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两会声音)小麦专家郭进考的“没想好”与“再学习”

2023-03-03 20:44: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题:小麦专家郭进考的“没想好”与“再学习”

  中新社记者 陈林

  全国两会前夕,带领团队培育出33个高产、节水小麦品种的中国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全国知名小麦专家郭进考,正在为自己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的第一份建议而“发愁”。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72岁的郭进考还在“琢磨”如何通过新种子、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以及新农人的培养,加快农业科技的高水平发展,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他自谦地说,迟迟没有下笔去写建议,是因为没有整体想好,担心自己的建议“有些片面”。

  他瘦高的个子,黑黢黢的皮肤,头发花白而凌乱。一双眯缝的眼睛前,不时会有几根略长的白发滑过。当他拿起手机查找小麦长势图片时,眼睛几乎要贴到屏幕。

  这次去北京前,郭进考一直在石家庄、邯郸、邢台等地的多个县区了解小麦种植相关情况,为提交的建议做“功课”。他坚持认为,涉农领域问题,需要系统性思考。“如果单写种子,会简单很多,但我不能只考虑种子方面。”

  从1973年正式进入农业研究机构从事小麦育种研究,50年来,郭进考多次走上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领奖台,培育出的小麦品种在全国8个省份累计种植面积达4.2亿亩,增产小麦上百亿公斤,节水超过130亿立方米。为端牢“中国饭碗”、缓解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选择这一行业,郭进考坦言,“让人人都能吃上白面馍馍”的梦想背后,是来自儿时挨饿的经历。这位古稀之龄的科研工作者笑言,曾经的梦想已实现,而如今“吃白面馍馍”依然是他“最大的享受”。

  说起小麦育种,郭进考顿时变得有些兴奋,一口夹杂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瞬间大声了许多。从实现小麦亩产“突破千斤”,到节水高产小麦大面积种植推广,再到2022年亩产863.76公斤再创河北省小麦亩产新高……他说成绩已是过去,目前正和团队攻关如何在节水高产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小麦质量的难题,“这是一个很难的事情,需要更多付出”。

  实现亩产863.76公斤的小麦品种,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马兰1号”。当问及名称出处时,郭进考眼睛有些湿润。他动情地说出了一段40多年前的往事:

  河北辛集马兰村党支部书记在考察麦种时,得知郭进考为缺少合适的育种土地发愁后主动相邀,此后郭进考在马兰村一干就是40多年,研究出了多项成果。为报答马兰村民给他的支持,故起名为“马兰1号”。

  郭进考与许多全国知名的小麦专家相熟。他说,有的人是他的老师,有的是他的朋友,还有他的科研合作伙伴,很多人都曾走进过马兰村的育种基地进行指导。

  郭进考还被时任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称为“麦田里的朋友”“将风吹麦浪的田野作为人生最重要的舞台”。韩长赋在一篇《我的农业科学家朋友》文章中写道:“他(郭进考)跟农民在一起,你看不出他是专家,他跟专家在一起,看上去就像个农民。”

  此外,郭进考的“良师益友”中,还有小麦遗传育种学家李振声,小麦植物种质资源学家刘旭,小麦育种专家程顺和、赵振东、许为钢等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有许多种地的农民。他说自己培育的种子好不好,种地的农民最有发言权。

  多年来,郭进考一直愿意把研究成果拿出来与其他科研团队共同分享。他认为这样做,最终会让农民受益,“也是为国家作贡献”。

  他告诉记者,这次到北京参会,能在会场见到几位从事粮食研究的老朋友,叙旧交流科研问题的同时,也想“取经”如何履职。(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 精准施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精准施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 本报记者 贺浪莎 陆 敏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把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摆在突出位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发展...

    时间:03-04
  • 小厕所 大监督

      编者按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中央有关文件明确要求全国政协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协商建言、开展民主监督。2021年起,全国政协准确把握协商式监督性质定位,组织10个专委会围绕“十四五”...

    时间:03-04
  • 两会来了,各地青年都在关注什么

      如何落实应届生就业?生育支持政策有哪些?教育领域有哪些新变化……每年全国两会,不少关注青年、聚焦民生的议题都会引发讨论热潮。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中国青年报社《参数》节目组邀请多地记者站记者走上街头,用镜头记录下各地青年对于全国两会的关注和期待。  “希...

    时间:03-04
  • 2023全国两会调查:教育是受访者最期待的两会议题

      中国青年报社2023全国两会调查:  教育是受访者最期待的两会议题  90.6%受访者表示会参与两会议题讨论   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无论是民生热点,还是国家大计,人们都希望在两会上找到答案。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对于今年...

    时间:03-04
  • 你有一份两会晨报,请查收!〔第1期〕

      2023年全国两会今日启幕。  今天是3月4日,有哪些两会要闻?又将有哪些日程安排?一起在“两会晨报”中,一探究竟!  热点  3月3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召开。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介绍,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将于3月4日...

    时间:03-04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新时代画卷气吞山河,新征程篇章气势恢宏。...

    时间:03-04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

    时间:03-04
  •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

    时间:03-04
  •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时间:03-04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

    时间:03-0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