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华北多地候初雪,人工增雪可行吗

2023-01-05 02:36:33

来源:科技日报

  如果云层中的水汽充沛、自然冰晶数量充足,就容易触发自然降雪过程。但如果云中缺乏自然冰晶,这时便需要借助人工手段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促使云中的冰晶数量迅速增加。

  目前,人们选用充当人工冰核的主要是碘化银。它的使用方法也十分简单,利用飞机、火箭弹、地面燃烧炉等方式将含有碘化银的物质直接播撒至云中的合适部位,随后便可以等待降雪。

  ◎实习记者 都 芃

  新年伊始,辞旧迎新,但是许多人在瑞雪中迎接新年的愿望又一次落空了。今年1月上旬,北京、河北等部分华北地区或许都等不来2023年的第一场降雪。

  天公不作美,迟迟不能降雪,“人工”能不能帮忙?最近在网络上,人工增雪屡被提及。那么,这种降水方式是否可行呢?

  为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二级研究员姚展予,就人工增雪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冬雪匮乏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瑞雪兆丰年,洁白的雪不仅是大地的装饰品,对于自然生态环境来说,一场大雪更是必不可少的越冬“物资”。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里的“三层被”指的就是积雪。

  姚展予告诉记者,冬季降雪对于越冬农作物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不下雪首先会造成土壤干旱,对冬小麦等作物的正常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如果整个冬季不下一场大雪,很容易造成土壤干旱,影响冬小麦的正常水分供给。”姚展予表示。

  其次,缺少了冬季降雪,冬小麦的抗寒能力也会大大下降。积雪疏松多孔,一层厚厚的降雪像一条柔软的“棉被”,将土壤、作物与外界的冷空气隔绝开来。积雪既能防止土壤中的热量流失,同时也能阻挡寒冷的空气侵入。如果缺少了这层“棉被”的保护,加之土壤较为干旱,土壤中的冻土层深度便会增加,致使越冬小麦发生冻害,造成小麦麦苗出现发红等现象。

  “开春后,这些发红的叶片很容易枯萎,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姚展予介绍道。

  冬雪除了对越冬作物本身有影响外,也影响着土壤中越冬害虫的成活率。一场覆盖整个麦田的大雪融化后,雪水渗入土壤,在低温的作用下,地表层的土壤将形成冰土层。如此一来,隐藏在浅层土壤中的部分越冬害虫将被冻在冰土层中。冰土层内的低温、缺氧环境,会让害虫死亡。而如果一个冬天都没有降雪,缺少了低温这一“天敌”,待到春天气温回升后,农作物虫害势必增多,到时便需要加强对小麦等越冬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除了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长期缺少降雪也会使得冬季空气寒冷干燥,飘浮在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难以得到有效抑制,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尤其会加速呼吸道病毒的传播,容易诱发呼吸道类疾病。

  不是“无中生有”而是“锦上添花”

  冬雪虽好,却不是说有就有。从宏观的天气条件来看,雨雪的形成需要冷暖气流交汇,且云层中要拥有足够的水汽。从微观层面来看,还需要云层中有充足的冰核帮助雪晶聚少成多,变成雪花降落地面。因此,对于人工增雪作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天气系统和云系条件。只有二者符合基本条件,才可开展人工增雪作业,否则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姚展予提醒道:“人们经常将人工增雨、人工增雪称为人工降雨、人工降雪,这是不准确的,因为人工增雨/雪作业只能在原有的天气条件上‘锦上添花’,而无法实现‘无中生有’。”

  首先,实现人工增雪需要有合适的云层。

  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上的云层被称为暖层,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的云层被称为冷层。冬季北方地区的云层主要以冷层为主。如果云层中的水汽充沛、自然冰晶数量充足,就容易触发自然降雪过程。但如果云中缺乏自然冰晶,这时便需要借助人工手段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促使云中的冰晶数量迅速增加。

  目前,人们选用充当人工冰核的主要是碘化银。它的使用方法也十分简单,利用飞机、火箭弹、地面燃烧炉等方式将含有碘化银的物质直接播撒至云中的合适部位,随后便可以等待降雪。

  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人工增雪作业在实施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

  姚展予告诉记者,人工增雪的流程一般为,首先通过天气预报和云预报确定适合人工增雪的云系。随后设计好相应的作业方案,准备好飞机、火箭、地面燃烧炉等作业工具。当天气系统基本符合条件时,利用卫星、雷达等对云系进行跟踪监测,一旦符合人工增雪条件,便立即申报作业空域,紧接着便是飞机升空、火箭发射,一系列增雪作业迅速展开。在作业结束后,还需要综合雷达回波、地面降雪量等评估作业效果。

  使用碘化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或许是人们对于洁白无瑕的雪花有着太多美好寄托,当增雪前加上“人工”二字时,人们心中难免产生疑问,人工增雪带来的雪还是真的雪吗?甚至在朋友圈中也一度流传着这样一则谣言:人工增雪的雪花中含有碘化银,对身体有害,因此不宜接触。

  对此,姚展予表示,人工增雪作业中确实需要用到碘化银,这是因为碘化银的分子结构与冰晶的分子结构非常相似。碘化银在云层中可以充当人工冰核,增加冷层中的冰晶浓度,促进冷层的降雪过程。

  也正是由于碘化银的这一优异特性,只需要1克的碘化银便可以在零下15摄氏度的环境中生成10^13—10^14个冰晶核。因此,在实际人工增雪作业过程中,碘化银的使用量并不高。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际上便开始研究碘化银对环境的影响。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都对碘化银催化降水后环境中的银离子浓度进行了长期跟踪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后产生的银离子浓度低,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我国也开展了碘化银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例如,从2003年开始,北京市每年夏季都会在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区域进行蓄水型人工增雨作业,并对水库水体进行银离子检测。其检测结果显示,人工增雨作业后,水库中的银离子平均浓度为0.64微克/升,远低于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生活饮用水中银离子浓度不超过50微克/升的标准,这同样表明了人工影响天气使用碘化银对生态环境及人体的影响几乎不存在。

  此外,还有不少人好奇,人工增雪过程是否是“拆东墙补西墙”,挪用了其他地区的降水量?

  对此,姚展予解释道,人工增雪的天气过程一般都是大范围的系统性降雪天气过程,在大范围降雪过程中,水汽是源源不断地从云外向云内补充。同时,上升气流也在不断变化,云本身也在不断形成和发展

  “大范围的降雪过程不是像河流上游截留下游用水那样简单的问题。因此,人工增雪一般不会对其他地区的云层降雪量产生影响。”姚展予补充道。(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经济大省挑大梁|塑造新优势 奋力开新局——江苏锤炼实体经济“看家本领”

      新华社南京1月4日电题:塑造新优势 奋力开新局——江苏锤炼实体经济“看家本领”  新华社记者陈刚、杨绍功、朱程  包机出海,企业稳订单、政府忙招商;强筋健骨,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科创赋能,持续塑造发展新优势……岁末年初,制造业大省江苏热火朝天的发展景象,正驱散空气中的寒意。  承压复苏,迎难...

    时间:01-05
  • 中宣部要求各地各新闻单位认真开展2023年“新春走基层”活动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近日,中宣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新闻单位认真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报道,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全面反映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生动展示广大人民群众欢乐祥和过春节的喜人景象,齐心协力营造喜庆安康、昂扬向...

    时间:01-05
  • 对抗演练砥砺实战本领

      陆军某旅   对抗演练砥砺实战本领   本报讯 沈子凯、朱强报道:天线飞转屏幕闪烁、无形空间电波交织……1月3日,陆军某旅一场电子对抗演练悄然打响。红方正准备与火力分队协同出击时,突遭蓝方强电磁干扰。红方见招拆招,巧用抗干扰措施,成功突破电磁屏障,赢得战场主动...

    时间:01-05
  • 国家医保局:守牢防止因病规模性返贫底线

      央视网消息:为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帮扶,进一步提升帮扶精准性和时效性,有效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风险,日前,国家医保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坚决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的通知》。  《通知》细化了确保应保尽保、稳妥推进政策衔接、强化风险预...

    时间:01-05
  • 一图看懂|老年人感染新冠后何时需要就医?需要注意什么?

      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感染后需要注意什么?出现紧急情况如何急救?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就医?恢复期应该怎么做?一图看懂↓↓↓  (新京报)...

    时间:01-05
  • 时政新闻眼|习近平新年会见的第一位外国元首,为什么是他?

      元旦刚过,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成为新年第一位访华的外国领导人。1月4日,习近平主席同他举行会谈,这也是两国元首去年11月泰国曼谷会见之后再次相见。习主席对马科斯说,希望你这次访华不仅是一次“怀旧之旅”,更是一次“开创之旅”。  马科斯有着怎样的中国情缘,两国元首如何擘画中菲关系未来发展,新年首...

    时间:01-05
  • “习近平总书记的2022·年度瞬间”之六:一滴水可以见太阳

      新华网记者 李洁琼  设计 程媛媛  【学习进行时】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心怀人民、夙夜在公,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022,已经画上圆满句号。  2023,新的一年正在徐徐展开。  新华社《学习进行时...

    时间:01-05
  • 要点速览|新年首场外事活动,习近平主席这样阐述中菲关系

      1月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举行会谈。关于中菲关系,习近平主席在会谈中作出一系列重要阐述。一起来看要点。...

    时间:01-05
  • 焦点访谈:十年贺词 点赞人民 为奋斗者加油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十年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总会为奋斗着的人们点赞鼓劲。这些话语无论何时听到,都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习近平主席指出,“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他称赞,“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一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时间:01-05
  • 医保谈判今日再开启,多种救命药首次“开谈”

      2022年国家医保现场谈判将于1月5日开启。本次医保谈判将有多款肿瘤高值新药、罕见病新药等首次“开谈”。在价格方面,安信证券分析师马帅分析,按照现行简易续约规则,创新药新增适应症后价格降幅或将在44%以内,与重新谈判可能的50%~60%平均降幅相比,其降幅有所收窄。  多款重磅肿瘤药、罕见病药参与...

    时间:01-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