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金羊网评:汇聚人才之光,照亮乡村振兴璀璨前程

2023-02-21 16:22:27

来源:金羊网

  【地评线】金羊网评:汇聚人才之光,照亮乡村振兴璀璨前程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各地着力优化环境、完善政策,不断提升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汇聚更多资金、技术要素,带动形成农村创业创新热潮,不断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全面部署,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农村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需要各类人才大施所能、大展其才、大显身手。放眼各地,牵住乡村人才振兴这个“牛鼻子”,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加强教育培训,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越来越多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向乡村汇聚,让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充分活跃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大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就能以人才之光照亮乡村振兴的璀璨前程。

  汇聚人才之光,就要筑巢引凤“搭台子”。“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乡村振兴既需要大量本土人才,也需要引进更多高素质专业化外来人才,为乡村带来更多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在浙江余杭区,打出创业补贴、贷款贴息、就业补贴“组合拳”,拿出真金白银的支持,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在湖南临澧县,落实引进优秀人才奖励办法,下功夫解决人才住房、医疗、家属就业入学等问题……各地改善乡村创业创新环境,让各类人才“引回来”“留得住”。健全人才兴农强农的政策体系,对乡村人才引进、使用、激励等作出制度性安排,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发展空间,就能更好实现“筑巢引得群雁归”,最大程度地焕发乡村振兴的潜力。

  汇聚人才之光,就要聚才汇智“开方子”。“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如何为各类“新农人”大展才华创造有利条件,如何充分发挥返乡人才的能动性,成为各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课题。在山东泗水县,启动“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工作,通过合伙人带动,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在河南洛阳市,先后建成创新平台12个、省级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6个,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5400余名……宽厚包容、人尽其才的环境,蒸蒸日上、大有可为的前程,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奔赴乡村一线助农兴农。实践证明,只有让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的空气充盈广袤乡村大地,才能引导各类人才汇集成奔流的江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一部乡村发展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到1220万人,广袤农村人才汇聚、人气旺盛。今天,乡村的“硬件”和“软件”同步升级,“环境美”“生活美”二者兼具,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显身手,一幅令人欣喜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前进道路上,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集聚起来,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推动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好态势,我们就能以人才之光照亮乡村振兴的璀璨前程,奋力谱写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金羊网 文/丁恒情)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集中发布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近期集中发布,共发布50万个网络版条目、10卷纸质版图书,修订更新了部分中国主题英文条目,标志着百科三版这一新时代国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主体建设任务已顺利完成。  百科三版编纂出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

    时间:02-21
  • 第126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启动

      新华社昆明2月21日电(记者王研)21日,3艘中方执法艇分别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哈、关累码头启航,标志着第126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正式启动。  此次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在中方53102艇设置编队指挥所,中国、老挝、泰国三方指挥长率队在指挥所共同指挥行动,缅方以视频方式参与。行动...

    时间:02-21
  • 中共代表团访问丹麦

      新华社哥本哈根2月21日电 应丹方邀请,中联部副部长郭业洲率中共代表团于2月18日至21日访问丹麦,分别会见温和党主席、外交大臣拉斯穆森,社民党总书记里伯格,外交部常秘叶普等丹政党政要,面向丹社会各界举办中共二十大精神专题宣介会。双方表示将共同努力,推动中丹各领域务实合作持续深化,推动中欧关系...

    时间:02-21
  • 台湾南部遭遇30年来最严重干旱 农民权益保障成为首要之务

      中新社台北2月21日电 台湾南部地区近期降水稀少,台当局经济事务主管部门称当地正在遭遇30年来最严重干旱,并于日前决定自3月1日起减量供水。台专家称农民权益保障成为首要之务。  综合中央社、中时新闻网等台湾媒体21日报道,台湾南部距离前一次24小时降雨超过200毫米的大暴雨等级,已逾550天。南部...

    时间:02-21
  • (两会前瞻)做“必答题”,法治中国如何按下“加速键”?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电 题:做“必答题”,法治中国如何按下“加速键”?  中新社记者 邢翀  扫黑题材剧《狂飙》开年引发追剧狂潮,其出圈大热折射出公众对公平正义的向往与追求。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新征程上,如何更好求解法治中国这道“必答题”,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无疑是重要的观察窗口...

    时间:02-21
  • 学习语 | 笃定信心、稳中求进

      《求是》杂志近日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文章指出,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文章将“预期”和“信心”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和发力方向,纲举目张,进行了...

    时间:02-21
  • 联播+|解决“卡脖子”问题 总书记指明方向

      |联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

    时间:02-21
  • 科研部门公布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阶段性成果

      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21日电(记者张晓龙)塔克拉玛干沙漠可能在距今30万年形成、塔里木盆地浮尘可影响到华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在21日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科研部门相关负责人公布了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据此次科考牵头单位负责人、中国...

    时间:02-21
  • 新一轮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启动

      教育部近日启动新周期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从全国遴选了300位教师校长作为培养对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家单位作为培养基地,进行为期三年的连续性系统化培养。本期“双名计划”在18—20日举行了开班活动,活动有哪些新亮点、新举措、新目标,一起来了解。  面向各区域多学段培...

    时间:02-21
  • 秦刚:安全不是某些国家独享的专利,更不应由个别国家说了算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 郭超凯 黄钰钦)“全球安全倡议:破解安全困境的中国方案”蓝厅论坛2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方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  秦刚表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史所罕见的多种风险挑战,人类社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多重安全困境。“世...

    时间:02-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