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1331件作品亮相国家级设计大展 中国设计迸发创新活力

2023-02-27 05:26:4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1331件作品亮相国家级设计大展——

  中国设计迸发创新活力(深观察)

  本报记者 郑 娜

  在你眼中,设计是什么?是一张海报、一套盲盒,还是一件服装、一座建筑?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设计所涵盖的领域不断扩展。大到国家形象,小到衣食住行,设计无处不在,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日前,在深圳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就以上千件作品刷新了公众对设计的认知和想象,彰显出当下中国设计喷薄而出的创新活力。

  回应时代命题,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以下简称“设计大展”)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发起举办的设计类国家级展览,每3年举办一届。本届设计大展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分为主体展和湾区特展两部分,共计展出122个案例、1331件作品,汇集了近年来中国设计与公共艺术的优秀成果。

  “本届设计大展集中体现了近年来设计是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面对大国崛起、高科技发展、信息化变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文化活化、红色文化赓续等时代命题,中国设计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策展召集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汪大伟表示。

  作为本届展览的“重头戏”,主体展分为“展现国家形象”“推动产业转型”“助力文化建设”“引领社会风尚”“改善生态文明”5个板块,展出案例96个、作品1050件/组,展示了设计和公共艺术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览以一系列国家形象设计开篇。过去3年,中国经历了多个重大历史节点。中国设计师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动以及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主题,用独特的中国设计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推出一大批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的优秀作品。

  例如中央美术学院团队设计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以数字“70”和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核心元素,将“70”巧妙设计成翻开历史新页的视觉效果。“7”的造型像节日的彩带,其飘动的效果与国徽五星及天安门图案所在的圆形构成了一动一静的互动关系,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快氛围。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董卫欣设计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新馆门头壁画、围墙装饰,采用黑色铸铁装饰,以抽象图形的方式展现了1921年建党初期到2021年建党百年之间,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屹立东方。

  除了回应时代重大主题,在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国家重要外事活动以及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国际重大赛事中,设计也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并被世界所看见。策展召集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杭间表示,近年来,中国国家形象设计特别是视觉设计和空间设计正呈现出与内涵深度契合的全新面貌,助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结合科技发展,引领新风尚

  科技与设计的融合,是本届展览的一大亮点。

  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设计、火星航天服前瞻性设计、水下机器人设计、智能物流系统设计、参数化服饰智能设计机器人……本届展览中,科技元素随处可见。无论是“推动产业转型”“助力文化建设”,还是“引领社会风尚”“改善生态文明”,都离不开科技参与,而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

  “此次我策展的部分主要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数字孪生、智车形态、人机共生、智慧家居等多个案例主题,展示了中国创新设计从‘追踪’到‘跨越’、实现‘引领’的巨变。”策展人之一、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秘书长王昀表示。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冬奥健儿们乘坐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往返,车头图案是“瑞雪迎春”,车身上印着“Beijing 2022”。该车组以现有“复兴号”CR400BF型动车组为基础,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时速350公里的自动驾驶,首次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此次,“瑞雪迎春”版“复兴号”模型,就陈列在展览现场。

  在“复兴号”旁边是一套“火星航天服”。2021年7月,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首次出舱,航天员刘伯明站上机械臂,进行首次人和机械臂的协同配合,全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也首次亮相。此次展出的“火星航天服前瞻性设计”,正是“飞天”舱外航天服设计团队在未来载人航天产品的创新设计。

  不仅是大国重器,本届展览中科技与设计相结合的案例还有很多,涉及方方面面。如苏绣非遗传承人姚慧芬用新针法创作的苏绣作品,就运用了数字针法设计。该设计为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与清华美院研创团队对苏绣针法的拓扑学研究成果,成功将针法归纳转化为函数,生成可以记录和创新针法的计算机程序。

  “苏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累积了四五十种针法,现在通过算法,通过学习型人工智能的参与,我们可以瞬间产生无数种新针法。苏绣与数字技术的结合,为这一古老艺术开发出新的设计语言。未来,这种算法还可以拓宽到其他绣种,甚至是所有纺织、编织领域,比如织锦、竹编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传播。”策展人之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介绍。

  彰显湾区特色,赋能美好生活

  作为设计大展首次增设的项目,“湾区特展”受到了特别关注。展览分为“魅力湾区”“共生湾区”“潮流湾区”“视觉湾区”“创想湾区”5个板块,展出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优秀设计和公共艺术作品26个案例,共计281件/套。

  从人文情怀到工匠精神;从产学研+设计+制造业的生态系统,到数字科技与湾区智能设计带来的无限可能;从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振兴,到潮玩品牌彰显湾区时尚……“湾区特展”全方位勾勒湾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设计力量。

  “‘湾区特展’依托于设计大展的总体背景,突出自身‘先行先试’的创新性、实验性、先锋性,着重呈现湾区本土设计及公共艺术的鲜明特性。”策展人之一、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学术总编辑张新英表示。

  湾区设计有哪些特点?张新英认为,湾区在社会治理、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引领作用,同时深圳、香港这些城市聚集很多年轻人,思维活跃,创新程度很高。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湾区各个城市发展的互补性很强,在这个背景下,湾区设计形成的集群是有特殊价值的,这里的案例非常灵活、生动,也很有意思。”杭间表示。

  2022年是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的第15年。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表示,本届展览的举办将为深圳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以“深圳设计”更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民高品质生活、城市高效能治理,以公共艺术更好涵养城市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

  “设计大展不仅是行业的专业性展会,也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我们国家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高科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这一高水平的设计大展能够引发公众对设计的关注与思考,为中国设计的未来引领方向。”汪大伟说。(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两会前瞻)全力拼经济,今年中国如何“弹钢琴”?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电 题:全力拼经济,今年中国如何“弹钢琴”?  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学会‘弹钢琴’”,几十年前,毛泽东曾这样提醒人们统筹协调的重要性。如今,中国如何通过“弹钢琴”推动经济全面恢复,将成为2023年全国两会的一大看点。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更复杂的内外环境。国外,新冠疫情对...

    时间:02-27
  • 新疆温宿县发生5.1级地震 多部门赶赴震中探查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27日电 (记者 王小军)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月27日07时58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北纬41.87度,东经79.85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7日,记者从新疆温宿县宣传部获悉,当地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应急管理等多部门,在震中摸排走访中,暂未接到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时间:02-27
  • 江苏省省长许昆林: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作为东部沿海大省,江苏拥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二、达12.3万亿元,连续三年经济增量居全...

    时间:02-27
  • (台青话融合)访台湾青年律师沈杰:多一点开拓精神,给自己更大机会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电 题:访台湾青年律师沈杰:多一点开拓精神,给自己更大机会  记者 李晗雪  “我可能是第一个在成都参加司法考试的台胞;去过的很多法院里,我也是他们见到的第一位台湾律师。”北京帅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台湾青年律师沈杰说,大家可能原以为台胞有这样那样不能做的事,其实并非如此...

    时间:02-27
  • 台湾基层民众参访卢沟桥:历史要铭记与传承

      中新网北京2月27日电 题:台湾基层民众参访卢沟桥:历史要铭记与传承  作者 陈建新  “欢迎你们,我叫郑福来,我土生土长在卢沟桥。”年逾九旬的郑福来26日在北京看到来访卢沟桥的台湾民众心情很是激动。  当日,来自台湾高雄的里长暨基层社团参访团一行走进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参观卢沟桥、抗战雕塑...

    时间:02-27
  • 台海军陆战队士兵网络售卖“真枪实弹”遭查获 台军方回应

      中新网2月27日电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继台空军战管联队两名士兵涉嫌私自改造枪弹被查获后,又传出台海军陆战队徐姓士兵与民间友人于网络公开散布贩卖枪枝及弹药讯息遭警查获,全案已移送地检署侦办。台军方表示,核予该士兵重惩及汰除(开除)。  台海军陆战队指挥部表示,所属陆战99旅徐姓士兵与...

    时间:02-27
  • 台湾一渔船于毛里求斯海域翻覆 16名船员失踪

      中新网2月27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当局“渔业署”表示,26日接获毛里求斯证实,在该国海域寻获高雄籍渔船“联升发”翻覆船体,但现场并未发现船员踪迹,将持续协寻失踪的16名船员。  台“渔业署”表示,23日获报高雄籍渔船“联升发”失联,25日晚间接获渔船“安OO号”回报,在失事海域附近寻获翻覆船...

    时间:02-27
  • 全国检察机关五年督促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351亿元

      中新网2月27日电 最高人民检察院27日举行“做好新时代公益诉讼检查”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副厅长徐全兵在会上介绍,五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国财国土领域公益诉讼案件5.9万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681件,督促收回国家所有财产181亿元,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351亿元,收回被非法占...

    时间:02-27
  •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向高水平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紧密协同联动,扎实有效推动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等重点工程正...

    时间:02-27
  •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公布

      今天(27日)上午,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在北京揭晓,22个项目入围终评阶段。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推介活动,在2023年2月初启动,所有候选项目均为全国各发掘资质单位主动申报,经国家文物局审核,最终确定32个项目参评。推介活动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投票,推荐产生22个项目进入最后...

    时间:02-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