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国高端科技智库研究提出未来产业发展“路线图”

2023-01-08 20:51: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如何把握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历史机遇,统筹处理好科技和产业、传统和新兴、国际和国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长期以来在科技界、产业界备受关注。

  作为中国高端科技智库,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历时两年多研究提出“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的具体“路线图”,其成果专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8日下午在北京正式发布。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院长潘教峰研究员指出,紧紧围绕当前的形势找准问题,谋定而后动精准施策,仍然需要高端智库发挥平台作用,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该院最新出版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分为总论、战略篇、产业篇、未来篇、模式篇和地方篇共24章,各篇之间贯穿机理分析、影响分析、政策分析、方案设计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涵盖收集数据、揭示信息、综合研判、形成方案四个环节。

  潘教峰强调,2023年产业科技研究工作要重点关注三个问题:一是要关注产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问题;二是要关注建立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加大政策创新力度;三是要立足国际国内双循环,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扩大自贸“朋友圈”,为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外部环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作序表示,新书是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成果,可为读者深入理解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为科研机构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创新企业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方向布局,以及各级政府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提供有益借鉴。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透露,在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路线图”研究专著的基础上,该院还将通过其新成立的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部进一步发挥平台和桥梁作用,汇聚产业界、科技界等专家智慧,共同为中国未来产业发展、为推动中国产业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发挥力量。

  当天举行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新书发布暨未来产业研讨会上,张晓强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江苏省未来网络研究院副院长黄韬,深圳理工大学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先恩,腾讯杰出科学家、量子实验室负责人张胜誉,还分别做特邀报告,围绕未来产业发展战略政策和重点领域,进行前沿化、专业化的分享与研讨。(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152.5万人参加2023年国考 二十大报告、北京冬奥会等时事热点入考题

      152.5万人昨日参加国考   二十大报告、北京冬奥会等时事热点入考题  本报讯(记者 解丽)昨日,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7个城市、66863个考场同时举行。而据国家公务员局消息,共194.8万考生考前进行了报名确认、152.5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78.3...

    时间:01-09
  • 他们守护着一条地图上搜不到的铁路

    原标题:“做好本职工作也是圆梦”他们守护着一条地图上搜不到的铁路航天发射和铁路运输,这听起来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个特殊的地方,这两件事却联系在了一起。在这里,有一条在地图上搜索不到的航天铁路,它建造于64年前,它是我国的航天器通过铁路运输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唯一通道,这条铁路也见证...

    时间:01-09
  • 国考笔试结束 152.5万人参加考试 考录比约为41:1

    原标题:国考笔试结束 152.5万人参加考试 考录比约为41:1据国家公务员局消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于1月8日在全国287个城市、66863个考场同时举行,共194.8万考生考前进行了报名确认、152.5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78.3%,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41:1,有20.9万名监考、...

    时间:01-09
  • 实拍春运首日火车站!

    1月7日是春运第一天我们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一个个别样的瞬间今天,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平安回家北京南站回家的路更温馨1月7日,2023年春运的第一天,距离农历新年还有半个月的时间。7时左右,天刚蒙蒙亮,北京南站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旅客们拉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箱、拎着五颜六色的礼品袋,有序经过安检通道走进候车大厅。春...

    时间:01-09
  • 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人民观点)

      经济运行是个不断演化的动态过程,宏观政策的制定实施必须兼顾当前与长远,既要精准有力又要合理适度  有针对性地部署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有助于我们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计划加快剑黎高速公路等一批着眼...

    时间:01-09
  • 钟声:谬论改变不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国际投资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一些西方媒体无视中国防疫政策调整给中国和世界经济带来的利好因素,毫无根据地唱衰中国经济。这些荒谬论调丝毫改变不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也阻挡不了各方同中国加强互利共赢合作的大势  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近日全面投产发电...

    时间:01-09
  • 2022年检察机关起诉涉黑恶犯罪1.4万人

    记者从1月8日召开的全国检察长会议上获悉,2022年,检察机关切实把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融入日常检察工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起诉涉黑恶犯罪1.4万人;积极推进网络依法治理,起诉利用网络实施诈骗、赌博等犯罪23.7万人。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2022年检察机关持续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起诉破坏环...

    时间:01-09
  • 新进展!魏晋时期大型水道遗迹被发现

    记者日前从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获悉,河南汉魏洛阳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发现魏晋时期大型水道遗迹,目前发掘总长度超过80米。该发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水利工程的成熟技艺,以及当时国家都城对水资源利用和环境改造的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副队长郭晓涛介绍,2021年起,考古队对...

    时间:01-09
  • 谋划育人用人新战略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擘画光明未来,引领时代航程,指导实践伟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报告中的这些观点论断,为新时代高校汇聚英才,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

    时间:01-09
  • 2023,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发挥更大作用

      □ 本报驻俄罗斯 韩国 斯里兰卡记者 张春友 王刚  陈润泽  地缘冲突、单边主义暗涌、疫情延宕,让2022年的世界充满颠簸动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中国胸怀天下,勇毅前行,应变局、解困局、创新局,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方案,...

    时间:01-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