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看中国式现代化图景|粮安天下

2023-03-02 12:47:1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天气回暖,东北黑土地上冰雪消融。位于吉林梨树县的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玉米秸秆覆盖一地,根部还扎在地里。挖开一处,土层里满是大小不等的孔洞,丝丝络络的根系最深有1米多。

  可不能小瞧了这些根系,在保丰收上它们起了大作用。

  “去年夏季经历了少见的大雨,咱们为啥依然能丰收?”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介绍,“秋收留在地里的这些根系腐烂后,变成了通水的渠道,能起到抗涝作用。”

  尝到甜头的乡亲们感慨,“这些年通过秸秆还田,黑土地越来越通透”。2022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816.16亿斤,比上年增加8.3亿斤,再创新高。

△2022年10月28日,在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农民驾驶农机进行秋收作业。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局之年第一课”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光是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在粮食生产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创建”等被写入近期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

  雨水过,春风和煦好种粮。中国土地上,农业现代化图景蓬勃生长。

  黑土地:耕地中的大熊猫

  “100多年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再过几十年,恐怕就要消失殆尽了。”

  2020年7月,吉林考察的第一站,习近平总书记就顶着烈日步入玉米地深处。他叮嘱:“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梨树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2020年7月22日,在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地块,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玉米地,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

  总书记口中的梨树模式,是在东北地区秸秆全量覆盖,免耕播种,达到保持土壤水分、防治土壤风蚀水蚀、培肥土壤肥力、减少土壤耕作、节约成本等多种功效为一体的、环境友好的农业种植技术模式。免耕播种就是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将秸秆全部还田并覆盖在地表,相当于给土地盖了一层“被子”,保护珍贵的黑土。

  梨树县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土壤以黑土、黑钙土为主,耕地面积近400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

  2021年春耕时,梨树模式启动升级建设,以300公顷集中连片土地为一个单元,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单元”,精确配置农资、农机和作业人员。“加入‘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后,垄距调整,农机作业效率提高了,作物的光照、通风条件也有改善,保障了丰收。”一位合作社负责人说,去年岗地玉米亩产将近1900斤,洼地也在1300斤以上。

  2022年,吉林省3283万亩耕地实现保护性耕作,建设高标准农田550万亩;今年还将推动梨树模式提质扩面,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500万亩。

  近期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加强黑土地保护”再次被提及。农技人员直言,自己赶上了黑土地保护的好时候。

  金扁担:农民用上了高科技

  粮食生产的根本在耕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离不开农业科技和装备的“加持”。

  当年,陕北乡亲向知青习近平这样表达温饱之后的心愿:“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回忆起这番对话时说:“‘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位于河南尉氏县张市镇的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一排排节水灌溉喷头整齐排列、大型自走式喷灌机矗立田间……眼下,这些“高科技”大显身手,让麦苗吃上“营养均衡”的早春“第一餐”。

△尉氏县高标准农田自动喷灌现场

  张市镇沈家村,是一个地处中原腹地、以“吨粮田”(两季田)闻名的粮食高产村。

  2014年5月9日,立夏刚过,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沈家村的一片高标准粮田,看麦穗灌浆,问农田建设。“我们都是种庄稼出身,小麦长势这么好,我和你们一样欣慰。用老乡的话说,今年的馍能吃上了。”总书记叮嘱继续抓好综合技术措施落实。

△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察看小麦长势。

  这些年,沈家村打井、修路、开挖沟渠,建成了“田成方、渠成网”的高标准粮田。粮食种植条件越来越好,乡亲们说增加了很多“黑科技”——

  “现在种地不再看天吃饭,浇地按遥控器,打药用无人机,‘旱疙瘩’变成了致富田!”

  “手机上有数据,咱一看就知道马上就要浇水。”

  乡亲们口中的“聪明”农田,安装了智慧型农田5G基站。基站可以每天对空气水量、雨量、土壤湿度等作精准分析,老乡通过手机就可以实时监看,种地变得容易许多。

  引入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八站—中心—平台”农业科技监测设备、采用8种节水灌溉模式……张市镇高标准农田“升级版”初具规模。2022年,示范区小麦每亩产量1400斤左右,平均增产180斤以上。

  放眼广袤田畴,北斗赋能农机“长眼睛”,手机成了“新农具”,打药施肥用上无人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成了种地的好帮手,乡亲们挑上了“金扁担”。

  好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有目共睹,但也存在短板,其中最大的短板就是种子。

  2018年4月,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稻花飘香。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习近平总书记沿着田埂走进“超优千号”超级水稻展示田,同农业科技人员亲切交谈,勉励大家“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察看水稻长势,了解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口感和推广情况。

  得天独厚的热带气候条件让海南三亚一带成为我国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每年9月到翌年5月,大批农业工作者从各地来到海南,开展作物种子繁育等一系列科研活动,“南繁”之名由此而来。

  2021年5月,公共科研平台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正式成立,改变了各地科技人员背着育种材料南北辗转、各单位“关起门育种”的状态,南繁科研也从季节性向常年研究转变。

  “这件事有养育中华民族的战略意义。”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

  如今,南繁硅谷已经从单纯育种向种业全产业链转变。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海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为核心,96个制种大县和120个区域性基地为骨干的种业基地“国家队”,国家级基地供种保障能力提高到75%。节水小麦、优质水稻品种选育取得新突破,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保证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一粒种、一株苗、一碗饭,关系“国之大者”。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式现代化底气十足。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向越南新任国家主席武文赏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3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武文赏,祝贺他就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指出,中越是山水相连的社会主义友好邻邦。去年以来,我同阮富仲总书记就巩固传统友谊、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共同擘画了新时代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宏伟蓝图。我高度...

    时间:03-02
  • (两会声音)李谢华:有色金属更绿色,世界方能更“有色”

      中新网重庆3月2日电 (梁钦卿)“有色金属行业未来只有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让世界更加‘有色’。”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铝业集团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铝高端制造”)党委副书记、总裁李谢华2日表示,在全球绿色经济的大趋势下,“减量”和“循环”是最普遍的两项策略。  在航空航天、汽车、...

    时间:03-02
  •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程玉珍:继续加大国家级脱贫摘帽县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中新网太原3月2日电(吴琼)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后,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龙泉镇刘寨村党支部书记程玉珍建议,继续加大对国家级脱贫摘帽县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

    时间:03-02
  • (两会声音)四川攀枝花如何推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中新网成都3月2日电 (记者 岳依桐)“在攀枝花建设四川共同富裕试验区,对于实现民族地区协同发展,回答好西部地区、民族聚居区‘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时代课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攀枝花市委会主委、攀枝花市副市长李明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全...

    时间:03-02
  • (两会声音)台湾教师大陆执教趋多 全国政协委员王昱建议助其更好融入

      中新网重庆3月2日电 题:台湾教师大陆执教趋多 全国政协委员王昱建议助其更好融入  中新网记者 刘相琳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台盟重庆市委会主委王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教交流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教师在大陆任教是非常好的交流方式。希望各方创新...

    时间:03-02
  • (两会声音)代表建议:“双减”政策下优化课后延时服务

      中新网襄阳3月2日电 (张倩龙 尚进)“所谓‘双减’,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还要提质增效。”全国人大代表李静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说,她将提出关于“双减”政策下,课后延时服务的建议。  李静是襄阳市第四中学党委书记,在31年的教育生涯中,她聚焦立德树人,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此前,她提出了建立青少年心理...

    时间:03-02
  • 湖南约有1.8万个村庄已形成规划成果 覆盖率达80%以上

      中新网长沙3月2日电(向一鹏 刘泉子)过去五年,湖南采取单独编制、连片编制、“镇村一体”、详规统筹、提升完善等多种方式,分类推进村庄规划应编尽编。目前,全省约有1.8万个村庄已形成规划成果,覆盖率达80%以上,预计今年实现全覆盖。  3月2日召开的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会议透露了上述信息。过去...

    时间:03-02
  • 香港侨联会接待四川省委统战部代表团 推动侨务工作向前发展

      中新网香港3月2日电 香港侨界社团联会(香港侨联会)1日在香港接待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代表团来访,双方就侨务工作及2023年的活动计划展开讨论。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侨联副主席、香港侨联会首席主席余国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常委、香港侨联会会长黄楚基等当日接待了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

    时间:03-02
  •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林娜:在深圳打造海峡两岸交流先行区

      中新网深圳3月2日电(记者 朱族英 王庆然)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深圳市委会主委林娜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她既关心中英街深港合作的探索,也提出打造海峡两岸交流先行区的建议。  林娜是一名“台二代”,在深圳打拼多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林娜过去五年提出逾二十份提案,其中不...

    时间:03-02
  • 中国空间站梦天舱在轨测试顺利 成功实施首次点火实验

      中新网北京3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3月2日发布消息说,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空间应用任务在轨测试顺利,燃烧实验柜已成功实施首次点火实验。  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自2022年10月底发射入轨以来,梦天舱各科学实验柜陆续完成供电检查、基本功能自检,并进行功能指标测...

    时间:03-0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