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积极意义”(两会·读懂中国)

2023-03-09 06:48:31

来源:人民日报

  3月5日提请审议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外国媒体和国际人士表示,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举措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复苏”

  中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全面详实,客观总结了过去一个阶段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年预期目标和科学务实的工作建议。”日本帝京大学教授露口洋介认为,过去五年,地区冲突、新冠疫情等给全球带来挑战,中国经济仍取得了年均5.2%的增长,十分不易。

  法国席勒研究所研究员、国际问题专家塞巴斯蒂安·佩里莫尼表示,过去几年,面对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发展成就的取得殊为不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运行将实现整体好转。”

  “街道人流如织,电影院人来人往,餐馆座无虚席……从线上到线下,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复苏。”巴西《论坛杂志》在报道中表示,最新数据表明,外国对华投资正在增加,月度银行贷款增幅超出预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在2023年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墨西哥《普埃布拉地区报》报道称,中国在维持总体通胀水平稳定情况下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今年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2.6%,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凸显经济活动正在快速回升”。

  波兰普罗夫迪夫农业大学经济系主任迪莫·阿塔纳索夫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前景尚不明朗。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冲击,正走在稳步复苏的轨道上。”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内容吸引了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中研究中心研究员西佐·恩卡拉的关注。他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这证明各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并没有统一标准,应根据自身国情来确定。中国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减贫发展经验,这些经验分享给包括南非在内的其他国家,将推动全球减贫事业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这样的目标是理性务实的”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年中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处于阴霾下的世界经济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今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上调至5.2%,较去年10月的预测调高0.8个百分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充分考虑了当前中国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露口洋介表示,“国际机构调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抱有信心。中国积极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升级、培育更多经济增长点,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目标,符合当下中国经济运行走势和经济发展规律。”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阿列克谢·马斯洛夫表示,“这样的目标是理性务实的。”

  阿联酋《海湾新闻》网站在报道中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今年,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制造业、服务业等快速反弹。在此基础上,中国设定的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符合实际,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将推动经济更强劲增长。”

  泰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顾问、泰国法政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阿颂西表示:“中国经济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动力。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物流更加畅通,工业企业生产转好,经济呈现企稳向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将在扩大开放中与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工作重点包括: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政府工作报告增强了外资对华投资的信心。”巴西瓦加斯基金会金融专家夏华生说,“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中国仍将是国际投资的热土。”

  菲律宾专栏作家李天荣表示,近年来,国际局势持续动荡,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中国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中国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合作,有助于增强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

  “在中国,民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尼泊尔中国学会主席马萨姆·欧哈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把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作为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突出体现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中国经济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多·雷加拉多认为,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一环,是包括古巴在内的大多数拉美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许多拉美国家积极拓展对华出口,中国经济成就对这些经济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佩里莫尼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今年工作重点之一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吸引更多外资企业中国投资、建厂,中国将在扩大开放中与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世界经济具有重要积极意义。”马斯洛夫认为,中国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有利于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为稳定全球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恩卡拉认为,“中国在实现中高速增长的同时,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保护、持续扩大开放,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这对世界意味着更多机遇。”

  (本报北京、里约热内卢、东京、巴黎、墨西哥城、华沙、约翰内斯堡、莫斯科、迪拜、曼谷3月8日电 记者吴刚、毕梦瀛、朱玥颖、刘玲玲、彭敏、禹丽敏、邹松、肖新新、任皓宇、赵益普,赵以纯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检测极限压至十亿亿分之一 中国科学家实现一种极稀有同位素极限检测

      中新网合肥3月9日电 (记者 吴兰)中国科学家近日将一种极稀有、放射性同位素单原子灵敏检测极限压低至十亿亿分之一量级。相关成果3月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  据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卢征天教授、夏添博士与同事合作,利用原子阱痕量分析方法实现了对极稀有同位素钙-41的单...

    时间:03-09
  • (两会声音)续双城情谊 上海市台联副会长廖志豪盼与台北恢复实体交流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朱贺)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台联副会长廖志豪在北京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春暖花开之际,盼上海与台北早日恢复实体交流,延续双城情谊。  2010年以来,上海与台北共同打造“双城论坛”,深化交流合作成果。近年虽受新冠疫情及民进党当局限制等因素影响,双城民众...

    时间:03-09
  • 我国科学家首创开放式新架构实现615公里光纤量子通信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张漫子)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袁之良团队首创量子密钥分发开放式新架构,采用光频梳技术,成功实现615公里光纤量子通信。该架构在确保量子通信安全性的同时,能大幅降低系统建设成本,为我国建设多节点广域量子网络奠定基础。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

    时间:03-09
  • 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重庆)授牌成立

      中新社重庆3月9日电 (记者 刘相琳)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重庆)9日在重庆授牌成立,该合作区旨在建设成“台资西移”的重要承接点、台资企业在西部的重要集聚地,创新渝台经贸交流合作模式。  2022年11月,重庆获批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和生物科技及农业食品产业等...

    时间:03-09
  • 代表委员谈教育科技人才|增机会挑大梁,让青年成为创新生力军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陆成宽  3个月前,31岁的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申涛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发表的论文,引起国际同行广泛关注。该研究有望实现廉价大宗石化原料到药物的高价值转化,并为某些化工行业的“卡脖子”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该成果的取得,离不开...

    时间:03-09
  • 在通道问答中,感受中国

      每年全国两会,“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是人们极为关注的采访活动,也是了解我国政治生活大事的重要微观切口。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列席大会的国务院部门负责人在此接受媒体记者提问,以自身履职经历讲述意愿心声,回答民众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热点议题,通道问答成为国计民生...

    时间:03-09
  • “乙类乙管”实施2个月,目前出入境情况如何?

      1月8日起,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距离今天已经过去2个月,目前出入境情况如何?对出入境人员的防控措施要求如何?  “乙类乙管”实施2个月 出入境流量大幅回升  自1月8日我国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截至3月7日,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共检查出入境人员3972.2万人次,出入境交通...

    时间:03-09
  • 拎稳“菜篮子”,给设施农业升级

      中国设施农业面积占世界80%以上,其中大部分种植蔬菜——  拎稳“菜篮子”,给设施农业升级(“一号文件”新提法传递哪些信号④)  春茬蔬菜种植,育苗是第一环节。在北京市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杨镇育苗基地内,全自动喷灌车正在为幼苗浇水。这里有8栋温室大棚,移动式育苗架与地面土壤隔绝,避免...

    时间:03-09
  •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广大干部群众热议文化强国建设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两会时间)    ——广大干部群众热议文化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时间:03-09
  • 如何切实为“自己人”排忧解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这几点要求

      作者:沈鹏远 陈方刘  “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3月6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重申了党对民营经济的政策。一句“始终”,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长久之策,不...

    时间:03-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