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广西调整沿海主要船舶公共航路

2023-03-10 20:47: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宁3月10日电 (黄艳梅 郑达成 莫卫华)为规范广西北部湾海域通航秩序,保障海上交通安全,打造“安全、有序、畅通”的海上通航环境,广西海事局10日发布相关公告,对广西北部湾沿海船舶航路进行优化调整,即日起实施。

  广西北部湾海域资源紧张、通航环境复杂、船舶通航密度大,2022年沿海商船进出港航次达到10万艘次,货物吞吐量完成3.7亿吨,船舶碰撞事故易发多发。尤其是随着近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向海经济快速发展,广西北部湾海域的交通、渔业、风电、石油开采等用海矛盾日益突出,海域通航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广西海事局称,通过航路优化调整,进一步引导理顺北部湾水域的船舶交通流,可减少商船航路与渔业捕捞海域、海上石油开采区域、海上风电区域等的交叉,降低商渔船碰撞风险,改善广西沿海通航环境,提升港口通行效率,对服务保障海运安全和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海事局自2021年就着手启动广西沿海主要公共航路优化调整,按照法定程序,在深入分析研判广西沿海船舶航行习惯、港口发展现状等基础上,广泛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部门、辖区港航企业等意见,经充分研究讨论形成“五干线十六支线”的航路总体格局。

  其中,“五干线”宽3-6海里,是广西连接全国航路、连通东南亚各国的主要通道,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海上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北部湾港至东南亚各国航路;涠洲岛东航路;涠洲岛西航路;北海港至海南岛西海岸港口航路;琼州海峡西口至越南港口航路。

  “十六支线”宽2-4海里,是沿海各港区连接主航路的具体通道,以改善船舶进出港通航秩序、提升港口通行效率、服务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为主要目的。

  广西海事局提醒:航路宽度为理论宽度,受自然环境、通航条件等限制,航段的航路宽度以可航水域宽度为限。船舶应根据本船特点和目的港,参照最新航海图书资料,科学合理地选择航路。进出航路、通过通航密集区和交通流交汇区应特别谨慎驾驶,穿越航路时应尽可能以与航路内的交通总流向成直角的船首向穿越。如发生险情事故,应及时报告海事部门。(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让立法成为生动的“法治课”(两会走笔)

      “管法的法”要如何与时俱进?3月7日,在各代表团小组会议审议立法法修正草案现场,大家积极发言,气氛热烈。在一次次的深入讨论中,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得以深入践行,更加深入人心。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法是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是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通过法...

    时间:03-11
  • 培育卓越产业 凝聚区域“高新力量”

      【代表委员谈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 ⑥】  ◎本报记者 叶 青 雍 黎  国家高新区经过30多年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新时期下,国家高新区如何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  “集聚优势创新资源,加快培育卓越产业集群,全面打造优质产业生态圈,为支撑...

    时间:03-11
  • 20余名在晋台商共话交流合作愿景

      中新网太原3月11日电(杨佩佩 胡健)山西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在晋台商春季联谊会”10日在山西太原举办,20余名台商在此畅叙情谊、共话发展。  全国台联第十一届理事会名誉理事苏文源1992年来到大陆投资兴业,30年的时间里,他在大陆打开了事业的一片天,从事文化、生态有机、中医科技康养等产业。...

    时间:03-11
  • “续写在中国的发展故事”

      新的一年,中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什么?政策释放哪些积极信号?全国两会期间,众多跨国企业密切关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报告中这些表述让外企十分振奋。他们在受访时纷纷表示对中国市场充满期待,对...

    时间:03-11
  • (两会观察)筑牢科技基石,基础研究“活水”何来?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筑牢科技基石,基础研究“活水”何来?  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 邢翀  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一倍,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连续四年超过6%……“基础研究”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关键词之一。而经费投入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如何进一步提升基础研究效能与创新活力,为其注...

    时间:03-11
  •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 任命李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任命李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时间:03-11
  • (两会·面对面)专访王金南院士: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专访王金南院士: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新社记者 夏宾  开局之年,中国如何应对下一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挑战?如何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日,中新社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  访谈实录...

    时间:03-11
  • 【公告】李强总理将出席记者会

      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10时30分,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届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进行现场直播,新华网进行现场图文直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2023年3月11日...

    时间:03-11
  • 誓言铮铮——中国国家主席宪法宣誓纪实

      2023年3月10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迎来庄严而神圣的时刻。共和国历史上第二次国家主席宪法宣誓仪式在此举行。  刚刚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宣读誓词: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

    时间:03-11
  • 时政画说丨宣誓

    国徽高悬熠熠生辉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宪法宣誓仪式上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庄严宣誓 誓言声声铿锵回响 见证历史阔步迈向新的奋进征程   监制丨申勇 全宇虹  摄影丨李晋  制作丨陈括 张晶 齐欢 李璐 刘赛因...

    时间:03-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