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人工智能或打破高等教育的围墙 教育正面临一个根本变革的时代

2023-03-02 07:47:22

来源:华西都市报

  互联网诞生前,专家创造知识;互联网出现后,用户创造知识。人工智能出现后,谁是知识的主宰?ChatGPT代表的人工智能可能已经开始打破高等教育的围墙。当下,它的突破口可能主要在论文和知识的检索,那么未来呢?

  从未来回望教育,从教育的终极目标看当下的教育,如果教育继续以知识传授为导向、以超前学习为捷径,那么我们能够应对人工智能崛起的将来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对话位于江苏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晓军。“中国的教育优势从互联网开始就受到挑战,禁止ChatGPT对大多数学校、多数专业而言,可能并非一劳永逸。”他说。

  中国的教育优势

  从互联网出现后就受到挑战

  一个很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让我们在现有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这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的观点。对此,张晓军表示认同。在今天,很多的知识可以上网查到;在未来,可能有更多的知识,机器会帮你查到。按照两位学者的判断,知识累积的优势日渐式微。

  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了知识大爆炸,自此,中国教育就遭遇了挑战。以前是专家创造知识,对于学习者而言,知识学得越多,占的优势就越大,然而,互联网出现后,创造知识的主体变成了用户,“比别人多学一点”已经不再是优势,“在海量知识面前,个人拥有的知识仅仅是一滴水。”

  而人工智能的爆火,更是助推了我们以前构筑的知识学习体系的瓦解。

  “机器人可以更大程度比你学得好。”教育正面临一个根本变革的时代。如果说,过去40年的教育改革,只是对知识导向型教育体系的修修补补,那当下面临的则是全世界范围内底层逻辑的改变。

  未来的教育方向

  引导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过去十年内,已经有大量关于“人工智能如何影响社会”的讨论,也有几次像AlphaGo战胜人类棋手、机器人取代很多工作、元宇宙横空出世等热点事件。这次ChatGPT的爆火,只是这一系列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节点。

  “冲击,早就到了。”人工智能社会,人们的学习途径和教师的岗位设置肯定会有变化——不再由专家来主导知识,而由用户创造共享性的学习。这是一种以兴趣为导向的、泛化的学习,所有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

  在共享型社会,教师的角色转变早就开始了,尤其是大学教师。“十年前,学生要到教室上课,现在,如果老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那么人工智能会做得更好。你想了解一个问题,只要问ChatGPT就可以了。它不逼迫学生,学生也可以不用来教室。大学教师要想站到大学讲台上,就必须转型。”在张晓军看来,未来的教育方向,是引导学生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引导学生形成兴趣,通过个性化的支持,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

  没有一个大学校长

  能够回避ChatGPT的冲击

  作为大学校长,应该如何规范人工智能在学校的使用?在张晓军看来,目前,部分学校对ChatGPT的禁止只是短期的。从长期来看,没有一个大学校长能够回避ChatGPT。“如果大学的考评机制仍然是考试和写不痛不痒的论文,老是布置一般性的问题,何不叫更擅长的ChatGPT来写?”张晓军反问。

  那么,哪些论文是ChatGPT写不了的、是老师应该布置的?“人工智能难以创作本地化的、面向问题解决的知识。学生应该写的论文,是ChatGPT回答不出来的、场景化、具体化、融入当地化的东西。比如,对西交利物浦大学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调查、苏州当地某个学生关注的个性化问题等,这些学生未来生活和事业中将面临的问题,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一些一般性的分析维度,但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整合和提出观点及解决方案。如果学生实践的项目都是本地化、独特的,ChatGPT就没有办法取代。”

  一门课一定要考试吗?一定要提交什么东西吗?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成熟的阶段,还需不需要用考试来衡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现在的考试,运用的是“后考核”的方式,即学完了再考试。在大数据时代,这种方式将面临挑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建立模型,追踪学习过程,看他是不是一个学习自主的人。”张晓军担任过全国首个大学教学创新大赛评委。他亲历过一位教授人工智能的老师,取消考试,用建模的方式追踪学生学习过程的案例。“在相对灵活的高等教育阶段,过程性考核并不难,缺的是模型。人工智能能颠覆很多。”他说。

  数百年的教育体系

  如今正面临挑战与重塑

  教育,为人的终身幸福奠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重新思考教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教育2030:未来的教育和能力》

  一致提出教育在智能社会中的新逻辑:能力和素养导向的、贯穿一生的学习,融入社会和生活的、虚拟和现实融合的教育等。

  过去三百年建立起来的教育大厦,在当前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冲击下,面临重重挑战。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明天的问题,这样的观念,在人工智能时代即将老去。

  “未来,教育的基本逻辑不是帮助一个人在前几十年积累足够的知识,以供其后几十年的生活和工作,而是成就一个人从出生到离开人世的全生命周期的学习;教育不是打造一个远离社会的象牙塔、培养拥有在专家看来极具美感的知识体系的人,而是引导和帮助人在这个复杂和多变的真实世界中获得拥有幸福和快乐生活的能力。”张晓军撰文指出。

  可能,未来教育年限不会像现在这么长;可能,创新会真正在教育中诞生;可能,培养在多变世界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性,将成为教育不能忽视的命题;可能,支持学生发展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这一切取决于,教育界对当下的教育体系底层逻辑的思考与重塑。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全球浮游植物水华地图显示:2003-2020年间水华事件加剧

      中新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完成的全球尺度的水华模式地图显示,近海浮游植物水华的规模和频率在2003-2020年间都有所增加。这项环境研究提供了评估此类事件的宝贵资源,可为制定相关环境政策提供信息。加剧的近海浮游植物水华1(图片来自冯...

    时间:03-02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党组成员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根据党中央有关规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党组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每年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近期,有关同志按规定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习近平认真审阅了述职报告并提出重要要求。  党中...

    时间:03-02
  •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建议在长三角地区增加省部共建涉侨高校

      中新社杭州3月2日电 (童笑雨)“长三角地区集聚了近500万名新侨侨胞,却没有一所以侨为特色的高校。”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编剧蒋胜男带来一份关于涉侨高等教育的提案。  她在提案中建议,长三角地区增加省部共建涉侨高校。  这不是蒋胜男首次关注涉侨教育。她是温州大学人文学...

    时间:03-02
  • (两会声音)“河出昆仑”:委员建言以黄河文化归聚海内外华人文化乡愁

      中新社西宁3月2日电 题:“河出昆仑”:委员建言以黄河文化归聚海内外华人文化乡愁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胡贵龙  昆仑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合流的源头之一,“河出昆仑”成为历代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的文化记忆。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鄂崇荣日前建议,应将河源昆...

    时间:03-02
  • 看中国式现代化图景|粮安天下

      天气回暖,东北黑土地上冰雪消融。位于吉林梨树县的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玉米秸秆覆盖一地,根部还扎在地里。挖开一处,土层里满是大小不等的孔洞,丝丝络络的根系最深有1米多。  可不能小瞧了这些根系,在保丰收上它们起了大作用。  “去年夏季经历了少见的大雨,咱们为啥依然...

    时间:03-02
  • 两会绘中国|“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编者按:2013年以来,每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来到代表委员们中间,与大家互动交流、共商国是。透过十年两会,我们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改善民生福祉一以贯之的关注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即将进入“两会时间”,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栏目推出特别策划《两会绘中国》...

    时间:03-02
  • 时政新闻眼|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为何强调党校初心?

      今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学府——中央党校迎来90岁生日。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央党校,出席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和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  10年前,总书记曾经在这个场合专门谈学习问题,号召全党大兴学习之风。今年,他重点强调坚...

    时间:03-02
  • (两会·面对面)中国如何驱动经济高质量复苏的“火车头”?

      中新社北京3月2日电 题:中国如何驱动经济高质量复苏的“火车头”?  ——专访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  中新社记者 郑嘉伟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依然黯淡的背景下,外界热切关注中国经济。当前,拉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复苏的“火车头”有哪些?这些“火车头”又...

    时间:03-02
  • (两会声音)华侨大学徐西鹏:“送教上门”为中企海外员工培训中文

      中新社福州3月2日电 题:华侨大学徐西鹏:“送教上门”为中企海外员工培训中文  中新社记者 闫旭 李思源  由华侨大学合作举办的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印尼员工线上短期中文速成班、厦门梦加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员工中文能力提升语言服务项目,近期相继结业。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华侨大学...

    时间:03-02
  • 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宪被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广东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深圳市监委对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宪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经查,谢宪身为监管部门党员领导干...

    时间:03-0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