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国航天员队伍成长壮大,2023年飞行任务乘组已完成选拔

2023-02-25 13:30:4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回望中国载人航天历程,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如今,航天员队伍逐渐成长壮大,不远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中国航天员扬帆起航逐梦九天。

  杨利伟:中国“飞天”第一人见证航天员成长

  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立项30周年,也是中国人首次飞上太空的第20个年头。作为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对首飞经历历历在目,他说这是中国人迈向太空的第一步,更是整个载人工程全线迈出的伟大一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实际上对于我当时飞行来讲,短短的一天时间,每一个片段对我来讲都是非常难忘的。比如当我们真的是第一时间能够去从舷窗看看外边的时候,现在想起来还是非常震撼。因为那个时候作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从这个视角去看的时候,我觉得他可能不单单是我自己,真的是代表了一个民族或者是全国人民去看。我想也正是因为有了每一个这么精彩的一些片段,才有现在我们取得的这种辉煌成就,这种成就我想它反映了不是一个人去执行任务,也不是一个团队,更多的是一个工程或者国家的支撑。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五号,如今,已经有十艘载人飞船、16名中国航天员造访太空,与此同时,中国也走出了一条自主培养与选拔航天员之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应该说我们国家的载人航天从无到有,都是从最早地摸着石头过河逐渐成长起来的,逐步成长、逐步成熟。从航天员本身训练这个角度也是这样的。从最初我们一线的科学家、我们的工程师来上课,到现在成系统的理论教育,航天技术的训练到体能训练到心理训练等,都有了专业的队伍很规范地按照大纲来实施,应该说我们整个的培训更加科学,更加规划规范。

  2023年飞行任务乘组已完成选拔

  根据任务规划,今后中国航天员将常态化值守空间站,每批航天员任务期为6个月,今年还将有2批6名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介绍,这六名航天员的选拔工作目前已经完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大家知道咱们空间站去年建成之后,从空间站工程来讲,它进入了一个运营期,或者说常态化飞行。我们现在就制定了一个选拔的方案,在任务前一年到一年半就会选拔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和他的备份的航天员,现在我们基本上采取了两次任务一起选拔,再选拔备份的梯队,这样有利于我们的训练和备份互相衔接,一次任务一次任务地叠加。所以大家也可以想象,我们现在肯定是已经选拔出了我们的今年的执行任务的乘组以及备份,这样有利于整个任务的执行。

  杨利伟介绍,未来中国航天员的分工将越来越多元化,选拔的来源、种类和标准也进行了不小的调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从最初我们第一批航天员选拔来自空军的飞行员,到现在我们的航天员不单单来自飞行员,还有来自地方的大专院校、大学,还有来自科研机构,还有工程部门以及科学院,来自各行各业。包括我们第四批的航天员,还要面对港澳,这样从航天员的来源上也发生了很多不同的变化。从种类上,除了我们的驾驶员到工程师,还有载荷专家,现在我们的标准、训练的规章制度都进入了成熟期或者说应用期。当然我们工程现在也转入了空间站的运营期。

  目前中国空间站已全面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接下来工程总体将全面实施载人登月探测工程。

  航天员 陈冬:我们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从有到辉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之付出。我也很幸运,能够把自己的精力、体力、智力投入载人航天工程,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我觉得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去探索更深的太空,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月球、火星乃至更远的星球就是我们下一个目标,我们所有人类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家园。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2023年我国将实施系列行动计划建强中医药服务体系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田晓航)记者从25日在京召开的2023年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上了解到,2023年,我国将实施一系列行动计划或政策举措,建强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要把服务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摆在突出位置,以扬优势、补短板、激活力为重点,下大力气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

    时间:02-26
  • 【走进区域看发展】稻香田里话创业,科研青年为何执着于种地?

      中新网德阳2月25日电(刘欢)民以食为天。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如何让庄稼长得好,怎样降低农业种植成本……这些是自古以来我们就在不断探索的课题。  近日,中新网跟随“走进区域看发展·川渝奋楫谱新篇”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四川德阳广汉市的金鱼镇。在这里,有一位青年...

    时间:02-25
  • 【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牙谷:建设“产学研销医养”全链口腔基地

      中新网资阳2月25日电(刘欢)中国牙谷位于四川省资阳市高新区雁南湖片区,是集产学研销医养于一体的特色口腔产业集聚地。2017年以来,资阳市高新区中国牙谷陆续引进多家国内外知名口腔企业。中国牙谷孵化园 刘欢 摄  小口腔里如何深挖大产业?近日,在“走进区域看发展·川渝奋楫谱新篇”网上主题宣传...

    时间:02-25
  • 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就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题: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就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  近日,一些地方推进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引发部分群众关注。部分群众对改革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划入减少有疑问,对改革后看病就医便利性有顾虑。针对此次改革中社会普遍关...

    时间:02-25
  •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万水千山总关情

      习近平总书记说:“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行程万里、初心如一,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新闻联播》从今天开始播出系列报道《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今天推出第一集《万水千山总关情》。  ...

    时间:02-25
  • 福建漳州首届美食节设台湾特色美食展区 台胞叹市场复苏

      中新社漳州2月25日电 (张金川 廖珍妹)“台湾和漳州语言相通,都说闽南话。”台胞李正皓25日在福建省漳州市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两地民众口味也一样,饮食文化同根同源。  当天上午,“花样漳州 食全食美”漳州市首届美食文化节在福建省漳州高新区三馆广场开幕。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本届美食节设...

    时间:02-25
  • 福建漳州首届美食节设台湾特色美食展区 台胞叹市场复苏

      中新网漳州2月25日电 (张金川 廖珍妹)“台湾和漳州语言相通,都说闽南话。”台胞李正皓25日在福建省漳州市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两地民众口味也一样,饮食文化同根同源。木偶表演《凌波仙子 食全食美》。 张金川 摄民众排队购买台湾特色美食品尝。 张金川 摄台湾特色美食展区人头攒动。 张金...

    时间:02-25
  • 各地各高校深入开展促就业“暖心行动”推进毕业生更好就业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24日从教育部获悉,寒假以来,各地各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要求,开展促就业“暖心行动”,抢抓春季招聘期,推出系列举措,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多样化、暖心贴心的就业指导服务。  据悉,教育部持续推出“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截至2月19日,围绕就业政...

    时间:02-25
  • 强信心·开新局|赶订单 抢市场——黑龙江民营企业生产一线见闻

      雨水节气刚过,记者走访了黑龙江省几家民营企业的生产一线,从火热的劳动场景中,感受企业抢抓机遇、冲刺首季度开门红的信心与决心。  在黑龙江省汤原县工业园区振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批批材料和成品件从加工机器中送出,几名工人正在有序忙碌着,七八台数控机...

    时间:02-25
  • 强信心·开新局丨撬动社会资本 带动创新链条——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发展观察

      新华社上海2月24日电 题:撬动社会资本 带动创新链条——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桑彤  当一个人驾驶着新能源汽车一路飞驰时,或许难以想象,汽车里的小小芯片之前已经在长三角的三省一市完成了一圈旅程。这背后是近年来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

    时间:02-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