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罪犯子女考公限制要不要取消?专家建议不应“一刀切”

2023-03-09 06:04:13

来源:法治日报

  罪犯子女考公限制要不要取消?

  专家建议分岗位罪名决定限制与否

  □ 本报记者 孙天骄

  近日,#建议消除对罪犯子女考公的限制#话题引发社会热议。有支持者认为,一人做事一人当,罪犯子女因父母过错导致考公务员等岗位受到影响,存在不公平;有反对者提出,如果犯罪成本越来越低,想犯罪的人就没什么后顾之忧了,就业又不只考公一条路,并没有限制其子女从事其他工作的机会。

  多位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在政审环节将父母是否有过犯罪记录视为一项重要考核标准,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犯罪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杜绝国家重要岗位工作人员以权谋私的情况。但这种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罪行自负”原则,不应“一刀切”,可探索逐步放松限制,根据岗位情况适当对标准进行调整。

  父母犯罪殃及子女

  一些领域就业受限

  “他(她)犯罪了,他(她)的孩子完了。”长久以来,“一人犯罪,殃及子女”已成为普遍观点。父母有过犯罪记录,不仅意味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受异样的目光,而且其未来的职业道路也会受到一定限制。

  家住河北沧州的马晓雨(化名)去年研究生毕业,从小她就梦想能够成为一名执法人员。然而,她的亲生父亲曾因故意伤人罪服过刑。尽管母亲早已与父亲离婚,并带着她组建了新的家庭,但亲生父亲的犯罪记录对她仍有影响——报考了地方公务员并名列前茅的她,最终没有通过政审。

  “我很小的时候就和亲生父亲没有任何联系了,但他的犯罪记录还是影响到了我,我觉得这真的很不公平。”马晓雨无奈地说,她从小的梦想就这样因为不属于自己的过错而幻灭了。

  河南郑州的孙女士同样受到父亲犯罪前科的影响。“他犯罪已经受到处罚了,为什么还要殃及子女?当年我就因此错过了理想职业,当时可难受了,凭什么,我又没做错任何事。”孙女士说,对于通过限制罪犯子女从而达到提高犯罪成本这一点,她也懂,但犯罪的人自己可能根本没有这个思想觉悟,受害的却是无辜的子女。

  北京市律师协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专业委员会主任陈猛告诉记者,对罪犯子女考公进行限制,从制度设立初衷或者目的来看,是为了增加犯罪成本,遏制、惩戒犯罪。虽然增加犯罪成本对抑制和震慑犯罪有一定作用,但一味地强调重刑主义不仅不能起到一般的预防犯罪作用,反而破坏了刑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张龑认为,为防止国家公权力滥用,确保公务员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通过限制罪犯子女考公等政策,将可能被家庭关系裹挟而存在犯罪风险的人员提前排除出公务员队伍,对于预防公职人员腐败、以权谋私等犯罪行为有着积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的犯罪记录直接影响子女考公,甚至有些岗位有考察三代的情况,这些现实情况的存在,不仅让不少人因父母的犯罪记录而无奈放弃自己的理想岗位,而且还让一些父母因担心累及子女前程而畏手畏脚。例如,据公开报道,有遭受家暴的妇女,因担心报警或维权会给丈夫留案底,进而影响子女就业,因此选择隐忍。

  在张龑看来,从个体本位来看,对罪犯子女考公限制,实质是使其父母所犯之罪殃及子女,这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罪责自负”的法治原则。在这一问题上,预防犯罪与保障个人权利之间产生了价值冲突,应对两种价值选择进行权衡,不宜“一刀切”。

  做法缺乏法律依据

  不宜“一刀切”限制

  张龑介绍说,公务员法中未明确规定亲属受刑事处罚,不得录用成为公务员。但该法第二十六条第(五)项作为兜底条款,表明如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亦不被录用。而根据202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的《公务员录用考察办法(试行)》文件,第八条第(四)项规定,对于报考机要、国家安全等涉密职位的人员,一般应当考察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有关情况,但并未明确不予录用的具体情形。

  此外,《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规定,直系血亲和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血亲中有被判处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以及在境内外从事颠覆我国政权活动的不予录用。《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政治考察工作办法》规定,家庭成员有八大罪及危害国家安全、涉黑等犯罪情形的,其本人不得录用。

  陈猛介绍说,从宪法、公务员法、检察官法、兵役法等法律条文中无法找到限制罪犯子女考公的法律依据,虽然《公务员录用考察办法(试行)》等文件中对政审考察作了规定,但规定没有上位法依据。同时,《公务员录用考察办法(试行)》仅对报考机要、国家安全等涉密职位人员的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作了比较笼统的要求,从现实情况来看,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相关机构在招聘中进行政审时,对于直系亲属有过犯罪记录的人员,通常是一律不予录用,显然已经超出了该办法的要求,无法律依据。

  陈猛说,是否要“一刀切”的拒绝所有罪犯子女的考录,在现代“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的法治原则下,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方面,此举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对罪犯子女进行考公等方面的限制是增加犯罪成本,加大犯罪惩罚力度。“现代刑法更应建立在公平与法治的基础上,殃及子女绝不是现代刑法所追求的社会效果。”

  “当然,有一些特殊岗位对从业者的家庭背景有更高的要求,比如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关键岗位。但这种限制不应是普遍的、无差别的,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陈猛说。

  分类讨论是否限制

  轻罪记录应予消除

  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有必要对政审限制进行分类讨论,尤其是一些轻罪,将罪犯的犯罪记录与子女前途相挂钩并不可取。

  “即使要进行相关政审限制,对于不同岗位政审限制类别、岗位、时间等进行分类设定条件也是很有必要的。”陈猛说,是否对招聘岗位进行特殊的限制,首先应从岗位需求出发,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限制以及需要限制的程度。

  “现在实践中是‘一刀切’的禁止,我们可以尝试在某些岗位有条件地放松政审要求,再逐步地扩大到其他非关键岗位。”陈猛建议。

  张龑建议,相关行政立法根据犯罪类型(轻罪重罪)、招聘岗位(如涉密岗位、公安机关等)、限制时间(终身不予录用、几年限制或考察期)等分类进行讨论。在审查启动上,可根据招聘岗位有所区分。在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等涉及国家或社会重大利益等特殊领域,需要审查。如果是普通岗位,不涉及对于国家利益的潜在危害,也不涉及可能危害国家公信力的情形,则无须设置相关审查。

  在审查内容上,可根据犯罪类型有所区分。一方面,根据犯罪类型,辨别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对其亲属和子女的潜在影响程度。不同招聘岗位可以设置不同层级的审查标准。

  在审查结果上,可灵活决定限制措施。不必对被审查人采取“一刀切”的不予录取,可以根据当事人思想道德水平、对家庭关系态度等进行衡量,采取终身不予录取、几年内不予录取或者给予考察期等处理结果。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律师协会副监事长朱征夫提出,希望建立轻罪前科消灭制度。朱征夫建议,首先应当综合考虑罪名、刑期、服刑表现等因素,对于以醉酒型危险驾驶罪为代表的3年法定刑以下轻罪、5年法定刑以下过失犯罪,并有改过自新表现的人员,在刑满释放后5年内未实施新的犯罪的,注销其犯罪记录,使之更好回归社会。这自然也就意味着子女政审方面不会受到父母前科的影响。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彭新林认为,以醉驾为例,醉驾人员通常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相对较小,而犯罪记录又严重影响前科人员的就业、生活甚至其子女前途,一些前科人员甚至“破罐破摔”重新犯罪,进而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犯罪记录对前科人员子女升学、就业等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合理。“因此,我建议应该建立中国特色犯罪记录消灭制度。”(法治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代表委员谈教育科技人才|增机会挑大梁,让青年成为创新生力军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陆成宽  3个月前,31岁的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申涛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发表的论文,引起国际同行广泛关注。该研究有望实现廉价大宗石化原料到药物的高价值转化,并为某些化工行业的“卡脖子”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该成果的取得,离不开...

    时间:03-09
  • 在通道问答中,感受中国

      每年全国两会,“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是人们极为关注的采访活动,也是了解我国政治生活大事的重要微观切口。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列席大会的国务院部门负责人在此接受媒体记者提问,以自身履职经历讲述意愿心声,回答民众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热点议题,通道问答成为国计民生...

    时间:03-09
  • “乙类乙管”实施2个月,目前出入境情况如何?

      1月8日起,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距离今天已经过去2个月,目前出入境情况如何?对出入境人员的防控措施要求如何?  “乙类乙管”实施2个月 出入境流量大幅回升  自1月8日我国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截至3月7日,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共检查出入境人员3972.2万人次,出入境交通...

    时间:03-09
  • 拎稳“菜篮子”,给设施农业升级

      中国设施农业面积占世界80%以上,其中大部分种植蔬菜——  拎稳“菜篮子”,给设施农业升级(“一号文件”新提法传递哪些信号④)  春茬蔬菜种植,育苗是第一环节。在北京市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杨镇育苗基地内,全自动喷灌车正在为幼苗浇水。这里有8栋温室大棚,移动式育苗架与地面土壤隔绝,避免...

    时间:03-09
  •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广大干部群众热议文化强国建设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两会时间)    ——广大干部群众热议文化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时间:03-09
  • 如何切实为“自己人”排忧解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这几点要求

      作者:沈鹏远 陈方刘  “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3月6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重申了党对民营经济的政策。一句“始终”,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长久之策,不...

    时间:03-09
  • 人民财评: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鞠东台  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必须坚持。南方这种责任要担起来,最起码现有的面积、产量不能再减少。”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叮嘱道:“18亿亩红线,要保证农田不能非农化,更不能非粮化”……在习近...

    时间:03-09
  • 科学运用习近平强军思想蕴含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观和方法论

      作者:是说新语  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审视当代中国军事问题,敏锐洞察新时代军事领域的矛盾运动,深刻阐发军事与政治、战争与和平、稳局与塑势、威慑与实战、人与武器等重大关系,为强军打赢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  坚持政治引领。习主席指出,军事服从政治,政治性是军队的本质属性。...

    时间:03-09
  • 政府工作报告彰显韧劲、干劲、闯劲

      【理论观察·学者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彰显韧劲、干劲、闯劲  何志敏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沉甸甸的“数据清...

    时间:03-09
  • 习近平两会时刻丨“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友谊宾馆聚英厅,参加以经济界人士为主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阐明党和国家对待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深知民营经济发展...

    时间:03-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