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透视全国“最缺工”职业排行

2023-01-20 11:28:0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题:透视全国“最缺工”职业排行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姜琳、邵鲁文、黄兴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引发广泛关注。在我国就业总量压力犹存的背景下,一些领域缺工意味着什么?包含哪些深层次的就业矛盾?“新华视点”记者在多地进行了采访。

  制造业等岗位长期招人难,快递物流业等近期用工缺口加大

  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有41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如汽车生产线操作工、车工、焊工;有30个属于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如营销员、快递员、餐厅服务员;还有23个属于专业技术人员。

  “这些岗位一直很难招人,排行中大部分缺工岗位多年都没变。”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公共就业服务局副局长于砚华说。

  与2022年第三季度相比,第四季度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汽车行业相关岗位缺工较为突出,多个技术岗位新进排行,汽车生产线操作工位列排行前十。

  重庆一家汽车制造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春节前后正是汽车行业生产旺季,目前上年订单仍未完全消化,还有大量车辆等待交付;今年一季度订单仍较旺盛,春节期间将组织员工持续生产。

  “作为汽车上游行业企业,我们的订单排到了春天。春节前面临用人缺口,估计春节后用工需求会更大。”山东汽车弹簧厂淄博有限公司招聘经理韩建伟说。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经开区近日举办的“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活动中,前来招人的大多是急需复工达产满产的生产企业,提供的103个岗位涉及机械加工、操作工、销售等20余个工种。

  此外,快递物流行业用人需求明显增加,采购员、邮件分拣员本季度新进排行,快件处理员、装卸搬运工、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职业缺工程度加大。

  据于砚华介绍,2022年12月份以来,企业招聘需求明显回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供需两旺。

  专家也表示,近期相关行业用人需求增加、缺口加大,一定程度反映了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带来的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和经济加快回暖、消费逐渐复苏。

  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一边招工难一边就业难

  在就业总量压力下看“最缺工”排行,则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一些岗位长期缺人;另一方面,部分大龄劳动者、高校毕业生等依然面临就业难题。

  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看来,缺工岗位主要缺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一线员工和部分专业技术人员。

  “对高校毕业生来说,这类岗位在收入报酬、劳动条件、劳动强度等方面不具吸引力。与此同时,企业对人才的年龄、实际工作能力等要求又越来越高,最终形成供求错位,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长期并存。”莫荣说。

  齐鲁人才研究院副院长李召华表示,随着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劳动力供给趋紧,近年来,包括工厂一线操作工、餐厅服务员、快递员等在内的年轻普工,在招聘市场很受欢迎。但由于技能要求较低,淡旺季收入波动大,人员流动性很大。再加上有些年轻人不愿从事简单重复劳动,导致这些行业持续缺工。

  “公司预计春节后用工缺口会在1100人左右,届时计划到云南、贵州等地进行招聘。”上述重庆汽车制造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这几年不少制造企业都面临用工方面的挑战,大家也在加快迈向智能制造,推进“机器换人”。

  莫荣表示,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对传统低端制造业提质升级,提供更多符合劳动者需求的高质量就业岗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专家表示,相关政策举措的推出将大力提升产业发展和岗位供给水平,增强就业吸引力,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薪资待遇和稳定的就业环境。

  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

  破解就业结构性难题,企业要做出调整,劳动者也要大力提升技能水平,在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也更好匹配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与高质量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说。

  数据显示,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已超过6000万人。但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还不到30%,与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能达到70%至80%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因此,我国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长期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达到2以上。

  一家大型制造企业负责人坦言:“这两年转型升级加快,企业最缺的是智能时代的产业工人,即既懂计算机又懂操作的,但现在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与企业需求脱节。”

  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围绕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环节,提出了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政策举措。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等五方面重点工作,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表示,2023年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促进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着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一系列举措已经在路上。要建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通过对接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促进人才顺畅流动、优化配置。”李长安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康复期如何用好中医药?中医药在重症救治中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题:康复期如何用好中医药?中医药在重症救治中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信息显示,当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医疗救治总体平稳有序,日常的诊疗服务在逐步恢复。  最近,有关部门连续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问答(...

    时间:01-20
  • 重磅微视频《过年|回家的路》

      除夕和春节,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大家都能欢欢喜喜过好年。——习近平好久没回家了一句明年见始终没能兑现漂泊越久就越想家再苦再累也还有家我们用尽一生去走自己的路但家的方向从未改变家就是回来再晚都为我们亮着的一盏灯是无论去往何方都...

    时间:01-20
  • 东西问·解码兔年 | 赵燕林:千年壁画“三兔共耳”缘何闻名中西?

      编者按: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中国传统的兔年春节将至,历经疫情考验的人们心怀希冀。自2023年1月18日起,中新社“东西问”专栏特推出“解码兔年”系列稿,探究春节文化、“双立春”等的意涵与影响。  中新社敦煌1月...

    时间:01-20
  • 赠台大熊猫“圆圆”与女儿“圆仔”“圆宝”春节将轮流与游客见面

      中新社台北1月20日电 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和“圆圆”的小女儿“圆宝”日前完成独立生活训练,即将到来的春节期间,已满2岁零6个月的“圆宝”将和妈妈“圆圆”、姐姐“圆仔”轮流与游客见面。  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等台媒报道,台北市立动物园20日对外发布新闻稿介绍,大熊猫是独居动物,幼仔长成...

    时间:01-20
  • 全国双拥办组织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春节专项慰问活动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2023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全国双拥办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组织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春节专项慰问活动,为边海防官兵送去节日问候,营造全社会关心国防、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推动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情系边海防...

    时间:01-20
  • 秦刚同印尼外长蕾特诺通电话

      2023年1月20日,外交部长秦刚同印度尼西亚外长蕾特诺通电话。  秦刚说,印尼是东盟主要国家,也是“一带一路”重要合作伙伴。当前,中印尼双边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我愿同你一道,遵循两国元首战略指引,推动中印尼命运共同体不断走深走实。中方鼓励更多优质中国企业赴印尼投资兴业,希望印尼提供更多安...

    时间:01-20
  • 官宣!2023年总台春晚节目单出炉

    寅虎辞旧岁,卯兔报春来。突显“欢乐吉祥、喜气洋洋”总基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正式发布。1月21日20:0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与您相约,难忘的除夕夜,共同迎来开心的新一年。...

    时间:01-20
  • (新春见闻)大陆台生林宫范的别样春节:在旅行中探索

      中新社北京1月20日电 题:大陆台生林宫范的别样春节:在旅行中探索  作者 陈建新 李雪峰  “走到北京的胡同,走进紫禁城里,感觉就像跨越了时代,回到历史中。”就读于郑州大学的台湾学生林宫范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聊起参访经历,脸上满是兴奋之情。  2022年的最后一天,在结束重庆之旅后,林...

    时间:01-20
  • (新春见闻)台湾女婿下厨年夜饭:平衡南北风俗 涵养年的气味

      中新社北京1月20日电 题:台湾女婿下厨年夜饭:平衡南北风俗 涵养年的气味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癸卯新年,台湾青年林致远一家仍选择在大陆过春节。三口人决定回女方老家河北保定,林致远拿手的台湾料理是老丈人一家年夜饭的期待。  2011年,林致远辞去台湾上市企业的特助工作来到杭州创业,将台湾一...

    时间:01-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