教村民如何做生意、如何使用手机收款……种种努力,让专班逐步获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直到今天,李珊梅的口头禅还是“不着急,慢慢来”。“大家工作要下足绣花功夫,融入群众,多多鼓励。”昭通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朱前林说,今后发展关键在于增强内生动力,乡村环境、治理机制的变化,都会产生激发内生动力的效果。

  “云中苗寨”去年130余万元的旅游收入,一成给村民分红,一成用于村寨公益事业,三成用于员工工资,剩下的用于村寨发展。今年1月18日,村里分红13万元,123户村民都领了现金,大家心更齐了。如今,在专班带领下,更多村民参与村中事务。村民朱云慧说:“未来怎么样,要靠我们的努力。”

  目前,昭通“云中苗寨”“云中乐谷”“范家坝塘”等农文旅融合先导工程已开园运营。全市选派了1290支工作队驻村帮扶,组织4.5万名干部结对帮扶14万多户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农户,让政府引导和群众参与形成合力。与此同时,出台脱贫人口持续增收20条措施,设立1亿元的防贫保险。2022年昭通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3万多元,同比增长15.7%。(人民日报 记者 徐元锋)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加强两岸青年交流 国台办表态“愿意为此创造一切条件”

      中新社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 张晓曦 邢利宇)回应马英九关于两岸青年“多一份接触,多一份情谊”的期望,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2日在北京表示,大陆方面乐见并支持两岸青年加强交流互动,愿意为此创造一切条件。  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当日举行。朱凤莲介绍,日前随马英九先生来访的台湾青年有很多是第...

    时间:04-12
  • 中国PM10沙尘污染过程持续 影响范围波及苏浙皖鄂等地

      中新社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 阮煜琳)今年以来中国遭遇的第八次沙尘过程12日持续。随着冷空气继续南下,沙尘污染范围波及江苏、浙江、湖北、江西等地。监测显示,12日13时,北京、天津、石家庄、合肥、西安、南京、杭州、荆州等城市空气质量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报显示,12日,受沙...

    时间:04-12
  • 巴西总统将访华!中巴已成发展中大国团结合作携手发展的典范

      中国网4月11日讯(记者 李智)近日,中国刚送别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又将迎来老朋友——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卢拉。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1日宣布:经双方商定,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卢拉将于4月12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卢拉曾分别于2004年和2009年两次访华,并在2008年...

    时间:04-12
  • 全球连线|洪都拉斯希望与中国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

      洪都拉斯总统顾问、前总统曼努埃尔·塞拉亚日前表示,希望洪中两国加强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交流,共同推动两国在各领域展开合作。  4日,塞拉亚和洪外长雷纳在总统府会见了中国驻洪都拉斯使馆建馆小组组长于波参赞。塞拉亚表示,近期他一直在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

    时间:04-12
  • “琼”尽好物看消博|国“潮”正当道,它们凭实力“出圈”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国内省市自治区展区中,带有中国元素的潮品,在展馆内掀起了一股“国潮”风,不少好物凭实力“出圈”。  北京馆内,航天元素满满的定制潮玩让人眼前一亮,精美绝伦的掐丝珐琅器应接不暇;来自上海馆的“国民奶糖”大白兔,变身“国潮兔”,用怀旧元素唤醒美好记忆;河南馆里的创...

    时间:04-12
  • 通讯:巴西人眼中的中国“绿色能量”——记中国企业助力巴西可持续发展

      新华社圣保罗4月11日电 通讯:巴西人眼中的中国“绿色能量”——记中国企业助力巴西可持续发展  新华社记者陈昊佺  近年来,来自中国的投资和技术不断涌入巴西可再生能源领域,两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日益深化,为巴西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助力。记者近日走访了中巴合...

    时间:04-12
  • 通讯:“这是老中合作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老挝热切期待中老铁路跨境客运开通

      新华社万象4月12日电 通讯:“这是老中合作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老挝热切期待中老铁路跨境客运开通  新华社记者章建华 林昊 孙一  中老铁路13日将开通昆明南至万象站双向运行的跨境客运列车,昆明至老挝首都万象实现乘火车当日通达。老挝各界高度评价中老铁路...

    时间:04-12
  • 外国青年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

      外国青年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外国青年走读中国)  见证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感受中国革命老区的蓬勃生机、近距离观察中国荒漠化治理成果、帮助外国企业扎根中国市场……多名长期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的外国青年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

    时间:04-12
  • 上海首条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高铁并行段隧道贯通

      4月12日,随着眼前出口井缓缓注水,全长4.9公里的高铁并行段隧道正式贯通,该标段作为上海机场联络线的重点工程,隧道从虹桥枢纽出发,从地上转入地下,全线并行的沪杭高铁是全国最繁忙的高铁线路之一,高铁线路和盾构机隧道的最小距离仅8.1米,且高铁行车密度大,最小行车间隔仅3分钟,因此沉降控制要求极高,不能超...

    时间:04-12
  • 梯田为“布” 光影为“沙” 点亮乡村“夜经济”

      央视网消息:近日,浙江绍兴覆卮山景区的夜光梯田正式启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夜间乡村旅游新场景。  夜光梯田灯光演绎效果以沙画形式表现,梯田为“布”,光影为“沙”,通过明暗虚实间的转换展示生动别致的动画,实现自然美景与人文艺术交融的沉浸式游览体验,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夜间观光互动体验。 ...

    时间:04-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