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镇馆之宝丨姜涛:从“吃素”到“吃肉”,这只“恐龙”何以扭转学界认知?

2023-02-25 20:11: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者按:  国宝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恢弘万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从2023年2月20日起,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二),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后故事。

  中新社重庆2月25日电 题:从“吃素”到“吃肉”,这只“恐龙”何以扭转学界认知?

  ——专访重庆自然博物馆藏品管理部副主任姜涛

  中新社记者钟旖


  恐龙,古生物中的“顶流”,自19世纪后吸引着大部分人的关注,化石是人类了解它们模样和所生存时代情况的最佳途径。在重庆自然博物馆内,“上游永川龙”的物种模式标本(化石)被誉为“镇馆之宝”。

  作为中国境内最早发现的几近完整的肉食性恐龙化石,迄今仍为亚洲最完整的大型肉食龙化石之一,上游永川龙对国际生物学界有何意义?有着怎样的学术价值?重庆自然博物馆藏品管理部副主任姜涛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上游永川龙化石为何是镇馆之宝?

  姜涛:上游永川龙,于1976年在四川省永川县(现重庆市永川区)上游水库大坝附近发现,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重庆自然博物馆古生物专家共同研究命名。

  上游永川龙是中国境内最早发现的几近完整的肉食性恐龙化石,仅缺失前肢及部分尾椎,迄今仍为亚洲最完整的大型肉食龙化石之一。从标本分析,上游永川龙是一种大型肉食恐龙,体长约9米,头骨大,牙齿呈匕首状,两条后肢强健有力,指端长有巨爪,生活在距今1.5至1.6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

  将它定为“镇馆之宝”主要有几个出发点:化石“近于完整”的罕见性;它是命名其他同类恐龙新属种的可靠依据;为后人了解四川盆地侏罗纪恐龙动物群的面貌,以及当时的古地理、古气候提供了宝贵资料。

上游永川龙复原装架。何蓬磊 摄

  中新社记者:上游永川龙的发现对学界而言意味着什么?

  姜涛:肉食龙,在恐龙动物群中是比较难保存完整的一类,特别是完整的肉食龙头骨,一直是恐龙研究者追索的目标。在上游永川龙出土之前,中国发现了不少植食性的恐龙骨架,著名的有许氏禄丰龙、合川马门溪龙、多棘沱江龙。

上游永川龙头骨化石。受访人供图

  虽然中国的肉食龙化石早在1915年就被美国地质学家劳德伯克(George D.Louderback)在四川荣县采集,但直到20年后才被美国古脊椎动物学家甘颇(Charles L. Camp)进行研究,归为巨齿龙类(也叫斑龙类)。1942年,“中国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先生将其在四川广元采集的几枚单个牙齿研究命名为“甘氏四川龙”,向最早研究中国肉食类恐龙的甘颇致敬。

  至20世纪60年代,中国虽然先后发现三叠中国龙、金刚口龙、吉兰泰龙等肉食龙化石材料,但相较植食性恐龙骨架,均比较破碎,因此中国的肉食龙化石在学术界分量显得较轻。这也引起国际生物学界的质疑,甚至有声音说,“中国是一个不产肉食龙的国家,中国的恐龙都是吃素的”。

  上游永川龙的发现,实现中国可靠大型肉食恐龙化石零的突破,有力回击了这一无稽之谈,让中国摘掉了“没有可靠肉食恐龙”的帽子。峨眉电影制片厂还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恐龙专题科教片《永川龙》。

  自此,中国侏罗纪大型肉食恐龙研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得以奠定。

上游永川龙化石埋藏状态。何蓬磊 摄

  中新社记者:上游永川龙的发现已过去近半个世纪,在中国已成为恐龙种类世界最多的“恐龙大国”的今天,它还将发挥怎样的价值?

  姜涛:解答这个问题,需普及恐龙研究的两个基础常识,一是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二是生物命名优先率法则。

  首先,恐龙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化石本身,保存越完整的化石越能提供丰富且权威的信息。分类学、功能形态学、骨组织学研究等,都要以化石材料为研究基础。上游永川龙化石的研究成果举世瞩目,有赖于其高完整度的保存。

  生物命名优先率法则,是指一个生物分类单位的有效名称,应以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称为准。如果发现“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情况,应保留最早的名称,废除较晚的命名。

  对上游永川龙的研究将是持续性的。1978年上游永川龙相关研究正式发表后,中国又陆续发现和命名的巨型永川龙、和平永川龙、自贡四川龙、南岸永川龙等化石,及后期发现并归入甘氏四川龙的骨架等,均须与上游永川龙进行比对,如能找出明显差异,其命名的物种名称才能被认可。

  以巨型永川龙的命名为例,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972年,科研人员其实就发现了巨型永川龙,四年后才在同一片区域上又发现上游永川龙。但当时受一些客观原因影响,巨型永川龙发掘出的化石材料较为破碎,造成研究工作进展缓慢,直到1983年才在对比研究上游永川龙的基础上得以命名。

  近年来,国际上开始有恐龙研究学者提出,将巨型永川龙、自贡四川龙、南岸永川龙和甘氏四川龙都归入永川龙属,仅保留上游永川龙和自贡永川龙两个种名,废除其余种名。

  就目前而言,我认为,“保留”或“废除”,需要规范、严谨、科学的认证。甘氏四川龙的命名仅建立在四枚单个的牙齿上,虽然时间上早于上游永川龙,但它与上游永川龙到底是什么关系,还有待论证。目前,我正着手带领团队通过比对恐龙牙齿形态的方式,展开相关研究。

重庆自然博物馆内模拟复原的恐龙化石挖掘场景。何蓬磊 摄

  中新社记者:恐龙是了解古生物世界的一扇大门。从文博角度出发,让民众零距离接触恐龙化石,有何益处?

  姜涛: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兴趣是增强学习主动性最好的动力。通过在博物馆近距离,甚至零距离接触恐龙化石,可激发民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群体的求知欲。恐龙化石是什么、怎样发现和发掘、如何复原装架等等问题,“观展”是民众找寻答案的直接途径。

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厅内景。受访人供图

  通过展览,总有一些兴趣浓厚的民众,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进一步探求相关知识。这一过程,既帮助青少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在青少年心中埋下“探究的种子”,促进他们立志从事国家基础科学研究。

  于文化消费而言,受众把恐龙文创衍生品带回家,也促进了恐龙文创产品的销售和开发。

  中新社记者: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恐龙化石研究方兴未艾。您认为,研究恐龙化石的意义是什么?

  姜涛:一是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不断发现和研究恐龙化石,丰富了人类对地球上曾经存在物种的认识。

  二是揭示地质学信息。如确定地层时代,解读恐龙生活时的地球气候和环境,尤其是了解非鸟恐龙灭绝的地质背景,从而在宏观层面揭示地球运动规律。

  三是将古论今,启发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方式的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不仅是哲学问题,也事关人类未来生死存亡。非鸟恐龙作为历史长河中的陆地霸主,曾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终在6600万年前灭绝,让位于后起之秀哺乳动物。人类从200万年前的直立人开始快速发展,到10万年前智人逐渐成为陆地统治者,相较恐龙的兴衰史十分短暂。研究恐龙为何盛极而衰,可为人类何去何从提供前车之鉴。

  简言之,研究恐龙,就是为了研究人类自己。(完)

  受访者简介:

受访人姜涛。何蓬磊 摄

  姜涛,重庆自然博物馆藏品管理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中生代爬行动物化石及其相关地层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恐龙形态学、分类学。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广东湛江: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央视网消息(记者 刘宇)2月23日至24日,“未来已来--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广东省西南部,探寻湛江市高质量发展路径。  23日下午,在位于赤坎区的湛江城市规划展览馆,媒体采访团一行通过展板、沙盘模型、现场讲解等形式了解湛江的全景规划,看到“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独特城市格局。  ...

    时间:02-26
  • 天津滨海新区发布“春笋行动”25条举措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滨海新区2月25日发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春笋行动”,从强化环境支持体系、构建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推出25条举措,增强民营市场主体发展信心,促进民营企业数量规模不断增长。  此次发布的举措中提出,将设立每年10亿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创...

    时间:02-26
  • 【走进区域看发展】数说“双城记”:成渝携手 加速奔跑

      编者按:双城经济圈,到底带给成渝地区怎样的变化,如何带动川渝全域以及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何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级”?数字见证川渝全方位协作,实现携手共进、加速奔跑。...

    时间:02-26
  • 京畿大地起宏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9周年综述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题:京畿大地起宏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9周年综述  新华社记者安蓓、郭宇靖、魏玉坤  京畿大地,宏图绘就。  2014年2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决策。  9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

    时间:02-26
  • 中国动物园协会:中方已为接返大熊猫“丫丫”做好准备

      中新网2月26日电 据中国动物园协会官网消息,近日,中方赴美大熊猫专家组抵达孟菲斯动物园后,与美方专家共同完成了对大熊猫“乐乐”的尸体解剖检查,解剖排除了导致动物意外死亡的如肠扭转、主动脉破裂、肝脓肿破裂或大出血等常见病因。观察到心脏病变,初步判定是其死亡的原因,但需要进一步的病理检测结...

    时间:02-26
  • 奋进的春天|国内国际齐发力 中国经济展现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1月,我国外汇市场总计成交14.29万亿元人民币。我国外汇市场交易保持活跃,市场运行平稳有序。  证监会:4月24日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将正式实施  2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消息,为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更好地满足境内外投资者参与内地与香港资本市...

    时间:02-26
  •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万水千山总关情

      习近平总书记说:“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行程万里、初心如一,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新闻联播》从今天开始播出系列报道《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今天推出第一集《万水千山总关情》。  ...

    时间:02-26
  • 【奋进的春天】习言道|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促进消费作出重要论述,强调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

    时间:02-26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未来发展蓝图首次向公众全面展现

      央视网消息:今天(2月25日),“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继续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中国载人航天已经走过30年,而中国人首次飞上太空也已经过去了20个年头。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五号,已经有10艘载人飞船、16名中国航天员造访太空。  载人登月探测工程即将全面实施  中国...

    时间:02-2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