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国涉外法治有何新气象?

2023-01-07 16:15: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7日电 题:中国涉外法治有何新气象?

  中新社记者 张素

  “十年来,中国司法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实现新跃升。”6日举行的全国法院工作会议有此判断。

  从依法审理案件,到完善规则体系,再到推动国际合作,中国涉外法治呈现新气象。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中国司法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直观反映在裁判上。

  此次会议提到了多个标志性案件,包括依法审理“章公祖师”肉身坐佛像案,依法审理“加百利”轮海难救助合同案、“尼莉莎”轮扣押案、“天使力量”轮船员劳务纠纷案等海事案件。

  去年7月,福建法院依法妥善审理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第一案“章公祖师”案,判令外籍被告人返还因被盗而流失海外的宋代肉身佛像。不少学者表示,该判决具有“标杆性、突破性、开创性”,维护了中国受害者对于被盗文物的所有权。

  另一方面,境外当事人主动选择中国法院管辖的案件日益增多,中国法院判决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承认和执行。数据显示,中国各级法院受理的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已从2013年的1.48万件,增长到2021年的2.73万件,涉及当事人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新规,今年1月1日起,第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原则上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更多法院可依法受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负责人表示,这将便利中外当事人诉讼,维护其合法权益,并提升审判质效。

  不仅以法治现代化成果推进司法裁判,中国也在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2013年以来,参加10项国际公约的履约审议、11项国际公约及示范法的谈判、40余项双边及多边司法协助协定的谈判,“推动国际法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方还推动建立诉讼与仲裁、调解有机衔接的“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联席主席袁国强认为,这是独特而创新之举,不单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权和意愿,也能贴合国际上日益受欢迎的混合争议解决模式。

  与此同时,更多来自中国的法治人才登上国际司法舞台。去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高晓力、孙祥壮分别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联合国争议法庭法官。两个法庭均是联合国内部司法系统的重要机构,此次当选填补了中国法官在联合国内部司法系统任职的空白。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方乐表示,这表明中国司法在涉外法治竞争中取得一定优势,中国法官的司法能力获得国际认可。此举有助于联合国内部司法系统实现更高质量运转,促进公平正义。

  从更大范围来看,中国推动国际司法合作成果颇丰。

  近十年间,相关部门举办57期国外法官研修班,培训了63个国家和地区的1277名司法官员。世界执行大会上海宣言、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乌镇宣言、世界环境司法大会昆明宣言等文件接连达成,为促进国际司法合作和世界法治发展作出了贡献。

  面向未来,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愈发关键。这场全国法院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更加关注涉外法治工作的前瞻谋划和战略布局、更加关注国内司法裁判的涉外因素和国际影响等。会上还就下一步完善涉外涉海法律适用规则体系,推进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国际金融司法中心和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等作出部署。

  外界认为,通过创新国际法话语、培育高水平人才等切实举措,中国涉外法治工作还将更有作为。(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政法机关推进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题: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政法机关推进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新华社记者刘奕湛  平安,民之所盼、发展之基。  近年来,政法机关忠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从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谋划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努力创造让人民群众安业、安居、安康...

    时间:01-08
  • 农村地区救治能力如何加强?重点医疗物资怎样保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

      新华全媒+|农村地区救治能力如何加强?重点医疗物资怎样保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题:农村地区救治能力如何加强?重点医疗物资怎样保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张泉  农村地区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

    时间:01-08
  • 驻华使节:中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十分及时、必要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题:驻华使节:中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十分及时、必要  新华社记者马卓言、冯歆然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6日面向外国驻华高级外交官举办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13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或高级外交官出席。使节们赞赏中方积极支持和帮助国际社会应对疫情挑战,认为中国优化调...

    时间:01-08
  • 2023年度国考今举行:拟招3.7万人,近260万人报考

      中新网北京1月8日电(刘欢)今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将举行,本次国考计划招录3.71万人,近260万人报名过审,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0:1。资料图:2021年11月28日,江西南昌,考生们在查看考场安排表 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近260万人报名过审 平均竞争...

    时间:01-08
  • 1月8日零时起 绥芬河公路口岸旅检通关正式恢复

      按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外事组《关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的通知》要求,现将恢复绥芬河公路口岸旅检通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自2023年1月8日零时(北京时间)开始,正式恢复绥芬河公路口岸旅检通关,内地与俄方人员正常往来。  二、入境人员(含司乘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新冠...

    时间:01-07
  • 傅政华案细节披露:对孙力军唯命是从 迷信政治骗子被骗长达20年

      中新社北京1月7日电 中国官方媒体7日晚播出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第一集《第二个答案》,其中披露了傅政华案细节。  傅政华,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2021年10月被立案审查调查,2022年3月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专题片称,傅政华从年轻时入党就没有真正树立起理想信念,而是信奉只讲个人...

    时间:01-07
  • 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第一集《第二个答案》

      第一集《第二个答案》  【解说词】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10月23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

    时间:01-07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吹冲锋号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征程上的新挑战新考验,我们必须高度警省,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2022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持以零容忍态...

    时间:01-07
  • 傅政华攀附孙力军细节披露!自称此生就为当官而来

      中新网北京1月7日电 7日,被网友称为“年度反腐大片”的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首播,专题片第一集披露了司法部原部长傅政华的贪腐案例,他攀附孙力军政治团伙,被政治骗子蒙骗,收受占用大量住房的细节首次被披露。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截图  傅政华攀附孙力军细节披露  自称此生就一件事...

    时间:01-07
  • 春节将至,中国农村地区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感染高峰?

      中新社北京1月7日电 (马帅莎 李纯)随着春节临近返乡人员增多,中国农村地区可能会迎来感染高峰。如何加强农村老年人防护意识?如何预防和减少农村地区新冠重症的发生?如何保障农村药品供应?偏远地区如何保证患者及时转运?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7日举行发布会,对以上问题作出解答。  农村地区一直是疫情...

    时间:01-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