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赴湛江考察,承载哪些战略考量?

2023-04-11 22:55:4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首站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湛江。

  五年前,总书记赴广东考察时,要求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这次在湛江,总书记考察了4个地方,从海洋渔业、生态保护,到港口运营、水资源配置,从耕海牧渔,到调丰补缺,每一处都事关民生福祉,每一处都承载战略考量。

  01

  看基地:向海洋要食物 关注种业振兴

  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首站来到位于湛江市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

  这个基地是集水产饲料、种苗、养殖等为一体的综合研发平台。涉及的水产品类包括南美白对虾、金鲳鱼、石斑鱼等。

  发展海洋渔业,既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一环,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在2017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要求,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在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要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总书记当天看的这个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亲本选育基地、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种子工程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也就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总书记在去年同一天开启海南考察,第一站也是看种子。在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总书记指出,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从去年到三亚看南繁科研育种,到这次到湛江看海水养殖育种,传递了总书记对种业振兴的殷殷关切。

  02

  看红树林:保护珍稀植物 调节海洋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湛江之行的第二站,是位于麻章区湖光镇的金牛岛红树林片区。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因红树树皮中含有丰富的单宁酸,割开红树植物表皮,单宁氧化变红,树皮和刀口呈现红色,所以得名“红树”。

  湛江有“红树林之城”的称号。坐落于此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总书记当天看的红树林片区,位于自然保护区东部。考察过程中,总书记重点关注加强红树林保护的相关情况。

  红树林面积虽然不到全球热带森林的1%,却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生态服务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之称。

  2017年4月,总书记赴广西考察时,就曾踏着晚霞考察了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他强调,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在全球红树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下,中国红树林面积不降反增。

  2020年完成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红树林面积2.71万公顷,较2001年增加了近5000公顷。

  去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在武汉举行。总书记在视频致辞时说,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

  从一片红树林,到一个国际合作平台,彰显着中国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决心和担当。

  03

  看徐闻港:与世界相交 与时代相通

  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闻港考察。

  徐闻港地处琼州海峡黄金通道大陆端咽喉,是全球最大的客货滚装码头。年吞吐能力为车辆约320万辆次、旅客约1730万人次,实现水路、陆路、铁路、城市公交无缝对接。2020年开港以来,新航线直对海南省海口市新海港。从这里出发,粤琼两地海上航程缩短一半,能更好地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

  舟楫相通,古已有之。徐闻古港,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从徐闻等地出发,来回全程一万多海里,沿途经过17个国家,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海上交通线之一。徐闻城因港而兴,盛极一时。

  港口,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晴雨表”。总书记曾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在以往的国内考察中,他多次看港口。2017年,在广西北海市的铁山港考察时,总书记强调,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很重要。

  徐闻港,是推动广东海南相向发展、“双向奔赴”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连接点。一个港口,既牵系重大国家战略,也承载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徐闻港,总书记重点关注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的情况。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

  04

  看水库:坚持全国一盘棋 优化水资源配置

  习近平总书记湛江之行的最后一站,是徐闻县城东边的大水桥水库。

  大水桥原名大水溪,水势洪大,湍急无比。为防止汛期给沿岸带来压力,当地截堵大水溪蓄水,在徐闻县城东面建起大水桥水库,1958年7月竣工,最大坝高27米,总库容1.27亿立方米。

  大水桥水库,是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湛江引调水向南输水的终点站。

  长期以来,粤西地区特别是雷州半岛是全国闻名的苦旱之地,自然调蓄能力弱,丰枯变化大,水资源短缺问题困扰当地人民。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从西江干流取水,通过泵站加压提水,穿过云开大山,联通10座水库,调水至雷州半岛,输水线路近500公里,供水范围包括云浮、茂名、阳江、湛江四市,覆盖人口超过1800万人。工程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总投资超600亿元。

  总书记高度重视水利工作。2014年3月,他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新时代解决新老水问题、保障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1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这次在大水桥水库考察,总书记重点了解当地优化水资源配置等情况。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资源的战略意义不容小觑。正如总书记所说,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

  05

  从湛江之行领略广东考察的深意

  这次到广东,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首次国内考察。在《时政新闻眼》看来,总书记的广东之行至少承载着三个层次的战略考量。

  考量之一:再次宣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总书记就来到广东,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动员令。此后,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2018年和庆祝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2020年,他又两次来到广东考察。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再赴改革开放重要地标,是宣示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考量之二: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广东是举足轻重的经济大省。五年前,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要求广东在四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其中第一个就是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是总书记此次赴广东考察的题中应有之义。

  考量之三:大兴调查研究。

  从本月开始,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此次考察前夕,总书记出席主题教育工作会议,重点部署这件事关全局的大事。这次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且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调查研究。总书记广东之行,是以实际行动以上率下、作出示范。

  总书记的广东之行,还将去往哪些地方,关注哪些重点,《时政新闻眼》持续为你关注。

  监制丨申勇 龚雪辉

  主笔丨辛乔

  记者丨卢心雨 姚瑶 李炜 李晋 王萌萌 潘毅 范凯 刘琦 李辉 邓裕达 赵晨 钟信伟 石伟明 钟锐 郭鸿 石丞 范一鸣 鄂介甫 吴穗斌

  视觉丨陈括 张晶 齐欢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加强两岸青年交流 国台办表态“愿意为此创造一切条件”

      中新社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 张晓曦 邢利宇)回应马英九关于两岸青年“多一份接触,多一份情谊”的期望,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2日在北京表示,大陆方面乐见并支持两岸青年加强交流互动,愿意为此创造一切条件。  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当日举行。朱凤莲介绍,日前随马英九先生来访的台湾青年有很多是第...

    时间:04-12
  • 中国PM10沙尘污染过程持续 影响范围波及苏浙皖鄂等地

      中新社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 阮煜琳)今年以来中国遭遇的第八次沙尘过程12日持续。随着冷空气继续南下,沙尘污染范围波及江苏、浙江、湖北、江西等地。监测显示,12日13时,北京、天津、石家庄、合肥、西安、南京、杭州、荆州等城市空气质量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报显示,12日,受沙...

    时间:04-12
  • 巴西总统将访华!中巴已成发展中大国团结合作携手发展的典范

      中国网4月11日讯(记者 李智)近日,中国刚送别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又将迎来老朋友——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卢拉。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1日宣布:经双方商定,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卢拉将于4月12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卢拉曾分别于2004年和2009年两次访华,并在2008年...

    时间:04-12
  • 全球连线|洪都拉斯希望与中国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

      洪都拉斯总统顾问、前总统曼努埃尔·塞拉亚日前表示,希望洪中两国加强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交流,共同推动两国在各领域展开合作。  4日,塞拉亚和洪外长雷纳在总统府会见了中国驻洪都拉斯使馆建馆小组组长于波参赞。塞拉亚表示,近期他一直在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

    时间:04-12
  • “琼”尽好物看消博|国“潮”正当道,它们凭实力“出圈”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国内省市自治区展区中,带有中国元素的潮品,在展馆内掀起了一股“国潮”风,不少好物凭实力“出圈”。  北京馆内,航天元素满满的定制潮玩让人眼前一亮,精美绝伦的掐丝珐琅器应接不暇;来自上海馆的“国民奶糖”大白兔,变身“国潮兔”,用怀旧元素唤醒美好记忆;河南馆里的创...

    时间:04-12
  • 通讯:巴西人眼中的中国“绿色能量”——记中国企业助力巴西可持续发展

      新华社圣保罗4月11日电 通讯:巴西人眼中的中国“绿色能量”——记中国企业助力巴西可持续发展  新华社记者陈昊佺  近年来,来自中国的投资和技术不断涌入巴西可再生能源领域,两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日益深化,为巴西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助力。记者近日走访了中巴合...

    时间:04-12
  • 通讯:“这是老中合作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老挝热切期待中老铁路跨境客运开通

      新华社万象4月12日电 通讯:“这是老中合作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老挝热切期待中老铁路跨境客运开通  新华社记者章建华 林昊 孙一  中老铁路13日将开通昆明南至万象站双向运行的跨境客运列车,昆明至老挝首都万象实现乘火车当日通达。老挝各界高度评价中老铁路...

    时间:04-12
  • 外国青年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

      外国青年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外国青年走读中国)  见证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感受中国革命老区的蓬勃生机、近距离观察中国荒漠化治理成果、帮助外国企业扎根中国市场……多名长期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的外国青年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

    时间:04-12
  • 上海首条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高铁并行段隧道贯通

      4月12日,随着眼前出口井缓缓注水,全长4.9公里的高铁并行段隧道正式贯通,该标段作为上海机场联络线的重点工程,隧道从虹桥枢纽出发,从地上转入地下,全线并行的沪杭高铁是全国最繁忙的高铁线路之一,高铁线路和盾构机隧道的最小距离仅8.1米,且高铁行车密度大,最小行车间隔仅3分钟,因此沉降控制要求极高,不能超...

    时间:04-12
  • 梯田为“布” 光影为“沙” 点亮乡村“夜经济”

      央视网消息:近日,浙江绍兴覆卮山景区的夜光梯田正式启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夜间乡村旅游新场景。  夜光梯田灯光演绎效果以沙画形式表现,梯田为“布”,光影为“沙”,通过明暗虚实间的转换展示生动别致的动画,实现自然美景与人文艺术交融的沉浸式游览体验,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夜间观光互动体验。 ...

    时间:04-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