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两会现场速递|稳支柱防风险惠民生 努力为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办实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谈住房城乡建设热点话题

2023-03-08 02:56:1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稳支柱防风险惠民生 努力为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办实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谈住房城乡建设热点话题

  新华社记者王优玲、许可

  2023年房地产市场形势如何?怎样防范化解房地产“灰犀牛”风险?将采取哪些举措继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7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就当前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热点话题,回应关切。

  2023年房地产市场形势如何?倪虹说,从市场供给和需求、市场预期、政策落实等三方面情况看,他对房地产的企稳回升“充满信心”。

  他说,房地产供需两端出现积极变化。从供给看,住房项目复工率大大提高;从需求看,现在售楼处看房量大幅提升,成交量明显改善。

  同时,今年1、2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结束了13个月的负增长,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总体平稳。保交楼工作扎实推进,有力保障了购房人合法权益,房企的合理性融资得到改善。市场信心正在恢复。

  “购买首套住房的大力支持政策、购买二套住房的合理支持政策,已经出台,正在落实见效。不让投机炒房重新入市、原则上不支持三套以上购房的要求,各地也在认真落实。”倪虹说。

  如何稳住房地产?倪虹强调,一方面,要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振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平稳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和长租房建设,重点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让他们能放开手脚为了幸福生活去奋斗。

  “我们期望的企稳回升应该是:第一,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的企稳回升;第二,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企稳回升;第三,防止市场大起大落的企稳回升;第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企稳回升。”倪虹说。

  “房地产牵一发动全身。”倪虹说,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拥有两个支柱,一个是建筑业,2022年增加值占GDP的6.9%;另一个是房地产业,2022年增加值占GDP的6.1%,两个支柱合起来占GDP的13%。“把两根柱子稳住,对稳定经济大盘有重要意义。”

  “防风险”是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关键词之一。对于防范化解房地产“灰犀牛”风险,倪虹表示,要避免房地产风险和金融风险、地方债风险交织,发生系统性风险。

  “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以‘精准拆弹’的方式化解风险。”倪虹说,“一头”是抓优质房企,一视同仁支持优质国有房企和优质民营房企,改善他们的资产负债状况,满足他们合理的融资需求;另“一头”是抓出险的房企,一方面帮助他们自救,另一方面严格依法依规处置,绝不让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蒙混过关,要让他们付出应有代价。

  同时,要大力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营造诚实守信、风清气正的市场氛围,让人民群众放心购房、放心租房。

  城市更新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城市更新怎么做?关键是要找准问题和有效地解决问题。”倪虹说,要对城市实施体检。坚持问题导向,找准人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目标导向,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

  他表示,今年城市更新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完整社区。近五年,全国改造了16.7万个老旧小区,惠及2900多万户、8000多万居民。2023年计划再开工改造5万个以上老旧小区,力争能够让2000万居民获益。

  二是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的韧性。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城市更新,对城市的供水、排水、燃气、热力、桥梁、管廊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大幅提高城市的保障能力。

  三是做好城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不能因为城市更新,搞大拆大建。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既要保护好,还要活化利用好,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四是推进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用科技赋能城市更新,建设数字家庭、智慧城市。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两高”报告彰显护航创新的力度和智慧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纵观“两高”报告,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激发创新动力成为共同的重要议题。  多举措加强知识产权...

    时间:03-08
  • 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 加强国际文化产业交流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项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中国已经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广泛开展...

    时间:03-08
  • “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参加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女工作人员,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女同胞、海外女侨胞,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  3月6日,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致以节日祝贺。  妇女是推动人类进步的...

    时间:03-08
  • 两会声音 | 何淳宽代表:聚力“五争先” 答出“高分卷”

      人民网北京3月6日电(汪瑞华)安徽省宣城市,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毗邻苏浙、地近沪杭、古属吴越,是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之一,南京都市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下脱颖而出,把区位优势转换成发展胜势?又如何交出长三角...

    时间:03-08
  • (两会观察)发力重点领域 中国机构改革酝酿“提效攻势”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题:发力重点领域 中国机构改革酝酿“提效攻势”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中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发力多个重点领域,此次方案力图通过一场提升治理效率效能的改革“攻势”,解决那些事关重大、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

    时间:03-08
  • 最高检、全国妇联共同印发加强司法救助协作典型案例

      中新网3月8日电 据最高检网站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联合印发首批加强司法救助协作典型案例。该批案例是从去年最高检与全国妇联开展的“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活动中,选出的各级检察机关和妇联组织协作开展救助帮扶的优秀案件。  该批典型案例共8件,分别是:北...

    时间:03-08
  • (两会·面对面)麦家:中国文学不要太在乎拿诺贝尔文学奖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题:麦家:中国文学不要太在乎拿诺贝尔文学奖  中新社记者 谢盼盼 童笑雨  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是文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走出去”难在哪里?该如何破圈?中新社“两会·面对面”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进行解答。  访谈实录摘编如...

    时间:03-08
  •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两会时间)  ——广大干部群众热议创新发展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3...

    时间:03-08
  • 在高质量发展航道上破浪前行

      【圆桌对话】  嘉宾  黄群慧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伊彤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  杨德才委员(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  主持人:本报记者 刘坤 黄小异 李苑  中国经济,时刻牵动世界目光。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10年增加近70万亿元、年...

    时间:03-08
  • “中国天眼”、探月探火、深海钻探——第二场“代表通道”讲述中国创新底气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吴纯新  “2001年,中国的探月工程刚刚起步,为解决38万公里地月远距离测控通信难题,我有幸加入嫦娥一号研制团队。”在3月7日下午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上,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代表分享了他的创新经历。20多年...

    时间:03-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