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两会声音)林桓:搞科研是“寂寞的长跑” 稳定的环境支撑最关键

2023-02-27 18:56: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海口2月27日电 题:林桓:搞科研是“寂寞的长跑”稳定的环境支撑最关键

  记者 张茜翼

  “做基础科学研究,得保持初心,甘坐冷板凳。”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林桓近日受访时说,搞科研是一场“寂寞的长跑”,年轻科研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撑得起理想,不辜负年华。

  11年前,林桓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之后,赴日本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他得知海南在北京举行“聚四方之才”招聘会信息后,特地从日本回国参加招聘,当天与海南大学达成意向签约。

  2019年以来,林桓一直在海南大学做基础科研,目前正在进行核酸修饰和蓝藻代谢生物学工程改造课题研究。作为海南省领军人才,他已带领团队申请到两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三项省部级基金项目。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在林桓看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基础科学研究的特性意味着它看上去没有应用科学那么“有用”,很难快速转化为人们生产生活的现实所需,也很难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是,它们是一切创新的起点。

  “从事基础学科研究就如在一条漫长的道路上孤独求索。”他坦言,在科研起步阶段即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的5到10年,科研人员面临诸多挑战:“白手起家”寻找科研方向,“过关斩将”拿下科研第一桶金,“坐冷板凳”做出有代表性的成果等。

  这一时期贯穿他们的30至40岁,这既是科研黄金期,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有人找到正确方向,做出重大成果;有人可能更换“赛道”,在别的地方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有人科研生涯可能止步于此,工作性质完全发生变化。

  在林桓看来,最一流的基础科学来源于好奇心。“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找到兴趣所在,无论前方道路有多曲折,都坚持下去。”而他的研究目标,是搜寻新型核酸修饰,破译它们的生理学意义。

  对于年轻人来说,当前的科研环境是否能够让他们静下心深入做研究?林桓说,实际工作中,源头创新环境限制性环节依然较多,很多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难以做到持久研究。例如,在现有体系下,很多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要花大量精力去申请经费、填写报表;为了应付考核,出“短、平、快、低”水平成果已成常态。“要在科研领域‘开疆拓土’并不容易。年轻人不该被数量化,他们更应该去创造独特的、高质量的创新。着眼于长期突破,而非短期目标。”

  “基础研究最关键的是稳定的环境和支持。”林桓建议,相关部门加大财政稳定支持力度,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投入,完善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特点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成果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支持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

  林桓说,在重视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大公众科普,“只有提高了公众的科学素养,塑造创新理念,才会对创新源头的基础科学研究给予更多重视,科技创新发展培育才会有更深厚的土壤。”

  近年来,高校基础研究工作日益受到重视。2020年起,中国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当前,林桓正在积极申报海南大学创新培育团队,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他常给年轻学子打“预防针”:基础科学研究的每一个突破都是漫长的、不可预知结果的过程,要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才能把最初的科学梦坚持下去。(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粮食产能再增千亿斤面临哪些难题?怎么实现?

      在1.3万亿斤这个高平台上,越往上走难度越大——  粮食产能,再增千亿斤咋实现?(“一号文件”新提法透露哪些信号①)  本报记者 邱海峰   惊蛰将至,农时催人。眼下,春耕备耕陆续铺开,田间地头,亿万农民正挥汗耕耘促丰收。  粮稳天下安。新的一年,粮食安全如何保障?乡...

    时间:02-28
  • 医疗援外,中国一干就是60年

      医疗援外,中国一干就是60年(大健康观察)  本报记者 龚文静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称他们“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  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支援外医疗队起,中国已向76...

    时间:02-28
  • 地方两会聚焦绿色发展 为“双碳”目标积极布局

      地方两会聚焦绿色发展  本报记者 刘发为   全国两会即将启幕,截至目前,中国各省份均已召开当地两会。记者梳理了地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绿色低碳转型成为普遍关注点,“绿色发展”“降碳”“减污”等热词频频被提及。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

    时间:02-28
  • 走进北京天文馆:仰望浩瀚星空 探索宇宙奥秘

      走进北京天文馆  仰望浩瀚星空 探索宇宙奥秘(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本报记者 邹雅婷   你知道“宇宙灯塔”是什么吗?太阳的一生有多长?“中国天眼”(FAST)是如何观测宇宙的?走进北京天文馆,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北京天文馆于1957年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第一...

    时间:02-28
  • 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 中国救援力量赴土耳其救灾纪实

      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中国救援力量赴土耳其救灾纪实——  不远万里打开生命通道  本报记者 杨俊峰   地面突然像海浪一样波动起伏,房屋在剧烈摇晃中倒塌,大地的裂缝像城市的伤口,延伸向远方……2月6日,土耳其连续发生两次7.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时间:02-28
  • 两岸交流恰如青山遮不住

      两岸交流恰如青山遮不住(日月谈)   高雄里长暨基层社团参访团眼下正在北京参加两岸交流活动,团员们走进社区、打卡名胜、畅谈感受,对大陆方面的热情接待留下深刻印象。冬去春来,两岸同胞已经明显感觉到彼此交流的热络气氛。上海市台办有关人员近日赴台参访,岛内各界...

    时间:02-28
  • 多地婚俗改革试点实验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多地婚俗改革试点实验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高价彩礼等陋习得到有效遏制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

    时间:02-28
  • 专家建议:建立新职业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

      外卖快递小哥大多三四十岁且大部分无法参加城镇职工保险 专家建议  建立新职业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  调查动机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突破发展,以数据驱动、平台支撑和线上线下协同为特征的新业态呈现爆发式增长。新业态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动了新就业形态的发展,成为...

    时间:02-28
  • 中国科学家成功创制“光晶体管”

      为研究纳米尺度的光操控提供新平台  我国科学家成功创制“光晶体管”  ◎本报记者 陆成宽  纳米尺度的光电融合是未来高性能信息器件的重要发展路线。如何在纳米尺度对光进行精准操控是其中最关键的科学问题。  利用极化激元是实现纳米尺度光操控的新思路...

    时间:02-28
  • 中国成功培育3个基因编辑小型猪新品系

      我国成功培育3个基因编辑小型猪新品系   科技日报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马昕怡)记者27日获悉,中农巴马小型猪3个实验用小型猪专门化品系近日被认定为中国实验动物新资源,收录于国家实验动物模型资源信息平台,为首次通过鉴定的基因编辑猪疾病模型新品系。...

    时间:02-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