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江苏无锡用足“绣花”功夫 绣出城市品质品位

2023-01-08 20:42: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无锡1月8日电 (记者 孙权)“一座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城市,一定是细微处特别见精神、特别有韵味的城市。”1月8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式上,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表示,围绕民众对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更高要求,无锡必须用足“绣花”功夫,绣出城市品质品位、绣出市民“会心一笑”。

  当前的城市发展,人们对绿色、舒适、美丽、智慧、人文等品质的需求更加凸显。作为有着“太湖明珠”美誉的江南名城,无锡此前率先发布了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三年行动计划。

  根据计划,到2024年,无锡力争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城市路更洁、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环境更宜居、生态更优越、城市更文明,“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城市品牌日益彰显。

  无锡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一直以来,这座城市给世人的印象是“经济强、百姓富”。

  其实,在生态环境、城市面貌方面,无锡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里虽然产业发达、工厂林立,但其自然禀赋与人文底蕴与国内知名旅游城市相比,并不落下风。

  杜小刚介绍,去年无锡实施年度投资超百亿元治太项目,全面推进“两河”整治提升工程示范段建设,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PM2.5平均浓度创近年最好水平,完成净增造林、森林抚育、修复湿地超4万亩,蓝天绿水青山的色彩更加绚丽;一体推进城市更新、打造最干净城市和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新建改建一批公园游园、城市客厅。

  “我们要在城乡建设中创造惬意、要在绿色生态中涵养诗意、要在文明实践中传递善意。”杜小刚说,无锡始终关注“人”这个最核心要素,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统筹推进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历史文脉保护和打造最干净城市行动,推出更多能够席地而坐、移步换景、自在有趣的城市公共空间,增添城市烟火气,增强民众获得感。

  以建设“美丽无锡”为目标,无锡将拿出“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的决心和定力,认真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让“抬头无锡蓝、四顾生态绿”成为城市的鲜明特征。

  此外,无锡还将全面推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行动计划,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将文明镌刻在城市精神最深处、浸润于美好生活底色中,让自信和友善写在每个人脸上,把关怀和爱心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无锡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目的就是在提升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无锡、爱上无锡。

  “对全市108余万户市场主体‘一碗水端平’,对企业各类困难诉求‘一条龙服务’,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如鱼得水’的最佳营商环境……”杜小刚表示,在加快展现现代化建设的优美姿态基础上,无锡将在全社会营造尊崇知识、尊崇人才、尊崇创造的浓厚氛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打好太湖湾科创带、太湖实验室、太湖人才计划等科创“太湖牌”。(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152.5万人参加2023年国考 二十大报告、北京冬奥会等时事热点入考题

      152.5万人昨日参加国考   二十大报告、北京冬奥会等时事热点入考题  本报讯(记者 解丽)昨日,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7个城市、66863个考场同时举行。而据国家公务员局消息,共194.8万考生考前进行了报名确认、152.5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78.3...

    时间:01-09
  • 他们守护着一条地图上搜不到的铁路

    原标题:“做好本职工作也是圆梦”他们守护着一条地图上搜不到的铁路航天发射和铁路运输,这听起来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个特殊的地方,这两件事却联系在了一起。在这里,有一条在地图上搜索不到的航天铁路,它建造于64年前,它是我国的航天器通过铁路运输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唯一通道,这条铁路也见证...

    时间:01-09
  • 国考笔试结束 152.5万人参加考试 考录比约为41:1

    原标题:国考笔试结束 152.5万人参加考试 考录比约为41:1据国家公务员局消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于1月8日在全国287个城市、66863个考场同时举行,共194.8万考生考前进行了报名确认、152.5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78.3%,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41:1,有20.9万名监考、...

    时间:01-09
  • 实拍春运首日火车站!

    1月7日是春运第一天我们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一个个别样的瞬间今天,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平安回家北京南站回家的路更温馨1月7日,2023年春运的第一天,距离农历新年还有半个月的时间。7时左右,天刚蒙蒙亮,北京南站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旅客们拉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箱、拎着五颜六色的礼品袋,有序经过安检通道走进候车大厅。春...

    时间:01-09
  • 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人民观点)

      经济运行是个不断演化的动态过程,宏观政策的制定实施必须兼顾当前与长远,既要精准有力又要合理适度  有针对性地部署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有助于我们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计划加快剑黎高速公路等一批着眼...

    时间:01-09
  • 钟声:谬论改变不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国际投资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一些西方媒体无视中国防疫政策调整给中国和世界经济带来的利好因素,毫无根据地唱衰中国经济。这些荒谬论调丝毫改变不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也阻挡不了各方同中国加强互利共赢合作的大势  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近日全面投产发电...

    时间:01-09
  • 2022年检察机关起诉涉黑恶犯罪1.4万人

    记者从1月8日召开的全国检察长会议上获悉,2022年,检察机关切实把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融入日常检察工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起诉涉黑恶犯罪1.4万人;积极推进网络依法治理,起诉利用网络实施诈骗、赌博等犯罪23.7万人。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2022年检察机关持续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起诉破坏环...

    时间:01-09
  • 新进展!魏晋时期大型水道遗迹被发现

    记者日前从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获悉,河南汉魏洛阳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发现魏晋时期大型水道遗迹,目前发掘总长度超过80米。该发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水利工程的成熟技艺,以及当时国家都城对水资源利用和环境改造的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副队长郭晓涛介绍,2021年起,考古队对...

    时间:01-09
  • 谋划育人用人新战略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擘画光明未来,引领时代航程,指导实践伟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报告中的这些观点论断,为新时代高校汇聚英才,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

    时间:01-09
  • 2023,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发挥更大作用

      □ 本报驻俄罗斯 韩国 斯里兰卡记者 张春友 王刚  陈润泽  地缘冲突、单边主义暗涌、疫情延宕,让2022年的世界充满颠簸动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中国胸怀天下,勇毅前行,应变局、解困局、创新局,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方案,...

    时间:01-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