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雷锋精神穿越时空依然滚烫——军地青年典型代表祭扫雷锋墓侧记

2023-03-03 14:17:31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这名脸上总是挂着温暖的笑容、生命定格在22岁芳华的年轻人,名字叫“雷锋”。1963年,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那时起雷锋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雷锋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经久不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3月1日,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青团中央联合组织军地青年典型代表在辽宁省抚顺市祭扫雷锋墓。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好的传承是践行

  初春时节的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庄严肃穆,雷锋墓被苍松翠柏环绕,墓碑正面刻有“雷锋同志之墓”金色大字,背面刻着雷锋生平。

  雷锋塑像高高矗立,手捧《毛泽东选集》,面含微笑,在和煦的春风里显得温暖而阳光。雷锋纪念碑上,镌刻着由毛泽东同志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苍劲有力的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象征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上午10时,祭扫活动开始。军地青年典型代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官兵、武警抚顺支队官兵代表、辽宁共青团代表、雷锋家乡代表,以及抚顺各界青年代表,在雷锋纪念广场庄严列队。随后,全场齐声高唱国歌。国歌唱毕,全场肃立,向雷锋同志默哀。

  在凄婉悠扬的《思念曲》中,军地青年典型代表向雷锋同志塑像敬献花篮、整理缎带,表达对这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无限哀思和崇高敬意。

  在场党员和团员分别重温入党誓词、入团誓词,铿锵誓言响彻云霄。随后,大家拿起菊花,步行至雷锋墓前献花,瞻仰雷锋墓。

  光阴荏苒,雷锋精神却并未随时间流逝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祭扫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作为雷锋班战士,我们就是雷锋老班长的亲人,看到这么多的军地典型、各行各业的代表向老班长致敬,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雷锋班战士任亮说。

  在抚顺市消防救援支队矿区大队大队长高大千看来,对于雷锋精神,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好的传承是践行。伫立在雷锋墓前,感受雷锋精神的无穷力量。“身为一名消防指挥员,我将苦练业务本领、向险而行,履行保民平安、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

  沈阳音乐学院团委书记王爽表示,作为高校青年代表,要让学雷锋在大学生中蔚然成风,把大学校园打造成为学雷锋高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

  “我将扎根工作岗位,做孤儿的知心人、引路人。”辽宁省孤儿学校大队辅导员高超表示,无论时代如何日新月异,雷锋始终是青年的楷模,雷锋精神更是社会美德与行为规范的坐标。

  中建二局北方公司团委书记车宇欣介绍,雷锋精神穿越时空依然滚烫,“人人学雷锋,共建文明城”和“学习雷锋精神,点亮万家灯火”等展板在抚顺市随处可见,这里还有雷锋路、雷锋小学、“雷锋号”客车,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

  让雷锋精神一“路”生花

  祭扫,是为了更好地行动,在军地青年典型代表中,很多人已经将学雷锋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来自中国建筑一局建设发展公司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霍文震,是冬奥会场馆“冰立方”的建设者。他和青年建设者们一道,在1000多个奋斗的日子里,先后攻克“水冰转换”“分区控温”等国际性技术难题。

  “在冬奥会期间,我们组建了志愿服务队,围绕‘冰立方里的暖心事儿’开展志愿服务,为游客解锁‘水冰转换’的科技奥秘。我们还与11万名中建青年志愿者一起,围绕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助老助残助学和环境保护,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霍文震说。

  2021年,他全程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舞台搭建和演出保障,排演期间在突发暴雨中应急抢险,看台观众为他们齐声高唱《团结就是力量》。那一刻,霍文震意识到,无论是建设冬奥场馆还是服务党的百年庆典,他的生命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竟可以如此贴近。

  雷锋精神,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向上,发扬忘我的精神,汇聚信念的力量;向善,培育大爱的胸怀,彰显青春的担当。在霍文震看来,不受百炼,难以成钢。未来,他将保持信念的能量和进取的锐气,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在火车上做好事的故事在铁路人中口口相传,学雷锋活动也在铁路青年中从未停歇。来自上海铁路局南京站的吴晓娟多年来坚持待旅客如亲人,让雷锋精神一“路”生花。

  吴晓娟的工作地点是以雷锋命名的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始建于1968年南京站建站之初。作为“158”雷锋服务站第四代接班人之一,她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1年。为囊中空空的伤残老人买票、买食品;与身患绝症、有轻生念头的姑娘交朋友,为她买票、捐款;抱着满身污垢的残疾乞丐上楼梯……装满麻袋的一捆捆表扬信见证着“158”服务站的学雷锋之路。

  吴晓娟曾收到过一封信:“琳琳、晓娟,在我心中,你们是南京留给我最温馨的回忆……”这是一名旅客写的信,她的母亲被查出身患疾病,在南京接受治疗。

  “当班期间,我看见一个瘦小的姑娘,背着沉重的行李,还费力拖着一块已经分不出颜色的海绵垫。原来,身体虚弱的母亲行走困难,为了让母亲更舒适,她在地上放了一块海绵垫,让母亲坐在上面。从那时起,我们服务站便开始了对这位母亲长达半年的专门接送,还自掏腰包筹集了4000元帮她治病。”吴晓娟回忆。

  这封信也一直激励着她存善心、行善事、学雷锋做好事。

  立足岗位学雷锋

  3月1日下午,参加祭扫活动的军地青年典型代表来到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弘扬雷锋精神”召开座谈会。大家各抒己见,纷纷表示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沈阳造币有限公司张文良是一名钳工高级技师。工作中,他先后牵头完成设备研发及改进100余项,解决维修技术难题60余个,设计加工零件200余件,多次获得全国、省市职业技能大赛钳工赛项冠军。

  凭借“立足岗位践行雷锋精神”的工作理念,张文良先后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50余项殊荣。他觉得,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线技术工人,创新没有那么高深莫测,但也不能纸上谈兵,只要立足岗位,敢想敢做,技术工人也大有可为。

  2019年,他带领团队开展新品普通纪念币包装工艺设备改造项目,20余处改造难点、10天时间,大家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有难点就有创新点,张文良不断尝试、试验,最终团队仅用时7天便完成了厂家需要3个月完成的工作,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百余万元。

  团抚顺市委书记司鹏飞同样对践行雷锋精神的广度与深度有着深刻的理解。多年来,团抚顺市委始终坚持用雷锋精神建团育人、建队育人,培养了一批批“雷锋式少年”。历任雷锋班班长等新时代的“雷锋叔叔”始终陪伴在孩子们身边,他们作为校外辅导员与各级少先队工作者一起,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以身作则的示范培养出一批批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小雷锋”。

  此外,承办辽宁省红领巾故事会决赛、参与组织全国校园雷锋文化节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雷”字号品牌项目,团抚顺市委正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共青团系统弘扬雷锋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场所,为全国团员青年学雷锋提供寻根之旅和雷锋文化家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东西问·两会丨程曼丽:如何从新闻发布读懂中国两会?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题:如何从新闻发布读懂中国两会?  ——专访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程曼丽  作者 崔白露  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今年正值中共二十大之后的“开局之年”,中国两会又逢换届,中外舆论高度关注。中国两会为何吸引世界目光?两会的新闻...

    时间:03-03
  • (两会声音)小麦专家郭进考的“没想好”与“再学习”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题:小麦专家郭进考的“没想好”与“再学习”  中新社记者 陈林  全国两会前夕,带领团队培育出33个高产、节水小麦品种的中国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全国知名小麦专家郭进考,正在为自己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的第一份建议而“发愁”。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72岁的...

    时间:03-03
  • 郭卫民: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有这些特点

      郭卫民: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有这些特点→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今天(3月3日)下午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现有2169名,来自34个界别。其中,非中共委员占60.8%。56个民族都有委员。委员名单适应新时代全国政协...

    时间:03-03
  • 世界为什么期待中国两会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题:世界为什么期待中国两会  新华社记者  “中国经济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恢复。”2023年开年,中国经济强势复苏,吸引全球目光。德国《经济周刊》网站一篇文章描绘了中国春节假期热气腾腾的消费场景:出行人次大幅增加、街道和地铁热闹拥挤、购物中心和电影院人流如织……“中国回...

    时间:03-03
  • 重磅微视频:春天的召唤

    天不言而四时行,又是一年三月到从春天启程2023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逐梦路上14亿中国人满怀期待倍增信心(新华网)...

    时间:03-03
  • 两会速递|郭卫民:全国政协将数字经济的发展作为协商议政的重要议题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郭卫民介绍,全国政协将数字经济的发展作为协商议政的重要议题。  记者:新华社两会前方报道组  编辑:郭琳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03-03
  • 两会速递|郭卫民:网上“全天候”履职成为政协委员工作新常态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郭卫民介绍,网上“全天候”履职成为政协委员工作新常态。  记者:新华社两会前方报道组  编辑:张南琦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03-03
  • (两会速递)郭卫民: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民营企业舞台将更宽广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记者 李晓喻 常涛)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郭卫民3日在北京表示,关于当前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委员们提出的不少建议都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委员们表示,今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民营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民营企业的舞台将更加宽广。”  全国政协十四...

    时间:03-03
  • 两会知多少|十四届全国政协界别设置有何变化?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将于3月4日在北京开幕。十四届全国政协界别设置有何变化?“界别”和“届别”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  文案:马若虎 海报:杨宽  (新华社)...

    时间:03-03
  • 上海:区长一线窗口“帮办” 减少办事层级、优化营商环境

      中新网上海3月3日电 (陈静 彭旭卉)在上海,政府各级负责人不断尝试“帮办”,通过部门常态“帮办”、窗口即时“帮办”等方式,不断改善企业、民众办事效率和感受度。  上海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3日对记者表示,“帮办”不只是体验,而是设身处地站在企业和民众角度,“零距离”体验办事的过程,发现其...

    时间:03-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