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勇攀科技高峰 建设航天强国

2023-02-21 09:17:45

来源:人民日报

  2月9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实现首次“太空漫步”。1月21日,神舟十五号乘组3名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通过视频向祖国和人民送上新春祝福,这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迎来的第一个春节。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用时不到两年,我国完成了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空间站组装建造,建起一座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2022年中秋节前夕,我国科学家宣布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这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这样的重大成果正来自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

  行驶1921米!遥远的火星,天问一号环绕器正在进行环火星探测,“祝融号”火星车已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约1600GB。

  …………

  这些逐梦太空的不凡成就,见证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奋进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在2016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航天重大工程圆满实施,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实现航天技术由“跟跑”向“并跑”“领跑”发展,我国从航天大国加快向航天强国迈进。

  中国航天从地月系走向行星际,探索太空的范围更深更广

  “嫦娥”探月,开启月球探测新篇章。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着陆探测,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随着嫦娥五号采样返回,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圆满完成。如今,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嫦娥三号着陆器仍在工作,刷新着人类探测器月表工作时长的新纪录;在月球背面,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月面工作超过1480天;在科研一线,嫦娥五号带回的“最年轻”月壤,不断产出新成果……

  “祝融”探火,遥远火星镌刻中国印记。2021年5月15日,在经历了长达近7个月的“奔火”之旅、3个月的“环火”探测之后,天问一号“登火”成功,稳稳降落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天问一号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火星探测迈出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以火星探索为起点,我国在深空探索领域确定了下一个方向。

  “羲和”逐日,太阳探测“三步走”计划稳步推进。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太阳探测科学技术实验卫星“羲和号”,正式迈入空间探日时代。对于太阳探测计划的后续发展中国航天设计了分步实施的“三步走”计划,为太阳探测贡献中国方案。2022年10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对太阳开展观测。

  中国载人航天迈入新阶段,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空间站

  国家太空实验室“矗立”浩瀚太空,航天员驻留太空时间提高到半年,航天器太空交会对接时间缩短、航天员太空出舱活动频率加大……我国载人航天不断刷新纪录,中国空间站从规划一步步变为现实,成为“太空中最闪亮的星”。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神舟十三号任务率先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半年的新纪录。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成为中国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200天的航天员。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刘洋在出舱时感叹:“每前进的一小步,都是梦想的一大步,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

  距离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三次开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孩子们上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充满奇思妙想的太空授课,在亿万青少年的心里撒下科学和梦想的种子。

  从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到神舟十四号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在20个月内密集实施11次发射,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驻留,航天员乘组首次完成在轨轮换,突破掌握了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等8项关键技术,如期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太空筑梦”的稳扎稳打、连战连捷,在探索浩瀚宇宙的新征程上跑出了中国航天的“加速度”。

  中国航天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勇攀航天科技高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坚定道路自信,始终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以创新赢得发展先机。

  航天科技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空间科学研究捷报频传,利用“悟空”“慧眼”等科学卫星以及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平台,在暗物质粒子探测、黑洞和天文观测、微重力与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科学发现。关键技术攻关密集发力,120吨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和50吨级氢氧发动机研制成功,为后续运载能力的再次跨越奠定基础。新一代卫星有效载荷关键技术也相继取得突破,空间电推进系统、静止轨道毫米波/亚毫米波探测仪等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运载火箭能力有多大,太空探索舞台就有多大。从大型火箭长征五号的研制成功,到长征十一号首次成功实施海上发射;从长征八号的首飞,到长征七号甲的成功发射;从“一箭22星”的纪录,到越来越高频次的航天发射……10年来,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进入空间的能力显著增强。

  在轨运行应用卫星数量超过600颗,航天科技惠及民生的范围越来越广。北斗导航星耀全球,为超4万艘海洋渔船提供定位和短报文通信服务;“高分天眼”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风云卫星提供天气预报精准服务;通信卫星累计为国内1.4亿户家庭提供直播卫星电视服务……据统计,已有超过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实现转化,助力百姓美好生活。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中国航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面向未来,中国航天正在不断刷新中国高度。新一代载人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进入研制阶段。探月工程四期正式立项,“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任务都已规划,未来将继续实施行星探测工程,开展小行星探测取样、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重大工程任务和关键技术攻关。

  星空浩瀚,探索无垠。奋进新时代,中国航天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必将在太空中书写更多新传奇,实现更加恢弘壮丽的航天梦。(人民日报 记者 冯 华 余建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二十届二中全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  会议讨论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稿,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

    时间:02-21
  • 江西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孔发龙接受审查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江西省纪委监委消息:江西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孔发龙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江西省纪委省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孔发龙简历  孔发龙,男,汉族,1962年6月出生,江西鄱阳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  1983年8月至...

    时间:02-21
  • 台湾民众最爱凤梨馅中式喜饼 “咸甜味”受欢迎

      中新社台北2月21日电 关于台湾民众最喜爱的中式喜饼口味,最新发布的一项分析指出,各式馅料中,凤梨馅“拔得头筹”,配料则以麻糬人气最高。  综合联合新闻网、《中国时报》等台媒21日报道,在中华传统婚嫁风俗中,中式大饼是必备的婚庆礼仪用品,或作为聘礼、或分发给亲友,寓意幸福美满。时至今日,中式喜饼...

    时间:02-21
  • 【青听·两岸】台湾青年话两岸职场:狼性与小确幸,差异不断趋同

      来到大陆,他们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结识了新的朋友、凝聚了新的情感,感受到了同胞的热情和温暖。他们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沟通者”、正能量的“传播者”。两岸青年声音,你我共同倾听。中国新闻网特别推出《青听ㆍ两岸》融媒体栏目,共同记录两岸青年的真实声音。   中新网2月21...

    时间:02-21
  • 【青听·两岸】“登陆”多年,大陆哪些变化让台湾青年感触最深?

      来到大陆,他们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结识了新的朋友、凝聚了新的情感,感受到了同胞的热情和温暖。他们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沟通者”、正能量的“传播者”。两岸青年声音,你我共同倾听。中国新闻网特别推出《青听ㆍ两岸》融媒体栏目,共同记录两岸青年的真实声音。   中新网2月21...

    时间:02-21
  • 秦刚:《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展现中方守护全球安全的坚定决心

      2023年2月21日,外交部长秦刚出席“全球安全倡议:破解安全困境的中国方案”蓝厅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秦刚指出,中方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阐释倡议的核心理念和原则,明确重点合作方向和平台机制,展现中方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对守护全球安全的坚定决心。《概念文件》列出2...

    时间:02-21
  • 合肥公安交“刑侦答卷” “四升五降”背后的机制创新

      中新网合肥2月21日电 (记者 赵强)记者21日从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获悉,2022年,合肥公安刑侦部门打击犯罪工作取得“四升五降”(四升,即刑事破案数、刑事破案率、九类案件破案率、入户盗窃破案率同比分别上升;五降,即刑事案件发案、现行命案发案、八类案件发案、诈骗发案、电诈发案同比分别下降)的良好...

    时间:02-21
  • 丁奎岭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中新网2月21日电 据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微信消息,日前,中央批准:丁奎岭同志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林忠钦同志不再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2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召开教师干部视频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彭金辉同志到会宣布中央决定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嘉...

    时间:02-21
  • 聚焦基层 农工党开出医共体建设“良方”

    2023年2月21日《中国新闻》报版面。  【《中国新闻》报作者谭雨果报道】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是重大民生问题。一直以来,相关话题常常引发社会热议。近日,农工党中央《关于完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提案》被评选为全国政协2022年度好提案(60件)。对于这份优秀提案的产生、调研过程...

    时间:02-21
  • 【青听·两岸】追梦大陆 别样青春——台湾青年眼中的两岸职场

      来到大陆,他们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结识了新的朋友、凝聚了新的情感,感受到了同胞的热情和温暖。他们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沟通者”、正能量的“传播者”。两岸青年声音,你我共同倾听。中国新闻网特别推出《青听ㆍ两岸》融媒体栏目,共同记录两岸青年的真实声音。   中新网2月21...

    时间:02-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