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经济新方位·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2023-02-21 04:49:01

来源:人民日报

  选择丰富多样,保障得当有力,广大农民工——

  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经济新方位·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本报记者 申智林 张云河 王 者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环节。农民工是我国重要的就业群体,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不仅对稳就业大局至关重要,对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意义。

  新春伊始,农民工朋友纷纷返回或入职工作岗位。当前,他们有哪些就业创业新选择?各地又有哪些保障举措?本报记者分赴湖南、广西、河南三地进行了采访。

  湖南湘潭湘乡市——

  外出务工有出路

  早上8点刚过,旷丙春就和七八个工友一起,来到广东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的施工现场。他们的任务,是完成电网的电缆铺设和变压器安装。

  作为湖南省湘粤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外派广州参加城区电网配网改造施工的农民工,这是湖南湘潭湘乡市壶天镇崇溪村村民旷丙春第一次出省参与电力建设。

  “时间紧,任务急,今年不仅增加了农民工的录用,外派时间还比去年早了一个星期。”湘粤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经理陈耀剑说。

  湘乡市是电力建设劳务人才的聚集地。从上世纪60年代几支会爬电线杆子的业余电力施工队伍起步,逐渐发展出承接“农电改造”的专业包工队和乡镇电力企业,直至近年来,当地形成具有送变电工程总承包资质企业50余家,业务遍布20多个省份,带动近20万人就业,其中湘乡籍农民工就有近10万人。

  过去两年中,旷丙春作为电力建设劳务队伍的一员,主要在当地参加一些家庭水电安装工程。“年前听说今年的建设项目多,务工周期有保障,我就报名参加了1个月的培训,赶上了今春务工的‘首趟班车’。”旷丙春说。

  从节后用工情况看,早早进入工作状态的不只广东项目一处。“抢抓节后有利时机,我们在内蒙古参与承建的工程也在迅速推进。”陈耀剑说,首批20多名电力建设劳务人员已经到岗,最迟到3月初,第二批30人也会赶赴内蒙古。

  今年以来,各地清洁能源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速落地。“企业具备承装电力设施许可一级资质,从光伏发电、风电到大型输变电项目,获得的机会越来越多。”湘粤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才介绍,今年开年后企业新开工项目5个,分布在内蒙古、广东、海南、云南等地,对电力建设劳务队伍的需求更大了。“预计全年用工人数在1200人左右,同比提升20%以上。”

  为满足企业对劳务人员量质同步增长的需求,湘乡市通过与企业联手建立技能实训基地,推行“订单”“定向”“储备”等培训模式,针对在外施工、放假在家等不同群体工人就近就地开设培训班,方便农民工进一步提升就业能力。

  “通过就业培训,年前我顺利取得了‘高压电工作业’‘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两本证书。从一名电力建设普工到一名技术工,月收入有望从6000元增加至1万元。”即将奔赴内蒙古务工的泉塘镇鲜花村村民李其说。

  广西梧州藤县——

  家乡就业选择多

  “叮!”15日一早,广西梧州藤县翠河手套厂工人罗贻福收到短信提醒,“工资到账,有5000多元!现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

  43岁的罗贻福是藤县新庆镇新庆村人,曾在广东务工10多年,“过去我也是‘摩托大军’的一员。”

  啥叫“摩托大军”?上世纪90年代起,每个春节假期前后,大批农民工骑着摩托车返乡、返工。最多一年,经梧州东出口由广东进入广西的摩托车,高达25万辆。

  如今站在梧州东出口再看,已然没有了“摩托大军”的景象。除了高铁等交通方式越来越方便快捷,记者还在罗贻福身上看到当地农民工的新选择。

  罗贻福在外务工多年,卖过水果、开过车床。如今不再外出,到镇上的手套厂就了业,“务工不再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

  “家里老人上了年纪,孩子们也要上学,回来方便照顾。而且在外花销大,回来后压力小得多。”罗贻福说,手套厂离家不到3公里,按件计酬,午餐免费,工资从未拖欠。

  “在外务工学的本事,现在用得上。”备料、布局、上模、冲裁,开料车间里,罗贻福熟练地操作裁断机。“看起来简单,但我也是跟着深圳手套厂的老师傅学了好些年,才能熟练上手。”

  走在藤县的大街小巷,处处可以感受到县域经济的蓬勃活力。有许多返乡农民工像罗贻福一样选择进厂打工,还有不少人就近转岗成为新农人、配送员等。

  以新庆镇为例,高峰时约1/3的劳动力外出打工。“这些年,受益于纺织、六堡茶、龙眼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各类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和政策支持,镇里约5300人回乡就业,成为工业、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新庆镇党委书记钟仁奕说。

  今年,藤县出台一系列稳岗政策,打通企业用工和群众就业“最后一公里”。通过开展春风行动、招聘进镇村等活动,促进返乡劳动力供需精准对接。翠河手套厂业务厂长李济勇说:“系列利好政策为我们破解了用工难、稳工难。去年厂子产值3000多万元,今年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

  “如今,越来越多的工友在家乡找到了工作。新的一年我要更努力,让‘钱袋子’鼓起来!”罗贻福说。

  河南信阳平桥区——

  返乡创业助振兴

  手捏秸秆捋直,精心搓绳打结,再顺着焊接好的骨架编织……不多时,一匹“骏马”在河南信阳平桥区龙井乡南雷村村民张庭莲手中初现轮廓。一大早,空气中还透着微微寒意,南雷村工艺品制作车间内已是一片忙碌。

  “这个花瓶是今年主打的新产品。”有客户走进厂区,张庭莲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起身推荐产品。周边不少旅游景区有专人前来洽谈合作、购买产品。“秸秆工艺品美观耐看,我们想购买一批装点景区。”经营度假区的何建新专程从新乡赶来考察产品。

  原先200平方米的小厂房,如今已经发展为4000平方米的规模化车间,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年利润达到400多万元。“拖鞋、花瓶等新产品非常受欢迎。”复工复产没多久,张庭莲一连签下几个大订单:“人气涨了,信心足了,市场前景更好了。”

  张庭莲曾在深圳打工多年,收入不错,日子过得还算富足。但看到村里产业单一,乡亲们缺少致富门路,她萌生了返乡创业、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的念头。“一到农忙时节,村里到处是废弃的秸秆,咱干脆变废为宝,发展秸秆产业!”

  在张庭莲的推动下,村里创办起工艺品制作公司,利用秸秆等制作工艺品、生活用品。张庭莲又组织手工编织技艺培训,帮助村民学艺就业。废弃的秸秆,变成了南雷村村民手里的“香饽饽”。

  在特色产业的引领下,乡亲们的腰包日渐鼓了起来,南雷村人均收入达到1.18万元,张庭莲也被评为信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村民张平靠着编织秸秆,一个月就有2000多元的收入,“村里特色产业发展得好,生活更有奔头。”

  “开年经济势头强劲,咱得抓住机遇!”继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张庭莲一直在琢磨新点子:“围绕秸秆加工这个生态环保产业链,走农旅融合路线,让村里环境更美、村民腰包更鼓。”今年,张庭莲准备搭建农耕乐园,让田园变公园,同时发展农家乐、果蔬采摘等特色产业。

  近年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积极搭建平台,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制定20条财政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措施,加快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截至2022年底,投资总额达104.37亿元、带动就业10余万人。

  本期统筹:祁嘉润

  《人民日报》2023年02月21日第02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最高检:五年来,检察机关支持农民工起诉10.8万余件

      中新网2月21日电 最高检21日举行“做强新时代民事检察”新闻发布会,介绍五年来检察机关创新加强民事检察工作的主要情况。  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在发布会上介绍,五年来,全国检察机关依法支持起诉16万多件,其中支持农民工起诉10.8万余件。2021年11月,最高检以民事支持起诉为主题,发布第三十一批指导...

    时间:02-21
  •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实重大发展战略,开创事业新局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评论员观察)  ——落实重大发展战略,开创事业新局③  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沿海地区踊跃创新,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北振兴蓄势待发,边疆地区兴边富民。”在黄土高原,村民点击鼠标就能让陕北特产走向全国;在大别山区,红薯经由先进设备变身红薯条、冰激...

    时间:02-21
  • 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

      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人民观点)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①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作出...

    时间:02-21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攥紧中国种子 端稳中国饭碗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海南考察南繁科研育种工作,小小的种子在总书记心里的分量始终是沉甸甸的。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新时代育种人在新征程上不断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

    时间:02-21
  • 奋进的春天|借水陆空铁全面出山,乘开局之势开放大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准确把握今年经济工作部署要求,敢担当,善作为,察实情,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实现今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奋进的春天,贵州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以通道破题开路。新建贵阳至南宁铁路全...

    时间:02-21
  • 外交部发言人:向战场源源不断提供武器的是美方而不是中方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记者董雪)针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关于中俄关系和乌克兰危机的言论,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0日强调,向战场源源不断提供武器的是美方而不是中方。中方将继续坚定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和平一边,为推动局势缓和降温发挥建设性作用。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

    时间:02-21
  • 外交部长秦刚:安全不应由个别国家说了算

      蓝厅观察丨外交部长秦刚:安全不应由个别国家说了算  今天(21日),中方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文件阐释了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理念和原则,明确了重点合作方向和平台机制。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以“全球安全倡议:破解安全困境的中国方案”为主题的蓝厅论坛上,外交部长秦刚表示,《概念文件》展现了...

    时间:02-21
  • 一图速览《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

      2月21日,外交部举办蓝厅论坛,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  制定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对帮助国际社会全面深入理解倡议、积极参与倡议合作,推动倡议早日落地见效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有哪些主要内容?一起来看——  记者:成欣、曹嘉玥...

    时间:02-21
  • 一名军士的“成才观”

      决定一个人最终高度的,往往不是起点,而是人生拐点  宣读喜报,身披绶带,送挂牌匾……今年春节,王福康的家门口锣鼓喧天、人声鼎沸,送喜报的热闹让节日氛围格外浓厚。  家乡父老的掌声和祝福,让王福康感到光荣与自豪。王福康家的客厅书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奖杯和荣誉证书,这些是他多年来勤奋努力的结...

    时间:02-21
  • 【走进区域看发展】打通办税“最后一公里”,群众少跑千万里

      中新网重庆2月21日电(刘欢)只用一张身份证识别,就能进行税费申报、证明开具等业务,不再线下跑断腿……这个中心是如何打通跨省办税“最后一公里”的?  近日,在“走进区域看发展·川渝奋楫谱新篇”网上主题宣传活动中,中新网了解到,2021年10月,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成立,这是川渝高竹新区积极...

    时间:02-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