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丨林建超:中国围棋为何能成为一门“世界语言”?

2023-02-28 21:59: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衢州2月28日电 题:中国围棋为何能成为一门“世界语言”?

  ——专访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

  中新社记者 柴燕菲 赵晔娇 张斌

  围棋是中华民族发明的迄今最久远、最复杂的智力博弈活动之一,在发展中也吸纳了其他国家、民族和不同时代、文化的精神养料,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喜爱。为何中国围棋能成为一门“世界语言”?日前,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并对此作出阐释。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历史上,围棋是如何从中国走向世界的?

  林建超:古代中国围棋长期处于世界巅峰。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围棋,来源和传入具体途径、方式不同,有的从中国直接传入,有的经由其他国家和地方间接传入,但共同根源都在中国。总体分为四个阶段:公元2世纪前后,即东汉、三国时期,围棋开始向古代中国中原以外的民族地区传播;公元5世纪前后,即南北朝时期,围棋开始向周边国家传播;公元16世纪前后,即明清之际,围棋开始向欧洲国家传播;公元20世纪前后,围棋逐步走向世界

  其中,向朝鲜半岛的传播,在围棋传播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是围棋由中国向整个东亚地区传播的起点和桥梁。中国史学界和围棋界一般认为,围棋是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朝鲜半岛,并由此传至日本。传入日本后,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深化,日本棋艺水平迅速提升。唐朝时期,日本先后派出十九批遣唐使和留学生。其间,围棋不仅是游戏娱乐,更是他们留学和交往的重要内容。据记载,唐玄宗当太子时,就多次召随遣唐使来长安的日本学问僧辨正(一说弁正)切磋棋艺。日本天平年间(公元730年左右),圣武天皇在派往唐朝的留学生中,特意安排了一位名叫小胜雄的人专门学围棋。目前藏于日本奈良的著名正仓院古棋盘,相传就是唐玄宗赠予圣武天皇的礼物。

2011年10月,参观者在中国围棋博物馆参观围棋起源的概况和史料。施健学 摄

  最初把围棋介绍给欧洲的是三位著名的传教士:意大利的利玛窦、比利时(一说法国)的金尼阁和葡萄牙的曾德昭。他们都来过中国,都是受罗马教廷派遣的耶稣会教士,且都在著述中讲到围棋。《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译本)第一卷第八章《关于服饰和其他习惯及奇风异俗》中,就记述了当时中国围棋活动的情况,包括围棋的基本特点、规则和着法等。17世纪,欧洲对围棋的了解基本来自利玛窦的描述。直到1694年,得益于到访伦敦的中国天主教徒沈福宗的帮助,英国东方学家托马斯·海德(Thomas Hyde)在其名著《东方游戏》(又译作《东方局戏》)中提供了有关围棋的新资料、新描述。尽管此书关于围棋的表述并不完整甚至有失误,但在围棋史上仍占有重要位置——其比利玛窦的记述为更多人所知,使围棋在欧洲人眼中被视为一项严肃的游戏。

  到19世纪,有关围棋的准确信息主要通过被派往中国、日本等国的外交官传至欧洲,且开始出现中、日两种同源但不同规则的围棋传播体系。著名汉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赫伯特·艾伦·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于1877年所写的《国棋,中国的战争游戏》第一次用英文对围棋作出完整准确的说明。同年,担任清朝驻法国等欧洲国家外交官的陈季同,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式围棋在欧洲的发展。他于1895年所写的《中国人的家庭生活》一书中,有一节专门介绍了围棋,成为第一本由中国人为西方读者撰写的提到围棋的书。

  至此,围棋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古代、近代历程告一段落。后来,在一段特殊历史时期,推动围棋走向世界的进程主要由日本推动,这和日本开展明治维新、脱亚入欧有密切联系。

2022年4月12日,选手们在杭州亚运会中国国家围棋队选拔集训期间切磋。张斌 摄

  中新社记者:当代,围棋在中国世界范围内有何影响?

  林建超:目前,中国围棋人口超6000万人,其中有段级位者约1500万人。中国现有围棋组织、机构约2万个;各级围棋协会2000多个;每年举办的全 国性、国际性和世界性围棋赛事183个,构成了完整的赛事体系。

  包括浙江省衢州市在内,中国许多地方都在探索传承和弘扬围棋文化。衢州市烂柯山被誉为“围棋仙地”。近年来,当地提出打造“世界围棋圣地”目标,建成中国首家国际围棋文化交流中心、首个国家围棋队地方集训基地,实施了中国首部涉围棋的地方性法规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衢州烂柯杯”世界围棋公开赛,还填补了中国国内无一年一度世界顶级围棋大赛的空白,被中国围棋协会列为职业赛事名录第一位,比肩韩国“LG杯”“三星杯”。

2022年3月29日,《衢州市围棋发展振兴条例》新闻发布会在北京、衢州两地同步举行。余晓展 摄

  2013年以来,90%的围棋世界冠军是中国人。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棋手中,中国棋手占比80%。13项国际大赛中,中国举办了10项。当今世界围棋人工智能软件中,中国制造占大多数。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围棋协会利用中国围棋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和成果,把中国国内开展“非聚集型居家网络围棋运动”的完整模式和成功经验向海外延伸。2020年3月至10月,中国先后举办中欧、中德、中俄、中美、中拉美、中东南亚、中日、中韩、中新、中以等近20项遍及世界国际围棋赛事活动,获得世界围棋界好评,产生积极效应,让围棋成为联结世界的特殊“国际公共产品”。

位于浙江省衢州市的国际围棋文化交流中心。许军 摄

  中新社记者:围棋可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为何能成为一门“世界语言”?

  林建超:作为中国传统智力博弈项目,围棋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才艺的优秀代表,是文化与竞技的高度统一。

  围棋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善思、精算、多谋的思维特征。围棋行棋和结局变化量的数学结论,在精确与模糊两个方面达到的高深程度,都使其当之无愧地居于思维博弈运动计算水平的巅峰,居于人类脑力计算能力的巅峰。围棋充分体现中华民族追求公正、平等、均衡的价值理念。其改变了最早棋类“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竞智斗巧,代之以公平的行棋方式。棋盘上,每个棋子身份地位是平等的,只有被摆在不同的位置,即参与不同的实践才会体现出不同的价值。

2022年4月12日,杭州亚运会中国国家围棋队选拔集训在浙江衢州正式启动。张斌 摄

  围棋强调把握全局、双方接受、攻守平衡、降低风险等,这与中华民族追求中庸、中和的理念相一致。围棋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注重集体、整体、全局的道德特征。围棋强调子力作用的整体性。对弈中投放的每一枚棋子,都是布下的一个能量要素,只有有机组合、聚合成形,才能生成和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华文化历来重视整体利益,围棋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围棋能够成为“世界语言”,可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看。

  从历史看,以欧洲为例,其接触围棋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在此期间,欧洲人从开始不知围棋为何物,到了解围棋、熟悉围棋,热爱围棋、迷恋围棋,乃至学习围棋、研究围棋,并开发出具有超强棋力的人工智能(AI)围棋,率先突破人工智能在围棋上的瓶颈。这让我们觉得,欧洲人接受围棋似乎并不困难,对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母体之中的围棋有天然的亲近性和接受能力,对承载着中华传统哲学思维与智慧的围棋有强烈的痴迷性和研究力度。事实上,研究发现,西方传统的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与围棋所承载的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之间有着惊人的相通性、相似性、相近性和相容性。

  从现实看,围棋不仅具有原创性,而且具有再创性;不仅体现本原性,而且体现多样性。比如,在人工智能时代,围棋智慧形态发生巨大变革。智能围棋在竞技水平上已远超人类,形成新的技术体系,成为围棋智慧最新的承载和实现形式。但智能围棋并未改变围棋的本质和主体,围棋实践的主体仍然是人,围棋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与人的思维博弈活动。新时代智能围棋与人类围棋的交集,正在并将继续深化、融合发展

2022年4月12日,杭州亚运会中国国家围棋队选拔集训启动仪式现场。张斌 摄

  中新社记者:围棋文化面临哪些挑战?推动世界围棋交流互鉴,中国发挥着什么作用?

  林建超:中国作为围棋的发源地、起始国和传播源,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近现代并没有成为围棋文化的主要输出国。同时,当前世界围棋发展仍存在广泛性不足、发展不平衡、规则不统一、组织不稳定等问题。

  2019年,中国首次召开“世界围棋发展峰会”,55个国家和地区的围棋组织领导人参加。峰会对了解世界围棋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凝聚世界围棋界的共识起到积极作用。会后,参会者都表达了对世界围棋共同发展的迫切需求,希望中国能够主导、引领围棋在全世界的推广。在各国各地区围棋组织形成共同行动路线的基础上,中国围棋协会进一步加强了与各大洲围棋联盟和重点国家围棋组织的合作关系。2020年,中国启动围棋文化走出去系列工程,将中国围棋文化走出去纳入中华文化走出去,特别是中华体育文化走出去的全局工作之中,通过围棋传播中华文化、中华思维、中华智慧,使围棋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方式。这在新时代乃至整个新中国围棋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2022年10月,“中国大使杯围棋赛-2022”在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举行。田冰 摄

  近年来,中国世界围棋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有了突破性、全局性的发展。目前,除各项世界职业围棋大赛外,由中国围棋协会主办的国际业余围棋赛事已达25项,其中20项为2020年以来全新创办。中国衢州、保山、北海、抚州、开封、平湖等6地被授牌国际围棋文化交流中心,另有14个城市已启动交流中心建设。中国围棋协会先后出版推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围棋文化作品,包括系列专著《围棋与国家》系列丛书,具有中国围棋文化“白皮书”性质的《中华围棋文化内涵与特质》以及《中英围棋术语辞典》等工具书,并指导中国版电视剧《棋魂》的拍摄等。(完)

  受访者简介:

  林建超,中国围棋协会主席,著有首个围棋主题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围棋与国家》丛书,构建了当代围棋理论崭新、独特的学术体系,为围棋文化的创新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致电祝贺赫里斯托祖利季斯就任塞浦路斯总统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3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尼科斯·赫里斯托祖利季斯,祝贺他就任塞浦路斯共和国总统。  习近平指出,当前,中塞战略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两国友谊历久弥坚,政治互信持续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我高度重视中塞关系发展,愿同赫里斯托祖利季斯总统一道努力,推动中塞战略伙伴...

    时间:03-01
  • 学习进行时丨“这十年,总书记的两会关切”之三·强信心

      【学习进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十年在全国两会上同代表委员倾心交流、共商国是,凝聚起亿万人民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系列报道“这十年,总书记的两会关切”,今天播发系列之三“强信心”。  十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委员们共...

    时间:03-01
  • 两会绘中国|“民营企业成长在中国希望的田野上”

      编者按:  2013年以来,每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来到代表委员们中间,与大家互动交流、共商国是。透过十年两会,我们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改善民生福祉一以贯之的关注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即将进入“两会时间”,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栏目推出特别策划《两会绘中...

    时间:03-01
  • 国家种质库2.0建设启动 种业“芯片”迎来数字身份

      高达2.4米的“巨人”水稻、每粒均包着一层薄薄外壳的玉米、长在我国最南端的“袖珍”棉花……这些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奇珍异种,正保存在国家作物种质库里,如今,它们将迎来自己的“数字身份”,更好地释放其自身价值,提升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效率。  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的“芯片”,是作物种业创新的源头。2...

    时间:03-01
  • 习言道|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切绿色发展,倡导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时间:03-01
  • 中方敦促有关国家立即无条件解除对叙利亚非法单边制裁

      中新社联合国2月28日电 联合国安理会28日举行叙利亚政治人道问题公开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戴兵在会上发言,敦促有关国家立即无条件解除对叙利亚的所有非法单边制裁,停止人为制造和加剧人道主义灾难。  当天,联合国秘书长叙利亚问题特使裴凯儒、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格里...

    时间:03-01
  • 新闻1+1丨农民工总量接近3亿,怎么看?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在众多权威经济数据中,跟农民工这个群体相关的数据值得关注。从数据中,我们能观察到什么样的变化?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工群体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呈增长态势  中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562万人  公报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农民工...

    时间:03-01
  • 2022年度个税汇算3月1日开始 这些事项要注意

    原标题:2022年度个税汇算今日开始这些事项要注意→3月1日起,2022年度个税汇算正式开始。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2022年度个税汇算开始2022年度汇算办理时间为2023年3月1日至6月30日,个税再次进行“多退少补”。这些人需要办理个税年度汇算:已预缴税额大于汇算应纳税额且申请退税的;2022年取得的综合所得收入超过12...

    时间:03-01
  • 国际罕见病日:多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目录

    原标题:国际罕见病日:多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目录为患者减负我国每年新增罕见病患者超过20万今天(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罕见病,顾名思义,指的是患病人群数量非常有限的疾病。全球已知的罕见病有7000多种,我国每年新增罕见病患者超过20万。《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定义,即“新生儿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患病...

    时间:03-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