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开局迈出新步伐——2023年开年推动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

2023-01-02 20:24:3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 题:开局迈出新步伐——2023年开年推动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

  告别2022,迎来2023。

  过去一年,经历重重考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不减。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稳”的基调更明确,“进”的要求更积极,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笃定。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发展进取的蓬勃活力。

  新起点展现新气象:稳中求进不断巩固经济回升态势

  寒冬时节,四川阿坝。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青海西宁至四川成都高速铁路全线首座开挖隧道——红原2号隧道施工现场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克服冬季高原缺氧、雨雪等恶劣条件影响,600多名管理、施工人员驻守现场;机器轰鸣声中,隧道掘进有条不紊……

  “一条路,跑出西部发展的加速度。这条铁路建成后,将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让沿线地区发展再加速。”中铁十九局西成铁路项目负责人王海亮说。

  岁末年初,“高质量发展”成为拓展回稳向上态势的关键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各地各部门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努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加快恢复,经济活力正在不断释放。

  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里,宽敞明亮的温室内一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温室内,去年9月定植的番茄开始陆续上市。“番茄植株每周开一次花,每天持续采收,一直可以采收到今年7月。”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总经理李新旭最近忙得连轴转。作为京津冀地区单体最大的蔬菜生产连栋温室负责人,他不仅要管生产,还要考察外埠的生产基地,准备扩大产能。

  工地赶进度、企业抢订单、商场聚人气……复工复产不只是人员召回、机器重启,更是信心与希望的重启。

  元旦假期首日,重庆解放碑商圈人头攒动。走进位于重百大楼顶层的直播间,一场日化品电商直播正在进行。“做直播、上云端,我们这样的老百货商场也有了新气象。”重百大楼解放碑店总经理杨薇告诉记者,作为重庆“资历最老”的百货商场,不久前,企业尝了一回“新”,首次将百货产品上线电商平台,基本实现全品类产品线上销售。

  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自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大产业资金支持、扩大区域消费联动,帮助企业和商户恢复发展

  “新的一年是新的起点。”杨薇说,“我们有信心加快摆脱疫情影响,这个元旦假期,商场有望实现‘开门红’。”

  发展彰显新动能: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苍茫的西北戈壁滩上,宁夏中卫市中国大脑数据中心里,海量信息数据在此汇聚、分流。

  一排排两米多高的服务器高速运转,机柜里密密麻麻的硬盘闪烁着绿色微光。宁夏西部云基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宁从新风制冷机组走到数据机房,再走到电池室、电力室,不时查看着机器的运行状况。

  “戴上VR眼镜、点击手机屏幕、选择应用场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虚拟世界中饱览山川风光正逐渐从梦想变成现实。”庄宁说。

  2022年2月,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日前,我国发布“数据二十条”,系统性布局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与时俱进地调整与数字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持续向纵深推进的标志性、全局性、战略性举措。

  湖南长沙,中联重科挖掘机智造园区内,每6分钟一台挖掘机即可下线。从备料、焊接、机加、涂装、装配到调试,挖掘机全生产流程通过智能工厂和无人化“黑灯产线”控制。

  “光一个装配车间,就有2600个传感器,数百台AGV移动机器人、RGV有轨输送小车、涂胶机器人等智能设备,让各个生产工序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中联重科智能制造中心负责人奉华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9%,比全部投资增速高出14.6个百分点。

  数九寒天,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的多晶硅还原炉产线一片繁忙。

  “2022年订单大幅增加,市场一路向好,多晶硅还原炉业绩同比预计增长三倍左右。”公司总经理王法根说,多晶硅还原炉是太阳能光伏行业多晶硅生产的核心设备之一,公司储备了电子级多晶硅还原炉和大间距炉型等创新技术,同时还在积极布局绿电智能制氢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新格局呼唤新作为: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发展活力

  新年伊始,神州大地的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

  南海之滨,海南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在文昌市,一块面积约为93亩的土地正在进行地质勘查。不久后,它将摆上“土地超市”,等待企业挑选。

  瞄准“项目等土地”“土地晒太阳”等问题,海南“土地超市”2022年开张。“这是我们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制度集成创新。”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处长王恩泽告诉记者,当地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土地交易机制和平台应用,力图破解项目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助力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目光向西,新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内,满载农产品的货车正有序排队,等待办理通关手续后运往中亚和俄罗斯。

  向改革创新要效率、要活力。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口岸管理局局长张敬寿告诉记者,当地通过设置专用窗口、专用通道等方式持续优化服务,压缩通关时间。同时,“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推动农产品进出口业务蓬勃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立足国内,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联通国际,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眼下,各地各部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国内国际循环顺畅联通。

  岁末年初,电子产品消费迎来旺季。在北京,相关部门于2022年11月20日至12月31日期间发放6批次绿色节能消费券,适用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空气净化器等众多品类。

  在安徽,一批重大项目招引与建设“马力全开”。24个“科大硅谷”项目近日集中签约,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涵盖了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项目体量大、质量好、前景优,我们将加快推进、早日建成投产。”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又要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集装箱卡车来回穿梭,“高水平对外开放”彰显发展魅力。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介绍,新的一年,临港新片区将用制度创新把优势和活力激发出来,加快探索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

  一次见面胜过千封邮件。过去一个月里,浙江、江苏、广东、四川、河北、海南、山东、新疆等地政府助力外贸企业奔赴日韩、东南亚、欧盟、中亚等地参展、会谈,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春山在望,未来可期。

  新的一年,坚定发展信心,埋头苦干、勇毅向前,中国经济必将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记者樊曦、王优玲、周圆、李晓婷、潘烨、苏晓洲、孙奕 新华网)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高校清理校级科研机构 科研组织管理怎样优化?

      高校清理校级科研机构——  去除冗余之后,科研组织管理怎样优化  本报记者 杨飒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3日 14版)  高校是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主阵地。过去十年间,高校科技力量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校级科研机构成...

    时间:01-03
  • 支持民营经济方向不变力度不减

      本报记者 曾诗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近期,各地区各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大对民营企业纾困帮扶力度。专家表示,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预期向好、政策有力,民营企业要坚定信心,继续练好内功,助力经济...

    时间:01-03
  • 节前密集通报敲警钟 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强化震慑

      节前密集通报敲警钟  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强化震慑  本报记者 李灵娜  节假日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的节点,也是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考点”。自2022年12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起,截至去年底,黑龙江、广东、福建等多地纪检监察机关...

    时间:01-03
  • 围绕建设农业强国大局 紧盯“三农”重点工作强化监督

      围绕建设农业强国大局 紧盯“三农”重点工作强化监督  强国先强农  本报记者 薛鹏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

    时间:01-03
  • 保护古树名木 三部门联合部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公安部等三部门联合部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保护古树名木 维护生态安全(美丽中国)  本报记者 亓玉昆 寇江泽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3日 第 14 版)  核心阅读  古树名木既是宝贵的物种资源,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去年9月,公安部等三部门联合部署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

    时间:01-03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恢复开放

    原标题: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恢复开放2023年1月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恢复开放,观众需提前1-10天通过军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平台实名预约参观。杜建坡摄(人民图片网)原标题: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恢复开放...

    时间:01-03
  • 中欧班列(郑州)新年首趟班列开行

    原标题:河南:中欧班列(郑州)新年首趟班列顺利开行1月1日,2023年新年首趟中欧班列(郑州)X8069次列车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圃田车站开出,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奔向万里之外的德国汉堡。该趟班列编组55辆,主要装载有太阳能光伏组件、汽车配件、炭钢管件等货物。栗璋鹏摄(人民图片网)原标题:河南:中欧班列(郑州)新年首趟班列...

    时间:01-03
  • 我国慕课学习人次达九点七九亿(新数据 新看点)

      本报北京1月2日电 (记者丁雅诵)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截至去年11月,我国慕课数量已经达到6.2万门,注册用户4.02亿,学习人次达9.79亿,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认定3.52亿人次,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以慕课为牵引,深入开展在线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高等教育数字化进入新阶段,高等...

    时间:01-03
  • 元旦假期消费回暖 景区商圈人气旺!

    原标题:景区商圈人气旺!元旦假期消费回暖复苏明显元旦假期,各地推出了各种特色活动和消费举措,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景区、商圈、餐饮业的人气逐渐恢复,带动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元旦假期国内游客出游5271.34万人次元旦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期间,全国国...

    时间:01-03
  • 三星堆重大成果!它还没有名字

    经历了三千年的“离别”两件“国宝”终于再度相拥它们还不是来自一个“坑”……记者2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学家利用数字三维模型技术实现了三星堆3号“祭祀坑”铜顶尊跪坐人像与8号“祭祀坑”神兽的成功拼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介绍这两件文物都是从三星堆新发现6个“祭...

    时间:01-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