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培育卓越产业 凝聚区域“高新力量”

2023-03-11 14:28:01

来源:科技日报

  【代表委员谈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 ⑥】

  ◎本报记者 叶 青 雍 黎

  国家高新区经过30多年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新时期下,国家高新区如何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

  “集聚优势创新资源,加快培育卓越产业集群,全面打造优质产业生态圈,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高新力量’。”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表示。

  有助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2月9日,新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公示名单公布,入选的46家创新型产业集群中,至少有31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是由国家高新区培育形成。

  在广东,惠州仲恺高新区数字创意技术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已形成“玻璃基板—面板—模组—整机”的全产业链条,已有TCL、华阳、德赛西威、硕贝德、九联科技等12家上市企业。截至2022年底,该产业集群总产业规模达1800亿元。

  2022年9月,重庆发布国内首个以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目标的发展规划,去年4月,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暨李克强院士工作站落户重庆高新区。目前该区已聚集3个汽车产业国家质检中心,40余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初步建成全产业链生态圈。

  国家高新区蓬勃发展的产业集群,正推动着经济社会稳健快速发展。日前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依托国家高新区等,培育形成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

  “这是对国家高新区成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重要力量的充分认可,更是对国家高新区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支撑建设新时代质量强国的热切期盼。”重庆市科技局副局长许志鹏表示。

  许志鹏认为,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将显著提升高新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速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将助力产生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世界一流企业、形成若干世界创新型产业集群,将有力支撑高新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打造高水平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朋友圈’”

  国家高新区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应该朝哪个方向走?“打造高水平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朋友圈’。”王桂林指出,国家高新区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应加强统筹规划,推动高端科创平台向高新区集聚,充分释放创新引领带动作用。

  王桂林认为,推动国家高新区打造最前端高端的产业,以高质量发展挺起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产业“脊梁”,应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向“高”攀升,坚持向“新”奋进,坚持向“融”借力。

  向“高”攀升,是指以共性技术改造、优化、重塑传统产业结构,不断推动国家高新区产业基础高级化。向“新”奋进,是指加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向“融”借力,则是发挥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最大化提升国家高新区产业协同升级的整体效益。

  对于王桂林提到的“向‘融’借力”观点,全国人大代表黄勇也持相同看法。黄勇带领的贵州图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位于贵阳高新区。“以时空大数据产业,助推国家高新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黄勇认为,要发展时空信息产业,需从完善机制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努力培养行业人才等各方面共同推进。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代表委员们也关注到,在增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国际一流科技企业等方面,国家高新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工作部署。

  王桂林建议,抓第一资源,推动高新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坚持以环境引才、以产业聚才、以项目留才,推动人才、资金、技术、项目同频共振,发挥高新区高效聚合创新要素的重大功能,构筑人才队伍蓄水池,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

  在许志鹏看来,围绕质量卓越产业集群建设需求,高新区应加快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坚持聚焦重点领域,实施基础研究发展行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坚持企业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构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重庆市国家高新区正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为抓手,持续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广州将坚持深化改革,借力《南沙方案》落地,发挥多层战略叠加优势,打造最具吸引力的产业生态。”王桂林表示。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代表通道|陈天竺: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自己和身边人

      今天(3月12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会前,第三场“代表通道”,也是今年两会最后一场“代表通道”开启。  全国人大代表陈天竺介绍了她和读者小雨通信两年的故事。她说,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己和身边的人。小雨的故事让她见证了阅读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

    时间:03-12
  • 代表通道|成卫东: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产业工人现代化

      今天(3月12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会前,第三场“代表通道”,也是今年两会最后一场“代表通道”开启。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表示,港口是经济的晴雨表,全球前十大港口中,有八个在中国,我们在港口能力、效率、自动化等诸...

    时间:03-12
  • 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助力中国中部地区加速崛起

      中新网南昌3月12日电 (朱莹)中国中部地区地处内陆腹地,具有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记者11日从《中国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获悉,《报告》形成了科学合理、符合中部地区发展要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助力中部地区加速崛起。  《报告》是由...

    时间:03-12
  • 代表通道|廖红:做给农民看 领着农民干 带着农民赚

      今天(3月12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会前,第三场“代表通道”,也是今年两会最后一场“代表通道”开启。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介绍,一项好的技术,它不仅可以让成千上万的农民致富受益,还能让我们的土壤环境生态受益。近年来,他们与不少“土专...

    时间:03-12
  • 冯丹代表:只有依靠科技自立自强才能赢得未来

      在3月12日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冯丹表示,她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存储技术和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弱到强,深深体会到只有依靠科技自立自强才能赢得未来。她和团队正和国内多家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速度更快、能耗更低的下一代...

    时间:03-12
  • 任子威代表:希望更多人热爱并参与冰雪体育运动

      在3月12日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短道速滑队运动员任子威表示,想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光有兴趣和热爱是远远不够的,努力和拼搏必不可少。年轻朋友要有人生目标,并不断坚持、不断突破。接下来他会继续为国出征,彰显中国短道速滑“冰上尖刀”的精神,鼓舞更多人...

    时间:03-12
  • 清风正气扑面来

      清风正气扑面来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会风观察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是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召开的,是一次换届的大会,继往开来,意义非凡。大会期间,没有吃喝宴请,没有连篇累牍,代表发言更有料了。  会风连着作风,事关党风政风。本次大会务实简朴、纪律严明,赢得会场内外...

    时间:03-12
  • 同心筑梦启征程 万众一心开新局

      同心筑梦启征程 万众一心开新局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闭幕侧记  春潮涌动,神州大地生机勃勃。  3月11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庄严雄伟。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陆续到来,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闭幕会。  “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期盼、时...

    时间:03-12
  • 凝聚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社论)

      凝聚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社论)  ——热烈祝贺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深入协商谋良策,广聚共识增合力。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圆满完成各项议程,3月11日在北京胜利闭幕。我们对大会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这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会议期间,...

    时间:03-12
  •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月的北京,春意渐浓。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部分海外侨胞列席全国两会,参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讨论,积极建言献策,发出侨界声音。多位列席全国两会的海外侨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见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感受到祖(籍)国对海外侨胞的关怀,愿为全面推进中华...

    时间:03-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