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 | 江苏锻强“看家本领”,迈向制造强省

2023-02-25 13:08:27

来源:新华日报

  【编者按】在今年1月召开的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了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意愿,更是8500万江苏儿女的莫大荣光。江苏这片热土,一直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关键时期、重要节点,总书记都亲自为江苏指航定向,三次亲临江苏考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江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壮美画卷,处处浸润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科学指引和亲切关怀。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21日起推出“温暖的时刻 奋进的足迹”系列报道,回访总书记视察江苏直接见证者,重温总书记殷殷嘱托“温暖的时刻”,展示8500万江苏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各自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和过硬成绩“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奋斗足迹,激励全省人民踔厉奋发,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努力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出一份更加优异的答卷。

  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

  ——习近平

  【温暖时刻】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首次赴地方考察来到徐州。在此次考察的第一站——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他走进车间详细了解企业经营发展、自主创新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党的建设等情况。习近平强调,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

  习近平还在车间外的广场上亲切看望了公司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职工代表。习近平强调,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必须迈过的坎,每个产业、每个企业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往前走。

  【深情回顾】

  2月22日,记者再次来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徐工重型底盘装配车间,这里已经提档升级为数字化底盘装配检测生产线。车间入口处,显示屏滚动播放着总书记在徐工考察时的殷殷嘱托;车间内,22个工位上机械臂挥舞,正有条不紊进行生产。当年,徐工重型工艺技术部工艺师陈亮就是站在车桥装配工位,向总书记介绍起重机车桥智能拧紧系统。

  “总书记听得很认真,对企业智能化推进情况十分关注,特别关心地问:这个技术是你们独创的吗?我当时很自豪地说,这是我们完全自主研发的。总书记听后特别高兴,鼓励我们继续好好钻研、不断创新。”那激动人心的一幕,陈亮至今难忘,“我默默许下承诺:作为一线技术人员,一定要在岗位上勤想、多做、敢于创新。”

  这条装配智能产线通过数字化提升,目前数字化检测率达90%以上,下线的产品合格率达100%。记者看到,每个工位上都装有一块电子大屏,实时显示螺栓拧紧有关数据。生产下线后,相关检测报告可以马上查看,保证质量可追溯。“我们的产能大幅提升,中大吨位底盘产品原来7日生产1台,现在日产2台。”陈亮说。

  通过高质量推进“智改数转”,徐工重型的5G全价值链智能工厂已建立4个数字化车间、10条智能产线,其中结构焊接智能线机器人焊达率达85%以上。公司先后获评全国首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入选江苏省首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工厂成熟度获评四级等。最近5年,徐工攻克近千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一批关键核心零部件,把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从1200吨提升到2600吨。

  徐工集团正以“智改数转”为抓手,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研究应用,快速推进智能制造向世界级水平发展。“十四五”期间,徐工将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作为“一号工程”,大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战略,全力打造技术领先、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链,加快构建主业突出、多元发展、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把发展实体经济的“看家本领”练得更强、更过硬,全力攀登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珠峰。

  【奋进足迹】

  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作为传统工业大省,江苏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全国第一,但一度也面临原有优势有所弱化、新优势尚未形成的严峻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寄予厚望,从2013年提出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等三项重点任务、2014年提出“经济强”和经济迈上新台阶的要求,到2017年视察江苏时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再到2020年视察江苏时要求“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为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5年来,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承压前行、勇毅转型,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工业经济发展呈现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根本性转变——全省制造业覆盖全部31个大类,其中销售产值居全国前三的有18个,机械、电子、轻工、冶金、石化5大行业规模超万亿元,代表先进制造的集成电路、电子元件、海工装备等产业产量均占全国30%以上,C919大型客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问天”实验舱、“复兴号”动车组等一批大国重器上均有“江苏制造”身影。

  江苏制造业也犹如一艘巨轮,沿着从“大”到“强”、从高速度向高质量的主航道不断前进——

  制造业规模实力保持领先。我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工业增加值10年跨过3万亿、4万亿两个台阶,2021年达4.46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2.0万亿元,年均增长6.8%,增幅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产业能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我省坚持把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作为总抓手,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举全省之力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空母舰,深入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塑造江苏集群和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去年,随着苏州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队”,我省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达10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全省重点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0%左右。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江苏持续实施大规模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制造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把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作为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建设的加速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换挡加速,“数”“实”融合不断深入。目前,全省为2.2万家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免费诊断。工业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去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4.2万亿元、同比增长15.3%,软件业务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彰显。江苏加速构建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推动企业加快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以创新为驱动,2022年全省工业大企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191家,净增19家。新入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48家,累计分别达709家、186家。

  面对疫情反复冲击和外部环境超预期变化,以实体经济为依托的江苏经济显示出强大韧性。全省上下克服疫情影响,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去年我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3%、稳居全国首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66.4、连续8年全国第一,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等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制造大省稳健迈向制造强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岩 付奇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走进区域看发展】稻香田里话创业,科研青年为何执着于种地?

      中新网德阳2月25日电(刘欢)民以食为天。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如何让庄稼长得好,怎样降低农业种植成本……这些是自古以来我们就在不断探索的课题。  近日,中新网跟随“走进区域看发展·川渝奋楫谱新篇”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四川德阳广汉市的金鱼镇。在这里,有一位青年...

    时间:02-25
  • 【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牙谷:建设“产学研销医养”全链口腔基地

      中新网资阳2月25日电(刘欢)中国牙谷位于四川省资阳市高新区雁南湖片区,是集产学研销医养于一体的特色口腔产业集聚地。2017年以来,资阳市高新区中国牙谷陆续引进多家国内外知名口腔企业。中国牙谷孵化园 刘欢 摄  小口腔里如何深挖大产业?近日,在“走进区域看发展·川渝奋楫谱新篇”网上主题宣传...

    时间:02-25
  • 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就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题: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就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  近日,一些地方推进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引发部分群众关注。部分群众对改革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划入减少有疑问,对改革后看病就医便利性有顾虑。针对此次改革中社会普遍关...

    时间:02-25
  •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万水千山总关情

      习近平总书记说:“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行程万里、初心如一,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新闻联播》从今天开始播出系列报道《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今天推出第一集《万水千山总关情》。  ...

    时间:02-25
  • 福建漳州首届美食节设台湾特色美食展区 台胞叹市场复苏

      中新社漳州2月25日电 (张金川 廖珍妹)“台湾和漳州语言相通,都说闽南话。”台胞李正皓25日在福建省漳州市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两地民众口味也一样,饮食文化同根同源。  当天上午,“花样漳州 食全食美”漳州市首届美食文化节在福建省漳州高新区三馆广场开幕。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本届美食节设...

    时间:02-25
  • 福建漳州首届美食节设台湾特色美食展区 台胞叹市场复苏

      中新网漳州2月25日电 (张金川 廖珍妹)“台湾和漳州语言相通,都说闽南话。”台胞李正皓25日在福建省漳州市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两地民众口味也一样,饮食文化同根同源。木偶表演《凌波仙子 食全食美》。 张金川 摄民众排队购买台湾特色美食品尝。 张金川 摄台湾特色美食展区人头攒动。 张金...

    时间:02-25
  • 各地各高校深入开展促就业“暖心行动”推进毕业生更好就业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24日从教育部获悉,寒假以来,各地各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要求,开展促就业“暖心行动”,抢抓春季招聘期,推出系列举措,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多样化、暖心贴心的就业指导服务。  据悉,教育部持续推出“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截至2月19日,围绕就业政...

    时间:02-25
  • 强信心·开新局|赶订单 抢市场——黑龙江民营企业生产一线见闻

      雨水节气刚过,记者走访了黑龙江省几家民营企业的生产一线,从火热的劳动场景中,感受企业抢抓机遇、冲刺首季度开门红的信心与决心。  在黑龙江省汤原县工业园区振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批批材料和成品件从加工机器中送出,几名工人正在有序忙碌着,七八台数控机...

    时间:02-25
  • 强信心·开新局丨撬动社会资本 带动创新链条——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发展观察

      新华社上海2月24日电 题:撬动社会资本 带动创新链条——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桑彤  当一个人驾驶着新能源汽车一路飞驰时,或许难以想象,汽车里的小小芯片之前已经在长三角的三省一市完成了一圈旅程。这背后是近年来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

    时间:02-25
  • 中国故事丨去“有风的地方” 看乡土中国治愈力

      早春2月,云南大理凤阳邑村,“有风小院”门口,慕名前来打卡的游客在石板路上排起了长队。近日,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跟着电视剧沉浸式体验了乡村“慢生活”的观众,把电视剧取景地——云南大理、剑川等地当作疫情后第一次旅行的目的地,苍山洱海成为他们向往的“诗与...

    时间:02-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