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平视世界有自信 奋斗实干赢未来

2023-03-09 15:40:35

来源:中国青年报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总书记的表述再次凸显“四个自信”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平视世界的青年,该以怎样的姿态担负起历史重任?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为全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提请人大代表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满怀信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国家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使中国人民的“四个自信”愈加坚定。百年以来,历经漫长的探索与试错,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找到了何以救国、何以强国的历史答案,重新树立起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民族自信。

  国家发展进程中,每一项成就都来之不易。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疫情等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实现了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等发展成效。将视角进一步拉远,我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过去五年年均增长5.2%,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这一连串数字与成就,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昂首阔步走向未来的自信。

  一年,五年,一百年,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为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打下了基础;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历史课题,让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自觉;中国发展历程中的一系列辉煌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传承至今,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基。一代代中国人民谱写的革命史、发展史、奋斗史,共同铸成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底色,也让他们能以不同于前人的心态和视野,更加自信自强地站上世界舞台。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表示,“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今天的年轻人之所以能够平视世界,既与中国发展成果密不可分,也离不开其心态、思想的进步和转变。

  平视世界,是一种自信和坚定。今日中国世界地位,不靠任何人的赐予,更不靠运气,而是凭借一代代国人真拼实干得来的。中国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选择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这种坚定的自信正是中国青年平视世界的资本和底气。

  真正的“四个自信”,不是对历史结论的记忆与背诵,也不是简单直观的事实与价值判断,而是一种由内而外、在复杂的环境中时刻指引我们以坚定步伐勇毅前行的从容笃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说,“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认真领会“自信”这一概念的本质,我们不难明白:始终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做到在迷茫困惑时不改其心,在困难挑战下不移其志,在挫折逆境中不毁其节,才算得上真正将“四个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对新时代青年而言,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因为中国发展成就与国际地位而骄傲,只是种下了一颗自信的“种子”。要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长成指导思想与行动的“大树”,还需持续为其浇灌精神养分,真正明白何为“四个自信”、如何做到“四个自信”、为什么要坚定“四个自信”。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也是教育青年、引导青年,为其培养“四个自信”的不二法门。具体到“两个结合”的实操层面,通过开展年轻化、当代化、时尚化的探索创新,既能通过各种新技术、新媒介、新方法,让青年更直观地感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也能深入人心、唤起共鸣,使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建立起更强烈的认同和自信。

  要让年轻人真正建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不能只靠课本和教师的灌输,而应使其置身于历史的坐标系中,顺着中国发展的逻辑,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正确结论。发自内心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不是简单、重复地输出“中国胜于外国”这样的结论,而是在立足本国制度、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坚持守正创新,充分运用思辨精神,在文明互鉴中博采众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不断发展、完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今天,平视世界的一代身上既没有贫穷落后造成的“仰视”心态,也没有盲目自大的“俯视”心态。他们有能力也有责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精华,同时充分结合中国国情,扬弃性、创造性参考借鉴西方文明成果。这既能起到“1+1>2”的化学反应,拥抱世界、开放包容,也有助于躲开潜在的“弯路”和“陷阱”。

  实践中,“四个自信”是信念和底气,也是拼搏和奋斗。正因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我们才有攻坚克难、突破技术封堵的自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的自信,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自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自信。对于年轻人而言,自信还源自政府工作报告里对就业、教育、住房、生育等“青年问题”的关切和回应,体现的是高质量发展给青年带来的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会。中国发展成就为年轻人提供了自信的基础,带着这份自信,年轻人又能以更高昂的斗志为国家作出更多贡献。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纵然外部环境风高浪急,前方考验可能更加严峻,中国青年也无惧挑战。

  “奋斗铸就辉煌,实干赢得未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往成果的准确总结,也是面向未来激励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青年接续奋斗、挺膺担当的冲锋号角。不论是在今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还是在更大的时间跨度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需要中国青年以责任担当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在奋斗与实干中建功立业。

  在这条奋斗与实干的路上,以思想政治引领增强青年的“四个自信”,既能保证年轻人不偏离正确方向,也能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全国政协共青团和青联界别委员傅振邦学习总书记相关讲话要求时认为,增强青少年“四个自信”,共青团和青联要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青年化阐释。吴仲戈委员也结合当代年轻人的多元化需求和特点,认为思想政治引领要采取更多形式灵活、载体丰富、故事生动、元素时尚的“融入式”方法,让年轻人在增强自信中更加自觉担当、奋斗实干。

  平视世界的当代青年,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生逢盛世,重任在肩。身处风云变幻的大时代,要有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自信;面对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要有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自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有守正创新、舍我其谁的自信。新征程上,中国梦将与青春梦一起,抵达理想所在的地方。

  (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经验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汪一鸣、高雪、康玉斌、魏郁):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看来,中国人喜欢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诗一般的语言阐述自身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全国两会正在举行。会场内,代表委员为建设...

    时间:03-09
  • 世界看两会丨联合国前官员:中国高质量发展值得他国借鉴

      全国两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物多样性秘书处前干事奥利弗·希勒尔表示,自己曾多次到访中国,见证了中国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积极进展。尤其是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举措,对世界其他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物多样性秘书处前干...

    时间:03-09
  • 国际社会聚焦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开放的中国充满希望”

      国际社会聚焦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开放的中国充满希望”(海外关注)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中国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高水平开放更有力促改革促发展。  连日来,国际社会热切关注中国政...

    时间:03-09
  • 沱江之畔,天冬之乡的乡村振兴故事

      早春三月,四川沱江两岸浅丘绵延,阳光灿烂,油菜花开,已是春意盎然。山峦上耸立着一排红色大字:“中国天冬之乡”,20余位老人在山坡上一边为“天冬苗”追加春肥,一边嬉笑聊天,还有几只小狗窜来窜去。  “我们每天务工能赚70元,没想到上岁数了还能在家门口挣钱。”一位68岁的老人笑盈盈地说。  这是四川...

    时间:03-09
  • “放下包袱,大胆发展” 从两会微镜头看总书记指引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时习之|微·观   “放下包袱,大胆发展”   从两会微镜头看总书记指引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时间:03-09
  • 总书记与我们在一起|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军队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代表们一致表示,要牢记习主席的嘱托,统一思想认识,强化使命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

    时间:03-09
  • 全国政协委员都海江:用多种方式阐释文物价值 让更多的人欣赏优秀传统文化

      从推出广受好评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到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登上国家大剧院……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不断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大众展现丰富多样的中华文明,持续探索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日,新华网对话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总指挥都海江...

    时间:03-09
  • 世界看两会丨英国知名学者: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自身特色

      当地时间3月8日,英国知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完全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它不仅具备现代化的共性特征,而且具备中国的自身特色。  英国知名学者 马丁·雅克: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的现代化完全不同,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具备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但更...

    时间:03-09
  • 两会同期声丨推进全民美育 助力文化强国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委员们聚焦全民美育,积极为文化强国建设献策。全国政协委员吴为山今年两会就带来了一份相关提案。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小组讨论上,吴为山向民盟界别的委员们分享了他关于推进全民美育建议的提案,希望通过凝聚共识,为全民美育搭建更多的平台、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

    时间:03-09
  • 张文宏委员带来两份提案,都与老百姓看病有关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王辰阳 龚雯)首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全国两会,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履行好职责,为老百姓关注的就医问题多多建言献策。他说,今年带来了两份提案,都与老百姓看病息息相关。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

    时间:03-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