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人民观点)

2023-01-09 06:12:47

来源:人民日报

  经济运行是个不断演化的动态过程,宏观政策的制定实施必须兼顾当前与长远,既要精准有力又要合理适度

  有针对性地部署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有助于我们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计划加快剑黎高速公路等一批着眼长远发展的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在湖南,株洲市聚焦13条新兴优势产业链精准发力,进一步围绕新兴产业落子布局;在天津,自贸试验区抓紧制定促进外商投资的最新措施,打造规范透明的监管体系……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在出台经济政策时,既立足当前解难题、稳经济,更放眼长远谋布局、求实效,为未来发展添薪蓄力,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经济运行是个不断演化的动态过程,宏观政策的制定实施必须兼顾当前与长远,既要精准有力又要合理适度,既要着眼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又要有利于实现更高质量、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个统筹”,其中一条就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强调既要做好当前工作,又要为今后发展做好衔接。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要更加注重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短期和中长期任务相贯通、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相统筹的科学工作方法。

  当前和长远是辩证的统一,互为条件、相辅相成。落实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强调“既要狠抓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实现“双碳”目标,指出“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化解当前突出矛盾入手,从构建长效体制机制、重塑中长期经济增长动力着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之作为一个重要的方法论。新时代这十年,从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到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再到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们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统筹把握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量稳质增。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在着眼当前重点难点问题的同时,加强中长期战略谋划,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有针对性地部署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有助于我们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回望过去一年,我们宏观调控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新基建和高技术产业成为扩大投资的重点。统计显示,2022年1至11月份,在基础设施中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8.7%,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9%。具有前瞻性的宏观政策,不仅有助于稳住经济大盘,也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后劲。新的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我们更要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牢牢夯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我们既要葆有历史的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既要有干事创业的热情,又要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才能脚踏实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实打实的举措有效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积极凝聚各方力量,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和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责任在心,呼唤踔厉奋发、勇往直前。既谋划长远、重塑中长期发展动力,又干在当下、化解突出矛盾,我们一定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把中国经济的潜力更加充分释放出来,交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发展答卷。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伟大的情怀——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主题活动”成功举办

      中新网天津1月9日电 (王在御 刘燕)1月8日,由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与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文艺频道联合主办的“伟大的情怀——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主题活动”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瞻仰厅成功举办,津云App进行实时现场直播。图为京剧马派老生演员魏以刚讲述周恩来与马连良背后的故事。 ...

    时间:01-09
  • 提振信心在行动丨海南:打造旅游产业多元化 玩出“阳光”“沙滩”新花样!

      新年伊始,海南省旅游业迎来“开门红”。海南三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新产品、推出新玩法、提供新服务,打造多元化、个性化旅游产品,激活和促进旅游市场经济增长。《提振信心在行动》看海南如何打造旅游产业多元化,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

    时间:01-09
  • 中国气象局介绍《2021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

      中新网1月9日电 9日,中国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气象局科学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就《2021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总第11期)》有关情况作了介绍。  9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21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总第11期)》。张兴赢介绍,这是中国气象局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决策服务产品,与联合国世界...

    时间:01-09
  • 确保疫情防控转段平稳有序

      “乙类乙管”正式实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  确保疫情防控转段平稳有序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⑭】  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当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围绕“乙类乙管”实施后的变化以及刚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

    时间:01-09
  • 宁夏:确保中医药在新冠病毒感染救治中全程覆盖

      中新网银川1月9日电 (记者 杨迪)记者9日从宁夏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日前,宁夏印发《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确保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医药全面使用、全程覆盖。  《方案》提出,...

    时间:01-09
  • 国内首部!上海发布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白皮书

      近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正式发布国内首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白皮书——《上海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报告(2018-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系统全面总结上海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据介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将依据《报告》成果,对全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施...

    时间:01-09
  • 中国气象局: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7.67%

      中新网1月9日电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宋善允9日介绍,中国气象局在101个大城市开展内涝气象风险监测预警业务。建成汇集了17个部门82类预警信息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终端服务矩阵,可在3至8分钟内到达应急责任人。面向150万快递小哥、200万卡车司机提供定制化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公众覆...

    时间:01-09
  • 社保“缓返补”为企业减负超2700亿元

      政策见效快,帮扶成效显,截至去年11月底——  社保“缓返补”为企业减负超2700亿元  核心阅读  去年,社会保险“缓返补”一揽子政策为稳定市场、稳定就业发挥重要作用。政策落地快,企业得实惠,经营运转就有了更大空间,稳岗留工更有保障。  为稳市场主体稳就业,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了社...

    时间:01-09
  • 新冠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 家庭、学校、公共场所消毒怎么做?

      随着国家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依据新冠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

    时间:01-09
  • 辉瑞新冠药未入医保,"报价太高"

    国家医保局网站8日消息,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工作于1月8日正式结束。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管理司负责人介绍了新冠治疗药品参与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有关情况。今年,共有阿兹夫定片、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下文简称“Paxlovid”)、清肺排毒颗粒3种新冠治疗药品通过企业自主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

    时间:01-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