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泽被后人”而不“竭泽而渔”(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2023-03-18 07:04:0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天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这次讨论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保护的问题。”

  2016年1月5日,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开门见山。从这次座谈会开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长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大江奔流,泽被两岸。如何对待母亲河?大开发还是大保护,谋当下还是谋长远,选择之间见立场、见党性、见初心。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泽被后人”而不“竭泽而渔”,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选择。

  “泽被后人”而不“竭泽而渔”,必须彰显历史担当——

  “自然界的命运和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是在为历史、为民族做这件事。”总书记的话语深情而有力。

  没有历史担当,就没有非常之举;没有非常之举,就很难扭转困局。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动真碰硬、攻坚克难,一仗一仗打,一锤一锤敲。

  “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为了让母亲河休养生息,实施十年禁渔,23.1万名渔民退捕上岸;雷霆治污,整治非法码头,沿岸化工企业迁移或关停;划出法律红线,用霹雳手段保护一江清水……

  新时代10年,我们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下大力气治理水环境污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环境整治,“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十年攻坚,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在成为现实。

  “泽被后人”而不“竭泽而渔”,必须增强历史主动——

  河北塞罕坝,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从“一棵松”到百万亩的绿色奇迹,三代人接续奋斗把荒原变林海,为京津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2021年8月,总书记来到这里,面对着满目苍翠,他对三代林场职工说:“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

  山西右玉,也是总书记常常提起的地方。一场延续了70多年的绿色接力,21任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一任接着一任种树,把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2020年考察山西时,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没有坚定的历史主动精神,不可能有几十年如一日的战天斗地、改天换地,也没有宝贵的“塞罕坝精神”和“右玉精神”。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底色。从黄土高原走来,总书记对水土流失的危害记忆深刻;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先后5次赴长汀调研,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已连续10年同干部群众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

  新时代10年,爱绿植绿护绿蔚然成风,我国森林覆盖率增至24.02%,沙化土地重点治理区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泽被后人”而不“竭泽而渔”,必须强化历史自觉——

  只有具备高度的历史自觉,才会对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有清晰的认知。

  在共产党人眼中,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是一场接力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个人都要跑好属于自己的“这一棒”。

  总书记以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对干部干事提出要求,“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

  在福建福州工作时主持编制“3820”战略工程,在浙江工作时研究提出“八八战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重要方法论,“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新时代10年,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我们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干的都是“泽被后人”的好事实事,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新时代新征程,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干,我们就一定能干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将访问俄罗斯 专家:中俄友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稳定性

      中新社北京3月18日电 (谢雁冰 黄钰钦)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国际问题专家认为,中俄关系的意义和影响超出双边范畴,中俄友好是世界的正资产,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稳定性。在国际安全形势日益脆弱之际,此访...

    时间:03-18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全国两会精神看落实丨推进农业现代化 建设农业强国——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综述之四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 题:推进农业现代化 建设农业强国——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综述之四  新华社记者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

    时间:03-18
  • 龙龙高铁福建段箱梁架设完成

      中新网福建上杭3月18日电 (杨国鑫)3月18日凌晨,随着最后一榀箱梁精准落到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山大桥0号和1号桥墩上,标志着龙龙铁路福建段箱梁架设全部完成,为下一步线上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龙龙高铁福建段(龙岩至武平),线路全长92.7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全线设桥梁41座,共架设箱梁338榀。线路...

    时间:03-18
  • (两会受权发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2023年3月11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一、章程总纲中增加一段,作为第三自然段,内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间:03-18
  • 总台CGTN举办电视主题论坛《中国式现代化 迈向共同繁荣》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西班牙语频道于3月17日推出电视主题论坛《中国式现代化 迈向共同繁荣》。论坛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点、发展之路、时代价值等主题,邀请阿根廷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哥伦比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秘鲁国立圣马科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等权威人士展开研讨。嘉宾普遍认为,...

    时间:03-18
  • 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 新华社18日受权播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以及根据这个修正案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共6章、63条,约10000字。  新华社18日同时受权播发了《中国人...

    时间:03-18
  • 时习之 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提出四点倡议

      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讲话中,习近平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彭晓玲  设计:趣动全媒体工作室 杜佰鸾...

    时间:03-18
  • 习近平: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概括地讲:未来5年“...

    时间:03-18
  •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举办“熊猫友好交流之夜”活动

      中新网东京3月18日电 (记者 朱晨曦)中国驻日本大使馆17日晚在东京新大谷酒店举办“熊猫友好交流之夜”活动。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临时代办杨宇发表致辞。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日中友协副会长、东京都日中友协会长宇都宫德一郎,东京都动物园协会理事长今村保雄、东京上野动物园园长福田丰、日本...

    时间:03-18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3年3月18日)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免去崔茂虎的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职务。  (人社部网站)...

    时间:03-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