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 中国救援力量赴土耳其救灾纪实

2023-02-28 05:05:5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中国救援力量赴土耳其救灾纪实——

  不远万里打开生命通道

  本报记者 杨俊峰

  地面突然像海浪一样波动起伏,房屋在剧烈摇晃中倒塌,大地的裂缝像城市的伤口,延伸向远方……2月6日,土耳其连续发生两次7.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灾难面前,中国救援人员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按照统一部署,应急管理部派出中国救援队82名队员携带救援装备和物资前往灾区,救援队主要由应急管理部机关、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应急总医院人员组成。此外,香港特区政府派出由多个部门组成的一支59人的救援队,携带救援装备和物资前往重灾区。

  与此同时,由300多名来自全国23省(区、市)的蓝天救援队队员临时组成的民间救援力量,也陆续搭乘飞机赶赴土耳其灾区现场。

  灾情就是命令,救援就是使命。在这场大地震中,奔赴海外的中国救援队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星夜兼程,不远万里,顶着余震成功实施多起救援,打开生命通道,书写坚强的中国力量和担当。

  星夜兼程

  “去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几乎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时间,王墨就意识到,“队伍可能要出动了。”45岁的王墨是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支队长,也是中国救援队行动队队长。

  中国救援队组建于2018年,是直属于应急管理部的国家级应急救援机动力量,也是一支重型地震灾害救援队伍,主要承担地震及地质灾害、洪水、台风、冰冻等自然灾害事故救援以及其他涉及国计民生的突发事件跨区域、跨国境救援任务。

  按照要求,这支队伍始终处于24小时备勤的状态。

  很快,一支82人的队伍就组建起来。在此次救援行动中担任副队长的赵洋说,中国救援队在1小时内确定了方案,5个小时内完成了队伍组成,确认了此次所需要的搜救装备和物资。

  2月7日16时,救援队成员已经穿上橙黄色的救援装备,背着厚厚的装备包,站在首都机场等待出发。出发前,他们就已被分成三个模块,分别负责现场搜救、医疗救助和后勤保障

  他们的右胸口处贴着一个“INSARAG”标识,意味着这是一支通过了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伍能力认证的队伍。

  北京时间2月8日4时20分,前往土耳其的飞行旅程已过半。为了让队员们得到更好的休息,机舱内灯光关闭。

  “4个小时以后,大家就要面对未知的场面打一场硬仗,而下一次安稳的梦乡,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中国救援队队员、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二级督导员张玙对本报记者回忆起那个时刻。

  按照既定计划,落地后,中国救援队队长、应急管理部地震地质司司长赵明带领10个人的先遣队与当地政府、联合国救援协调机构以及中国大使馆联络沟通救援安排,大队伍则留在机场卸货。

  土耳其当地时间上午4时30分,中国救援队抵达土耳其阿达纳机场。经过与当地政府和中国使馆工作人员的沟通,救援队全员顺利快速办理了通关手续,并在3小时内完成全部货物的搬运。

  没有任何停歇,救援队82名队员带着20余吨货物,向受灾严重的哈塔伊省进发。“去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这是我和我的战友们共同的心声。”张玙说。

  哈塔伊省灾害与应急管理部门建议中国救援队在两片区域进行搜索,一是安塔基亚市奥达巴什街区的乌屋什木主街道,二是库炉顺卢大街。

  进入到哈塔伊省后,地震的痕迹在队员眼前铺开——

  一边是呼啸而过的白色救护车,一边是冲向灾区的大型工程车辆和救援车辆。两侧的建筑物倒塌叠在一起。人们生活的痕迹被半掩半埋,白色窗帘的一角、从枕头里散落的绒毛、残缺的红色毛衣……

  争分夺秒

  “震后救援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

  2月8日18时许,中国救援队迎来了第一个营救任务。土耳其方面表示,在尼律塞尔住宅楼工作点,一名被困孕妇等待救援。由于现场情况复杂,他们希望具有联合国重型救援队资质的中国救援队提供支持。

  王墨和队员们走向定位点,这幢原本有8层的居民楼已被夷为平地。听到人声,孕妇还朝着光亮处挥了挥手。柔软的床垫等软体把坚硬的水泥从孕妇周围隔开,她被困在了楼房的夹缝中。

  结构评估专家确认了救援行动的安全,队员们开始破拆。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夜幕很快降临,黑暗笼罩了废墟,唯有掩埋着幸存者的地方聚集着光。经过6个多小时的营救,这名孕妇于2月9日凌晨1时30分被救出。

  救护车开不进废墟,救援人员挨个儿排成长队,簇拥着孕妇往外挪。“小心!小心!”队伍里不时有人喊着,他们小心翼翼地踩在废墟上,等到确认自己站稳了,才敢把担架往外拉一点。

  救援过程中,有一对年轻的父母几次拦住了正在对被困孕妇进行救援作业的中国救援队队员毕洪一,说自己的孩子被埋压在楼下,希望救援队完成这边的任务后,可以去帮助他们再去探测一下生的希望。

  连续工作了10多个小时的小伙子们,明知道这位孩子幸存的可能性不大,但依然在成功营救出被困孕妇后,带着生命探测仪器,赶到了现场,对被埋压的区域进行探测,然而结果让人心碎。归队后的毕洪一,沉默了许久。

  2月9日晚上8时20分,在经过28个小时连续救援后,大家终于返回营地进行轮休。从抵达到此刻,有些队员甚至从未见过营地的模样,大家的体力几乎用尽,队员陈兴达的双手一度颤抖到无法控制。然而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中国救援队在28小时内成功营救出3名被困废墟的幸存者!最后一名营救出的女性被困时间超过了80小时。

  “震后救援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陈兴达说,“绝不放弃每一个生命迹象,绝不放松每一次救援行动,这是中国救援队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对使命最深刻的理解。”

  在救援现场,急救车的警报声、大型工程车作业的声音此起彼伏。然而,有时候也会出现全场突然静默的瞬间,霎时的安静,队员们甚至能够听到身边队友的呼吸声。这样的静默是因为在现场正在进行紧张的生命探测。

  “音视频生命探测仪是通过辨别发出声音的方位,来确定生命迹象及被困人员的大致方位。”中国救援队队员潘照虎说。这是营救幸存者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极度的安静下,大家等待的是生的希望。

  “在赶赴救援点的途中,我们一次又一次遇到了静默,只为听到生命的讯息。停下脚步,等待静默结束,是救援现场默认的工作守则。”张玙说,“紧张的救援依然在持续,我们从未放弃任何一次拯救生命的可能。”

  对中国救援队的队员们而言,救援第六名幸存者是一次极其艰难的行动。

  2月12日上午,当地居民求助中国救援队,称一处5层居民楼废墟中可能还存在生命迹象。队员们经过探测,确认这名被掩埋的男子生命体征稳定。接近废墟时,王墨还听见了他的声音。

  建筑完全坍塌了,两层楼板之间的高度本来有3米多,被地震压缩到0.5米左右,男子的腿被埋压,但身体并无大碍。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已过了约150个小时,有地震救援经验的队员们认为,这名男子能在严寒天气下撑这么久,已是一个奇迹。

  为了加快营救速度,中国救援队结构安全专家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主任王涛立刻对现场进行安全评估。他认为,虽然楼板层叠挤压,但柱子会垫在梁下,形成一个60厘米左右的生存空间,有一定概率能救出他。王墨和队友们立刻开始行动,他们从两个方向同时对废墟进行破拆,为他清理出一条生命通道。

  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这名男子被成功救出。救护车的鸣笛声盖过了现场的哭声。每当听到救护车的鸣笛声,王墨和队友们都会欣慰不已。

  命运与共

  “谢谢你们每一位”

  “土耳其当地时间2月13日10时5分。今天又是奔波的一天,行动队的任务地点更换到了另外一个街区,这已经是我们执行搜救任务的第三个点位。大街上变得比前几天安静了很多,几乎没有了救护车的呼啸声。”

  2月13日,张屿在自己的救援日记中写下这段话。

  每天搜救行动的开始,队员们都是用脚来丈量街区的各个角落,收集信息,寻找作业点位。

  前几天还会经常被问到“你们是哪里的救援队”,经过几天任务的开展,不仅队员们对这里的情况越来越熟悉,当地人对他们也越来越了解。“当地救援队越来越愿意听取我们的建议,大家共同开展营救任务。”中国救援队队员湛春晖说。

  地震的创伤仍在,但温情已悄然传递。

  中国救援队所经之地,总会遇到许多前来求助的受灾民众,还有一些被营救的幸存者家属赶来致谢。一位当地男子特意拿来一袋橙子,他说:“你们为我们做了这么多,请让我们也表达一点谢意。”

  “救援队一直努力寻找最后一线生机,不停打开生命通道。愿生命延续,愿逝者安息。”张玙说。

  2月16日,中国救援队接到应急管理部的通知,开始准备撤离。至此,中国救援队在土耳其的救援任务已经完成。救援期间,中国救援队累计共派出救援人员21批次、308人次,搜索评估建筑87幢,排查总面积超过70万平方米,共营救被困人员6人,搜寻遇难者11人。

  同日,香港特区救援队完成任务,与国家救援队共同乘坐包机返回北京,并于北京时间2月17日晚上返抵香港。

  在土耳其9天的救援中,队员们克服余震、严寒、后勤物资供应紧张、交通拥堵等困难,分秒必争地为受灾民众打开生命通道。

  为了帮助土耳其人尽快恢复生活,临行前,中国救援队将食品、饮水、部分帐篷等生活物资和全部医疗物资留给了灾区。

  救援队的工作获得了土方高度肯定。在送别中国救援队时,土耳其外交部地区协调员伊斯马伊尔表示,深深感谢中国救援队的辛勤工作,救援队付出的努力将促进两国关系发展

  “中国救援队辛勤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解救了我们在地震中的受困者。”土耳其马尔马拉大学学者巴勒什·多斯特说。

  中国驻土耳其大使刘少宾表示,中国救援队来土开展救援,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土两国人民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友好情怀,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月17日傍晚,中国救援队归国。应急管理部在首都机场举行欢迎仪式,82名队员排成了一个整齐的队列。鲜花和掌声等候已久,人群将他们层层围住。土耳其驻华大使埃明·约南向前一步,朝着这个橙黄色的队列致意:“谢谢你们每一位。”

  中国伟大

  “祝福土耳其早日恢复浪漫”

  此次灾情救援中,挺身而出的不仅有中国救援队国家队,中国民间救援力量蓝天救援队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土耳其时间2月9日凌晨,第一批蓝天救援队成员抵达土耳其。此后,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救援队相继驰援土耳其。

  土耳其当地时间2月9日下午,一名土耳其市民在伊斯坦布尔机场抱着一名中国蓝天救援队队员,哽咽着说:“我很感谢你们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来帮助我们,真的应该对你们说声谢谢。”

  这名蓝天救援队队员叫陈佳欢,是一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女孩。

  “当时我正在洗手,她看到了我手臂上的这枚中国国旗,便询问我是否来自中国,我说是,她说了声谢谢,然后就一直抱着我哭。”陈佳欢说,“她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感谢你们的支持和贡献,我希望你们都安全。”

  据统计,蓝天救援队连续在土耳其马拉蒂亚、阿德亚曼、卡赫拉曼马拉什三地奋战多日,累计搜索建筑物380余幢,约18万平方米,与其他救援队合作搜救出幸存者8名。

  2月16日,中国蓝天救援队结束了在土耳其的救援任务。陈佳欢在朋友圈写道:每一天都在被感动,如同做了一场横跨欧亚大陆的梦,下次再见,希望依旧是那个美丽的土耳其,祝福土耳其早日恢复浪漫。

  2月19日,一批赴土耳其救援的中国蓝天救援队队员搭乘CZ8066航班从伊斯坦布尔飞抵广州。在抵达现场,蓝天救援队组织了欢迎仪式,有上百名队员、家属、土耳其驻广州总领事馆人员及土耳其国际友人等到现场迎接。

  土耳其驻穗总领事库特鲁·阿义坎及其夫人亲切地同队员们握手,并给队员们送上鲜花:“感谢你们在土耳其大地震中所做的一切。你们赶赴土耳其救援,展现了两国的友谊,把我们两个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天鲲号”首次进入国际高端疏浚市场作业 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

      目前,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正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港开展作业,支持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参与的胡达里亚特岛疏浚吹填工程建设。这是该船首次进入国际高端疏浚市场。近日,本报记者登上“天鲲号”,与船员同吃同住,感受这里紧张忙碌的工作。  零时,驾驶舱  “天鲲号”是中国首艘从设计到...

    时间:02-28
  • 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和音)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②  在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注定是一项创造历史的伟大事业。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步跨越都将产生世界性影响,都将为全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现...

    时间:02-28
  • 抓实抓细“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

      本报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申少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近期,全国疫情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各地疫情均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未发现疫情明显反弹的省份。要抓实抓细“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巩固住...

    时间:02-28
  • 为人民发声 为时代放歌

      “为祖国放歌、为人民放歌、为时代放歌”,是宗庸卓玛毕生的追求与奋斗的方向。从迪庆高原边远山村的藏族小女孩成长为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一路走来,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无论身在哪里,她从未忘记自己的家乡。多年来,宗庸卓玛一直走在尽职履责的路上,从未停歇。  作为一名从边远山村走...

    时间:02-28
  • 黄丽萍委员——扎根一线 倾听民声(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烈日当头,黄丽萍穿梭在芒果林中,认真观察果树生长情况,向农户询问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她是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政府副镇长、五星村党总支书记。“只有到一线扎实调研,才能准确反映群众的声音,确保提案质量。”她说。  黄丽萍所在的五星村曾是个深度贫困村。脱贫路上,黄丽萍...

    时间:02-28
  • 岳巧云代表——心系乡村 助农增收(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爬上梯子,扶住桃枝,“咔嚓”“咔嚓”剪掉多余枝条……初见岳巧云时,她正在桃园里为合作社社员修剪桃枝。这位返乡创业的80后女大学生短发清瘦、快言快语,边修枝边跟社员聊天。她想听听社员们对大桃产业的看法。  岳巧云是北京绿农兴云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她又多了一项职...

    时间:02-28
  • 建议提案办理见成效|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文化和旅游部扎实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题: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文化和旅游部扎实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新华社记者周玮  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山东省高密市昌盛泥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非遗工坊名列其中。  依托国家...

    时间:02-28
  • 一文速览!3月起这些新规将正式实施→

      2023年3月1日起  一批重要新规将正式实施  新规涉及医疗、税务、教育等多个领域  一起来了解一下↓↓↓  01  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施!  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自202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版国家医保...

    时间:02-28
  • “产粮大省”江西今年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5660万亩

      中新网南昌2月28日电 (刘玉洁 吴鹏泉)记者27日从江西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23年,江西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660万亩,产量力争达到439亿斤。  近日,江西印发了《关于全力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2023年江西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定...

    时间:02-28
  • “补水”“救护”“免打扰”…… 这片栖息地很“舒适”

      前不久,总台央视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西北荒漠地区的野骆驼栖息地。为了保护这种全球不足一千峰的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当地林业保护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抢救性、针对性的保护方案。其中包括修建人工水源地,以补充“生命之源”的方式来改善野骆驼栖居环境,从而提高它们的存活率、繁育率。  修建人工水源地...

    时间:02-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