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坚持就是胜利 奋斗创造奇迹(观象台)

2023-01-11 05:56:08

来源:人民日报

  开好局、起好步,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笃定信心、稳中求进,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时光的指针划进2023年。

  岁首回眸过去一年,三重压力叠加,超预期因素突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宽幅震荡,全球粮食能源发生严重危机,抗疫大战惊心动魄,干旱山火令人揪心……考验是罕见的,困难是空前的,中国经济在持续承压中砥砺前行,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一番话引发广泛共鸣:“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

  信心从哪儿来?鉴往知来,过去一年诸多采访故事里,隐藏着答案。

  走访城镇乡村,我们见证追梦人孜孜不倦,点点星火汇聚成炬。56岁航天员邓清明,甘当替补,不辍训练,近25年坚守终迎飞天时刻;86岁育种专家盖钧镒,一甲子献给一颗豆子,推动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创下60多年来新高,大豆自给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还有千里驰援义无反顾的快递小哥、复工复产一丝不苟的大国工匠、援企纾困争分夺秒的基层公务员、抱团取暖出海抢单的企业家、降本增效苦熬寒冬的创业者……

  采访本上的每一处细节、每一张面孔,折射中国经济韧性。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奋斗不息。发展是第一要务。亿万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万众一心凝聚的强大合力与巨大潜力,正是中国经济攻坚克难的强大底气。

  调研工地车间,我们见证弄潮儿笃行不怠,创新大潮澎湃涌动。仰望苍穹,“神舟”问天,“嫦娥”耕月,全球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开启验证飞行;遥看江海,“华龙一号”全面投运,深中通道凌波踏浪,白鹤滩绿电7毫秒“闪送”2000余公里;俯瞰大地,5G“县县通”,“复兴号”上高原,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增至45个……

  镜头里的每一个震撼、每一串数据,彰显中国经济活力。愈是形势复杂,愈要坚定信心。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持续迭代,确保补链、固链、强链步步稳健,才能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与优势。产业体系持续增强的综合实力与竞争能力,正是中国经济逆势突围的坚实之基。

  直击堵点难点,我们见证赶考者躬耕不辍,改革开放步稳蹄疾。广西河池,完成开办公司申请手续仅约半小时,创业者杜荣中点赞,“政府费心,创业放心”;甘肃平凉,拿到土地承包证,静宁县农民邹颜龙坦言,“土地确权好,农民有依靠”;上海,第五届进博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创历史新高,“进博会让我们发现更多中国机遇”成为外商共识……

  录音笔中的每一场对话、每一次研讨,展露中国经济潜力。越是压力重重,越要头脑清醒。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止步,消除更多梗阻、冲破更多束缚,才能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市场主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改革开放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与蓬勃活力,正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经历过隆冬的人,更珍惜春日暖阳;穿越过风浪的人,才有弄潮的气魄。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磨难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今天的中国,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挑战前所未有,任务艰巨繁重,但是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决心和信心所在。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笃定信心、稳中求进,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田垄里总有灵性,城市中总有激情,人世间总有温情,坚持就是胜利,奋斗创造奇迹,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2022年完成的这件事,让我们向“星辰大海”又进一步

      中国空间站系统研发团队:天宫筑成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彭丹妮  发于2023.1.9总第1076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2022年度科技人物 中国空间站系统研发团队   获奖理由  2022年,中国空间站在轨完成三舱“T”字基本构型,首次实现六名航天员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遨游苍...

    时间:01-11
  •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人民观点)   ——铆足干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本版...

    时间:01-11
  • 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2023开年增进民生福祉一线观察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题: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2023开年增进民生福祉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回顾2022年,面对疫情多发散发和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织牢。2023年,更多务实举措将为人民幸福持续加力。  新年伊始,记者走访基层一线发现,各地在更多方面、更...

    时间:01-11
  • 安徽省纪委监委驻省农信社纪检监察组原组长许维彬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安徽省纪委监委驻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纪检监察组原组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党委委员许维彬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安徽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安徽省委批准,安徽省纪委监委对省纪委监委驻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纪检监察组原组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党委委员许维彬严重违...

    时间:01-11
  • 公安部: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

      中新网1月11日电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微信公众号消息,据公安部统计,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其中汽车3.19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5.0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64亿人。2022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478万辆,新领证驾驶人2923万人。资料图:12月22日,北京市东三环路上车流密集。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时间:01-11
  • 粉丝接机致机场拥堵 涉事明星余景天致歉

    新京报讯 1月11日凌晨,余景天就粉丝接机致机场拥堵一事致歉:深感愧疚和自责,保证以后会坚决杜绝这种情况发生,也会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和指正。致歉全文如下:大家好,我是余景天。对1月4日在虹桥机场发生的拥堵事件,我深感愧疚和自责,也给现场的警察同志、工作人员和旅客道歉,对不起给大家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事件发生之后...

    时间:01-11
  • 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阔步迈进 奋力谱写新时代网信事业发展新篇章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我国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  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数字贸易;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

    时间:01-11
  • 如何打造北京演艺新空间?民建北京市委这些调研成果将上会

      【《中国新闻》报记者刘军报道】1月10日,民建北京市委召开2023年北京市两会媒体通气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民建北京市委深入调研共形成调研成果240余篇,其中13篇重点调研报告将转化为民建北京市委参加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各类提案和发言。  民建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李申虹代表民建北京市委...

    时间:01-11
  • 台湾国学教授定居合肥十年: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让生活充实

      中新社合肥1月11日电 题:台湾国学教授定居合肥十年: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让生活充实  作者 张俊 储玮玮  “两岸同根同源,文化一脉,分不开割不断。”今年74岁的台湾国学教授朱荣智来到合肥已经十年,长期的两岸交流经历,让他对大陆有着深切的情感。  朱荣智出生在台湾新竹,自小家境贫寒的他刻苦学习...

    时间:01-11
  • 从“各干各的”到“互融互通”——湖南长株潭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观察

      优势区域走在前|从“各干各的”到“互融互通”——湖南长株潭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观察  新华社长沙1月10日电 题:从“各干各的”到“互融互通”——湖南长株潭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白田田、刘芳洲  “我需要包装设计,你那边可以做吗?”最近,长沙互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欧阳...

    时间:01-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