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国史前史的谜团正在被慢慢打开

2023-02-21 15:52:41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历史的一种读法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倪伟(niwei@chinanews.com.cn)

  发于2023.2.13总第1079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这几年,有一类中国历史著作广受欢迎,这类著作聚焦中国上古史,以严谨的考古材料为基底,重新叙述中国史前时期的历程。较为著名的有去年出版的《翦商》,考古学者许宏的《发现与推理》《最早的中国》,横跨考古与历史学的学者李峰写的《早期中国》等。更早以前,诸如许倬云的《万古江河》等历史著作也是如此。

  一直以来,上古史的研究严重依赖考古学的进展,追根溯源,这种实证意识在百年前的“古史辩派”中就能找到基因。近几十年来,中国考古学科快速发展,新的成果不断涌现,在理论建设上也有诸多进步。考古学的成果已经让我们对渺远的史前中国有了不同于往日的清晰认识。如今,这些成果被一批笔力雄健的文史作者使用,将其请出晦涩的考古报告和学术专著,写成较为通俗易懂的大众读物,让中国史前史摆脱神话传说的框架,以真面貌示人。

  夏朝到底是否存在?商朝为何以残暴著称?青铜器源自西方还是东方?三星堆是外星文明的后裔吗?这些流传许久的谜团,在考古学上都已经有较为明确的答案,至少已经开展充分的讨论。《传说与信史:青铜时代》封面报道,正是以这些谜团为线索,经由二里头遗址、殷墟、陶寺遗址、西吴壁遗址等一系列最新考古发现,试图科学地介绍中国青铜时代的面貌。这是中国历史的一种读法。

  从去年8月、10月,到今年2月,我们推出了三期《传说与信史》封面报道,聚焦中国史前史的考古新发现和历史谜团。从八千年文明曙光,到五千年中华文明形成,再到夏商周青铜时代奠基,我们以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线索,重新叙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早期历程,这也是几十年来中国考古最迷人的领域之一。我们的叙述远远称不上专业和深刻,但力求严谨、中正、科普,并带来最新的信息。在此过程中,大量考古学者和考古领队给予我们慷慨的帮助,解读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热点问题,并且为专业性把关。

  对历史的兴趣始终源自于好奇心。所以考古虽然“不知道的永远比知道的多”,却吸引着一代代考古人投身其中,从泥土里寻找蛛丝马迹,解读中国历史这本大书。这本书里写满了帝王将相的洪业,但触动我们的往往是一些细小的东西,比如一块打磨过的石头、一根残损的骨笛、陶罐上一道信笔涂鸦……这些东西让我们感受到,不论风沙吹拂了几千年,我们并没有多少改变。

  《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第6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集中发布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近期集中发布,共发布50万个网络版条目、10卷纸质版图书,修订更新了部分中国主题英文条目,标志着百科三版这一新时代国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主体建设任务已顺利完成。  百科三版编纂出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

    时间:02-21
  • 第126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启动

      新华社昆明2月21日电(记者王研)21日,3艘中方执法艇分别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哈、关累码头启航,标志着第126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正式启动。  此次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在中方53102艇设置编队指挥所,中国、老挝、泰国三方指挥长率队在指挥所共同指挥行动,缅方以视频方式参与。行动...

    时间:02-21
  • 中共代表团访问丹麦

      新华社哥本哈根2月21日电 应丹方邀请,中联部副部长郭业洲率中共代表团于2月18日至21日访问丹麦,分别会见温和党主席、外交大臣拉斯穆森,社民党总书记里伯格,外交部常秘叶普等丹政党政要,面向丹社会各界举办中共二十大精神专题宣介会。双方表示将共同努力,推动中丹各领域务实合作持续深化,推动中欧关系...

    时间:02-21
  • 台湾南部遭遇30年来最严重干旱 农民权益保障成为首要之务

      中新社台北2月21日电 台湾南部地区近期降水稀少,台当局经济事务主管部门称当地正在遭遇30年来最严重干旱,并于日前决定自3月1日起减量供水。台专家称农民权益保障成为首要之务。  综合中央社、中时新闻网等台湾媒体21日报道,台湾南部距离前一次24小时降雨超过200毫米的大暴雨等级,已逾550天。南部...

    时间:02-21
  • (两会前瞻)做“必答题”,法治中国如何按下“加速键”?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电 题:做“必答题”,法治中国如何按下“加速键”?  中新社记者 邢翀  扫黑题材剧《狂飙》开年引发追剧狂潮,其出圈大热折射出公众对公平正义的向往与追求。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新征程上,如何更好求解法治中国这道“必答题”,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无疑是重要的观察窗口...

    时间:02-21
  • 学习语 | 笃定信心、稳中求进

      《求是》杂志近日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文章指出,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文章将“预期”和“信心”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和发力方向,纲举目张,进行了...

    时间:02-21
  • 联播+|解决“卡脖子”问题 总书记指明方向

      |联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

    时间:02-21
  • 科研部门公布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阶段性成果

      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21日电(记者张晓龙)塔克拉玛干沙漠可能在距今30万年形成、塔里木盆地浮尘可影响到华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在21日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科研部门相关负责人公布了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据此次科考牵头单位负责人、中国...

    时间:02-21
  • 新一轮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启动

      教育部近日启动新周期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从全国遴选了300位教师校长作为培养对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家单位作为培养基地,进行为期三年的连续性系统化培养。本期“双名计划”在18—20日举行了开班活动,活动有哪些新亮点、新举措、新目标,一起来了解。  面向各区域多学段培...

    时间:02-21
  • 秦刚:安全不是某些国家独享的专利,更不应由个别国家说了算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 郭超凯 黄钰钦)“全球安全倡议:破解安全困境的中国方案”蓝厅论坛2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方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  秦刚表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史所罕见的多种风险挑战,人类社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多重安全困境。“世...

    时间:02-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