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丨谢茂松:首提全球文明倡议,原理何在?

2023-03-17 20:29: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17日电 题:首提全球文明倡议,原理何在?

  作者 谢茂松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中国继2021年提出全球发展倡议、2022年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之后,连续三年向世界提出的第三个全球性倡议,同时也给出了中国方案。

  倡议关注点从发展到安全再到文明,既是中国对自身现代化道路认识深化的高度浓缩,也是由近及远的阶梯性扩展。全球文明倡议是前两个倡议水到渠成的结果。三者结合来看,才能有更完整全面的理解。

3月16日,“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向公众开展。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一阳来复”:历史大趋势正开始形成

  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过去几百年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带来部分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巨大的、结构性的贫富差距;同时,个别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其西式现代化模式,不仅造成这些发展中国家水土不服,更导致内部的巨大撕裂与发展困境。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不仅在起点上造成压迫、不平等,在其具有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固有资本主义逻辑上更是如此。正如意大利社会学家乔万尼·阿里吉指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对非西方的军事征服两者同步进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形成了在全球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权。

  资本主义带来的发展困境、安全困境,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众最为切身的感受。中国在近现代史上也曾有同样的遭遇与感受,对此的理解能推己及人。中国作为古老文明大国、世界史上唯一连续未断裂的原生道路,深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立己达人的智慧,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中国2021年提出全球发展倡议、2022年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的时间节点,从国内看是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后;从外部看则是“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一带一路”倡议可谓“全球发展倡议”的自然延伸。中国、沙特、伊朗日前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正是中国对“全球安全倡议”的一次成功实践。从《周易》复卦“一阳来复”意义上看,历史大趋势正开始形成。不久前,中国在香港设立国际调解法院也是这一新的历史大趋势形成的一部分。

  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发展、安全及现代化的底层支撑

  全球文明倡议是全球发展、全球安全的底层支撑。《易传》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发展与安全问题最为直接、可见,也是人们最切身的感受,所以要优先解决。但文化价值、宗教信仰及“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整体性的文明,作为最深层的积淀,则更加不易觉察、潜移默化地决定了人的思维与行为习惯。

2019年5月15日晚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在位于北京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图为交响互动大合唱《我们的亚细亚》。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全球文明倡议也是各国独立自主的现代化的底层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深植于中国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总结,中国更能立己达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发展中国家有权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这离不开发展中国家各自的文化自信。

  核心理念:“四个共同倡导”

  全球文明倡议包括“四个共同倡导”的核心理念。

  “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大前提。正如生物界需要保持多样性而形成良好的生态,世界文明也应保持多样性而形成良好的文明生态。全球文明倡议提出,“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是对过去几百年西方的“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的理性回应。

  “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基于文明的核心是文化价值,是人之为人之所在。对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解,应坚持宋明理学“理一分殊”的原则,也即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

  “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因为文明传统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如流水一样活着的传统、发展的文明,不断温故知新,能体现传承与创新的辩证一体关系。这是中华文明作为连续未断裂的原生道路文明的文明意识,也是文化自信、历史自信由近及远的推扩。

  “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是全球文明倡议的具体实施路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未来,各国应通过交流对话打破当前某些国家的“新冷战”思维。

2021年1月8日,江苏省镇江市西津古渡社区,非遗传承人沈建国在指导江苏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制作面塑作品生肖牛。中新社发 石玉成 摄

  全球文明倡议的中国文明原理:成己成人、天下一家

  全球发展倡议植根于中国成己成人的文明传统,来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全球安全倡议植根于以和为贵的文明传统,来源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实践;全球文明倡议同样深深植根于中国文明传统,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之后的文化自觉。

  三个全球性倡议的提出,根本上都来自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自觉意识和文明抱负。

  《周易·系辞下》说:“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文明是“同归”“一致”之理,强调共性、普遍性;而“殊途”“百虑”则是“分殊”,即每一种文明的特殊性或特色所在。从二者关系来看,文明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中,特殊性中又包含普遍性,二者并非割裂。《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人们看待自己的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也是一种阴、阳的辩证关系,这是当代中国文明观背后的中国哲学思维。

南京夫子庙小学新生行古礼。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每一种文明都具有“分殊”的独特性、差异性与多样性。文明作为价值、宗教、习俗和体制的历史总和,是各自不同的历史长久累积的结果。正因每种文明具有独特性,所以文明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明冲突论”者、“文明优越论”者将文明的差异性视为负面,是认识的局限。

  中华文明则充分意识到世间万物的差异性是本然的状态,正如《孟子》所说“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承认文明的差异性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全球文明倡议的“四个共同倡导”,根本上来自中华文明“成己成人”“天下一家”的文明原理,是一以贯之的初心所在。(完)

  作者简介:

  谢茂松,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博士,中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会资深研究员、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科技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战略专家组成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首席专家;中央党校文史部兼任教授,曲阜孔子书院执行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学术顾问,香港《南华早报》中国专家专家。研究专长:经学,中国文明与哲学,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治术思维及实践;中国文明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体制研究,中国文明与国家战略研究,数字文明与中国科技新型举国体制研究。著有《大臣之道:心性之学与理势合一》(中华书局,2013)等专著。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习言道|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时间:03-18
  • 跟着习主席看世界丨康庄大道 人间正道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  在2023年3月15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继全球发...

    时间:03-18
  • 看图学习丨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一起来学习!...

    时间:03-18
  • “世界越是动荡不安 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

      “世界越是动荡不安 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  ——访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  “世界越是动荡不安,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日前在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必将在更高水平上不断前进。 ...

    时间:03-18
  • 深化友好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俄罗斯各界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访问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俄罗斯各界对此充满期待,认为习近平主席此访对俄中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俄方期待与中方进一步弘扬传统友好,深化政治互信,拓展务实合作,加强交流互鉴,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推动俄中关系在高水平运行中实现新发...

    时间:03-18
  •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  直面现代化之问  3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在这场主题为“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任”的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了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担负...

    时间:03-18
  • 英国将于4月5日起取消对自中国大陆入境者的行前新冠检测要求

      据英国媒体当地时间3月17日报道,从4月5日起,英国将取消对自中国大陆入境英国人员提供出发前新冠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要求。  此外,从3月17日起,英国卫生安全局对从中国抵达伦敦希思罗机场的旅客实施的自愿检测计划也将取消。(总台记者 康炘冬)...

    时间:03-18
  • “泽被后人”而不“竭泽而渔”(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今天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这次讨论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保护的问题。”  2016年1月5日,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开门见山。从这次座谈会开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旋律。  大江奔流,泽被两岸。如何对待母亲河?大开发还是大保护,谋当下还是谋长远,选择之...

    时间:03-18
  • 法治沃土上,创新创造向阳生长

      【法眼观】   “小小的一颗芯片,凝聚了工程师多年的心血!”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南京沁恒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实验室,公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显微镜下尚未切割的芯片晶圆。“可我们投入上千万元研发多年的成果,对方仅用几个月就抄完了。”这位负责人有些无奈地说。  高新技...

    时间:03-18
  • 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和音)

      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系统阐释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将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时间:03-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