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国“天宫”如何为人类求索寰宇注入“和”力?

2023-02-25 14:21: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电 题:中国“天宫”如何为人类求索寰宇注入“和”力?

  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

  在2月24日开幕的“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上,中国空间站相关展品成为展览一大亮点,可步入舱内参观的天和核心舱1:1模型、多型火箭模型、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实物等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中国已在四百公里天外建成一座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中国空间站的建成,让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遨游宇宙的无限畅想走进现实。

  这座“天上宫阙”展示了中国航天的实力与成就。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中国载人航天通过11次发射、2次实验舱转位、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工作,如期建成空间站,跑出中国航天的“加速度”。

  这座“天上宫阙”向世界传递了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愿望。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成果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不仅会造福中国人民,对全人类也将是福音。正如英国国家空间学院院长、英国国家航天中心主任阿努·欧嘉所说,为全人类的利益进行科学合作是非常强大的团结因素,科学可以帮助建立一座更好地理解全人类的桥梁。

  人们常将“天宫”称作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意在表明中国人立足自身,独立自主成功建造了一座“太空家园”,但绝不是指关起门来独享成果。实际上,中国一直将空间视为扩大国际合作的新领域,期待与世界携手走向星辰大海,为人类共同探索太空注入“和”力。

  “和”力体现在共享科学成果、拓展人类认知边界上。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将开展更多空间应用项目科学实验,有望产出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地球人的日常生活。

  由于太空具有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等特殊条件,在轨运行的空间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研究场所。过去二十几年,世界仅有一座空间站即国际空间站在轨运行,太空实验环境对科学家来说是宝贵稀缺资源。中国空间站的加入将为全球科学家提供更多实验载荷搭载机会和全新的实验资源,可以进一步促进医学、物理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发展,拓展人类对空间科学与应用的认知。

  “和”力突出包容性与普惠性。中国空间站是历史上此类项目首次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被联合国外空司官员称为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伟大范例”。

  探索未知宇宙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太空资源属于全人类,而非少数国家的财产。然而,目前世界各国的航天技术发展还不均衡,如何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将为更多国家提供利用太空资源的机会,尤其是帮助发展中国家跨越技术鸿沟,实现对外层空间的进入和探索,促使人类空间技术的发展红利惠及目前还没有足够航天能力的国家。

  “和”力着眼于越来越深入的国际合作。中国与联合国外空司、欧洲空间局共同遴选的多个空间科学应用项目正在按计划实施,相关载荷将于2023年开始陆续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实验。

  国内外航天员此前已有不少友好互动。在东京奥运会闭幕式“巴黎八分钟”中表演太空吹奏萨克斯的法国宇航员托马斯·佩斯凯曾多次与中国航天员隔空互动;德国宇航员马蒂亚斯·毛雷尔为了更好地与中国同行合作,学习中文多年,神舟十三号乘组阵容公布后,他发文为好友叶光富送上祝福。

  中国也一直欢迎国外宇航员来访“天宫”。中国官方透露,已有多个国家提出选派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需求,中国正开展对接协调,并积极进行培训国外航天员的相关准备工作

  从合作对象、合作领域到合作形式,中国航天始终立足自身、面向世界,秉持开放、和平、共赢的合作理念,为人类探索与和平利用太空不断作出新尝试,凝聚“和”力。人们相信,进入应用与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空间站开放合作的大门还将越开越大。(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我们的日子》里,不要忽视这些法律问题

      近日,年代生活剧《我们的日子》正在热播。该剧以家庭模式各不相同的几家人为主线,透过两代人的生活变迁和成长经历,描绘了中国式家庭、邻里之间最纯粹与真挚的情感。  剧中人经历喜怒哀乐,奔赴平凡幸福的日子。被剧情温暖的同时,涉及的法律问题同样值得关注。本期【追剧学法】,由《法治日报》律师专...

    时间:02-26
  • 刘洪均:笔下有日志护路有“宝典”

      □ 本报记者 黄辉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秦如雪  “大家看完这组小动漫,日后一定要牢记,不能攀爬铁路栅栏网,也不能在铁路线附近放风筝,更不能用石子击打列车……”在江西省瑞昌市夏畈中学的教室里,铁路民警刘洪均正向同学们生动有趣地讲解铁路安全知识。  刘洪均是南昌铁路公安处瑞昌车站派...

    时间:02-26
  • 姜亨祝:做活社区警务这块“拼图”

      □ 本报记者 刘欢 刘志月  办过案子、当过内勤、从事过综合部门工作,干了一辈子警察,老姜的经历可谓丰富多彩。  临近退休,出乎众人意料,老姜主动申请去做一名社区民警。  “年龄这么大了,还折腾什么?”同事劝,领导也劝,老姜皆不为所动,一心要到社区去。按老姜的话说是,“补齐从警生涯最后一块拼图...

    时间:02-26
  • 2023年我国将实施系列行动计划建强中医药服务体系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田晓航)记者从25日在京召开的2023年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上了解到,2023年,我国将实施一系列行动计划或政策举措,建强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要把服务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摆在突出位置,以扬优势、补短板、激活力为重点,下大力气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

    时间:02-26
  • 【走进区域看发展】稻香田里话创业,科研青年为何执着于种地?

      中新网德阳2月25日电(刘欢)民以食为天。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如何让庄稼长得好,怎样降低农业种植成本……这些是自古以来我们就在不断探索的课题。  近日,中新网跟随“走进区域看发展·川渝奋楫谱新篇”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四川德阳广汉市的金鱼镇。在这里,有一位青年...

    时间:02-25
  • 【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牙谷:建设“产学研销医养”全链口腔基地

      中新网资阳2月25日电(刘欢)中国牙谷位于四川省资阳市高新区雁南湖片区,是集产学研销医养于一体的特色口腔产业集聚地。2017年以来,资阳市高新区中国牙谷陆续引进多家国内外知名口腔企业。中国牙谷孵化园 刘欢 摄  小口腔里如何深挖大产业?近日,在“走进区域看发展·川渝奋楫谱新篇”网上主题宣传...

    时间:02-25
  • 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就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题: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就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  近日,一些地方推进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引发部分群众关注。部分群众对改革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划入减少有疑问,对改革后看病就医便利性有顾虑。针对此次改革中社会普遍关...

    时间:02-25
  •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万水千山总关情

      习近平总书记说:“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行程万里、初心如一,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新闻联播》从今天开始播出系列报道《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今天推出第一集《万水千山总关情》。  ...

    时间:02-25
  • 福建漳州首届美食节设台湾特色美食展区 台胞叹市场复苏

      中新社漳州2月25日电 (张金川 廖珍妹)“台湾和漳州语言相通,都说闽南话。”台胞李正皓25日在福建省漳州市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两地民众口味也一样,饮食文化同根同源。  当天上午,“花样漳州 食全食美”漳州市首届美食文化节在福建省漳州高新区三馆广场开幕。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本届美食节设...

    时间:02-25
  • 福建漳州首届美食节设台湾特色美食展区 台胞叹市场复苏

      中新网漳州2月25日电 (张金川 廖珍妹)“台湾和漳州语言相通,都说闽南话。”台胞李正皓25日在福建省漳州市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两地民众口味也一样,饮食文化同根同源。木偶表演《凌波仙子 食全食美》。 张金川 摄民众排队购买台湾特色美食品尝。 张金川 摄台湾特色美食展区人头攒动。 张金...

    时间:02-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