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两会观察)“到博物馆去”,如何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2023-03-12 12:18: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电 题:“到博物馆去”,如何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作者 谢雁冰 邢翀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免费开放为民众提供了普惠性的“福利券”,而在消除入馆门槛之外,博物馆如何才能进一步融入民众日常生活?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此建言。

    资料图: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上新并恢复对公众展出,参观者拍摄商代的饮酒器铜爵。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构建多元结构体系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博物馆机构数为5772个。在中国博物馆总量快速发展的同时,整体体系建设还有一定提升空间。构建多层次、全类型、广布局的博物馆结构体系,才能让更多人期待“到博物馆去”。

  不断深化博物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更好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需求。“观众仍主要集中于大型、历史类博物馆,这说明博物馆体系的整体结构和功能还需要优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说。

  在博物馆体系建设方面,王春法举例说,国家博物馆在支持其他博物馆建设、带动地区博物馆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少尝试。比如,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逐步推进,三地博物馆也加强了合作,共同举办“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等活动,取得较好反响。

  同时,博物馆类型也应更为多元。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指出,目前中国医学相关博物馆整体规模小、数量少、开放程度低,且陈列内容简单、代表性不强,“建议设立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以此引领带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全国人大代表、六朝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宋燕也建议,在南京建设长江文化博物馆,弘扬长江古都文化。

  拓展服务群体广度

  据调查,中国博物馆目前主要客流是学生、游客以及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职场人士,尤其是“95后”成为“主力军”。但是,中国博物馆转型发展需要更加考虑对主流观众以外群体的关怀,建设更“接地气”的公共文化空间。

  比如,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现状,博物馆需对展陈空间、展览内容排版等进行“适老化”设计。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安庭提出,在工作日非黄金时段,博物馆可以考虑为“银发群体”设计消费场景,提供适宜老年人的服务。

  博物馆也已日渐成为城市家长心目中的“遛娃胜地”,然而农村等边远地区儿童博物馆教育缺失问题依然存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就此建议,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应将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纳入必修课,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结合乡村博物馆建设,尝试建立沉浸式文博教学空间,同时组织多种线下活动,让更多儿童走进博物馆。

  提升科技赋能活力

  从河南春晚《唐宫夜宴》让唐俑“复活”再现盛世大唐,到各式绘画数字沉浸展不断革新观展体验,数字技术让博物馆屡次“出圈”,让外界看到科技为博物馆赋能的更多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建议,提升博物馆科技支撑水平,需要加强数字化、虚拟化关键技术攻关,从线上搭建虚拟博物馆,到内容资源呈现,再到展厅布局逻辑都更强调重构、沉浸、互动,因此需要强大的5G网络、虚拟现实、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支持。

  如今,区块链、8K超高清拍摄、5G+AR等先进技术已经被部分博物馆应用。有评论指出,科技与文化共生,博物馆可以进一步建设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在开发数字文化产品、推出数字藏品IP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流转千年的古风古意联通历史和当下,成为民众追慕的潮流“语言”。

  王春法介绍说,国家博物馆计划推出智慧展厅,预计在2023年4月份对公众开放。“届时大家可以在智慧展厅里看到如何对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对文物状况进行监控,以及文物的多元化呈现。”(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扩大开放的中国具有强大吸引力(和音)

      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中国全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发展之道、感知中国开放之志的重要窗口。“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融合”“中国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使全球受益”“中国...

    时间:03-13
  • 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

    时间:03-13
  • 重视基础研究 建设一流海军

      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作出重要指示。  盖房最重要的是打基础。对于科技事业大厦而言,它的“地基”就是基础研究。  军事科研水平往往反映甚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整体科技实力。新时代十年,我军科研实力取得了长足进步,海军科...

    时间:03-13
  • 你有一份两会晨报,请查收!〔第10期〕

      今天是3月13日,有哪些两会要闻?又将有哪些日程安排?一起在“两会晨报”中,一探究竟!热点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  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任命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等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  3月12日上午9时,第十四...

    时间:03-13
  • 数字游戏和科技这样“联姻”

      【两会声音】  ◎本报记者 叶 青 王迎霞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数字经济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以上。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数字游戏产业正展现出强劲动力,这引起了委员们的广泛关注。他们带着相关提案上会,期待推动游戏和科技深度跨界融合,从而创造更...

    时间:03-13
  • 踔厉奋发 逐梦伟大征途

      【代表通道】   农业科技“特派”到乡村,为国出征绝不“躺平”,自立自强赢得未来,脚踏实地建设祖国,阅读照亮人生,让世界聆听中国声音……3月12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场“代表通道”,6位代表共述职责使命,描绘踔厉奋发的美好画卷。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代表:  做给农民看 领着农...

    时间:03-13
  • 强信心 谋发展 绘蓝图

      【部长通道】   足、篮、排“三大球”如何振兴?今年经济形势怎么样?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今年主抓什么……3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  振兴“三大球”须厚植人才基础  足球、篮球、...

    时间:03-13
  • 石文先委员提出建立“荣誉村民”制度推进乡村振兴

      □ 本报记者 张维  “乡村振兴的难点在于难以持续吸引、培育大量有文化、有资源、有资金、有情怀的‘四有’新农人。”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石文先委员近日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提出这一观点。  石文先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建立“荣誉村民”制度。在石文先看来,乡...

    时间:03-13
  • 两会现场速递|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我国将坚守耕地红线促进绿色发展

      3月12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三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这是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王立彬、许可)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12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上回应热点话题时表示,我国将坚守耕地红...

    时间:03-13
  • 从这里开出的复兴号和“慢火车”,奔向小康!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近年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时间:03-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