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高校清理校级科研机构 科研组织管理怎样优化?

2023-01-03 08:04:37

来源:光明日报

  高校清理校级科研机构——

  去除冗余之后,科研组织管理怎样优化

  本报记者 杨飒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3日 14版)

  高校是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主阵地。过去十年间,高校科技力量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校级科研机构成为高校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

  然而,近期不少高校却纷纷发布清理校级科研机构的通知,引发社会关注。清理校级科研机构释放出何种信号?学校应如何更好地管理校级科研机构?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淘汰“僵尸”机构,减轻学校管理负担

  近期,湖北大学发布《关于清理校级文科研究机构工作的通知》,称“为规范我校校级文科研究机构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文科研究机构科研水平……学校决定启动校级文科研究机构清理工作。”

  稍早前,华南农业大学也在《关于开展校级科研机构优化调整和申报工作的通知》中表示,对学校“校级非实体科研机构进行整合优化调整和清理(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值得关注的是,在撤销一批不符合要求的非实体科研机构的同时,该校还明确,要新建一批聚焦前沿科学的非实体科研机构。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英剑表示,清理校级科研机构的原因,应该从其成立目的、运作情况等方面分析。一般来说,成立科研机构大都是为了促进学术发展,推进科研成果产出,支持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等。成立初衷往往是积极的。“但据我了解,一些校级科研机构在成立的时候,并没有获得学校的实质性支持,严格说来属于‘三无机构’:无经费、无人员、无办公场所,即学校不提供额外的经费支持,需要个人去申请纵向或横向科研经费;除了带头人外,没有编制,所以无固定人员,全都是兼职;因为无行政规划,也难以配套专门的办公室或实验室等。此类现象,在文科类科研机构中比较普遍。当然,也有一些科研机构,可能从学校某个部门或者机构负责人所在学院获得少量的经费支持,但大都不长久,很难维持一个科研机构的正常运转。”

  郭英剑补充道,从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到,一些高校所清理的科研机构,大都处于停运、负责人退休状态等等。因此,应该属于正常的清理范围。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端鸿也认为,清理校级科研机构主要是把名存实亡的“僵尸”机构淘汰掉,减轻学校的管理负担。“校级科研机构从建立到发展,有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有的逐渐被淘汰走向消亡,都是可能发生的情况。”

  张端鸿认为,校级科研机构的优胜劣汰是高校优化科研组织管理的必然过程。一些校级科研机构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逐渐被淘汰了;也有一些校级科研机构建立以来只是一个空转的平台,客观上需要清理。建立常态化的校级科研组织动态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这意味着高校更加重视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

  校级科研机构获批不易,但管理考核标准不完善

  清华大学科研院丁帆等学者曾梳理了清华大学校级科研机构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学校自主批建科研机构和联合科研机构(学校以协议形式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建立的科研机构)。其中,自主批建科研机构分为部委委托学校建立、根据学校战略发展部署建立、学校顶层规划布局建立、学校为筹备政府批建科研机构建立四类。联合科研机构则包括与国内企事业单位或国(境)外企业合作建立,与国(境)外大学、研究机构或组织合作建立两类。

  丁帆等学者认为,校级科研机构的出现为高校构建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平台,开辟了多学科融合发展的新途径,也为高校提高科研能力及实现协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道路。

  那么,高校校级科研机构的建立和清理是否有相关规章制度可参考?

  张端鸿指出,除了省部级平台、国家级平台有相应层面的管理机制外,一般性的校级科研机构均归属学校内部科研管理,其成立和清理主要依据学校科研机构管理办法。按照通例,高校层面会出台校级科研机构管理条例或者办法,由学校科研部门、机构或组织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审核,重要的校级科研机构需要通过校长办公会议审议。

  郭英剑介绍,对于少数获得学校经费支持的科研机构,高校一般都有考核指标;但是,对于那些“三无机构”,高校通常并没有具体考核指标,所以,机构负责人的成果,一般都被认为是科研机构的成果,以此作为机构能否继续存在下去的重要依据。当然,具体的管理,各校有不同的方式,但大都归科研处管理。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不少高校均出台了科研机构管理办法,不仅有设立要求,更有管理与考评指标。

  例如《上海师范大学科学研究机构管理办法(修订)》中提出的申报标准之一是“申报科学研究机构必须以学校相关学科为支撑,有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研究方向,以及相对稳定的建设规划。”而在“管理与考评”中明确规定,“校级科学研究机构建设周期为四年。自批复日期起,四年建设周期结束,通过相关绩效考核可进入下一轮建设周期。绩效考核的对象为原科学研究机构的全体成员。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科学研究机构,由主管部门报请主管校长批准后撤销”。

  张端鸿表示,校级科研机构是依托院系等教学科研组织建立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研平台,也有少部分是完全独立于院系的。跟院系内设的科研机构相比,校级科研机构或者其负责人一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才能在学校层面获得审批。校级科研机构以学校层级的名义面向社会各界拓展科研合作。而涌现一批活跃的校级科研机构,有助于高校科研整体活力和实力的提升。“校级科研机构管理比较灵活,有助于形成较强的科研资源吸纳能力。很多校级科研机构具有成长性,有些省部级平台、国家级平台也是从校级科研机构成长起来的。”

  郭英剑认为,校级科研机构要想运转良好,就必须认真对待。“现在的情况是,申请成立获批不易,但成立之后,管理相对放松,很大程度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清理机构的同时,更应多扶持有潜力的科研机构

  丁帆等学者曾在《设立校级科研机构的必要性探讨》一文中指出,校级科研机构的建立有助于发展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对高校学科建设及声誉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文章表示,成立校级科研机构可聚集多方资源,突破传统学科束缚,通过集中科研力量,避免人力、物力和科研资源的隐性浪费,控制科研成本,降低科研工作重复率,提高科研成果产出率,拓展科研思路及方法,发展优势学科、开拓新兴学科,扩大高校的科研与学术影响力。

  那么,校级科研机构建立后,如何才能保证其长效运转?

  郭英剑认为,首先需要学校投入,并认真加以管理。“既然批准机构成立,就应该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为机构运转提供必要的支持。相比于为科研机构提供充足编制、供给办公场所,给予一定科研经费支持虽然也有难度,但存在较大可能性。当然,如果成立该科研机构的目的,是为了以此为学校争取额外的科研经费,那另当别论。有了经费,即使没有固定人员,也可以临时聘请工作人员,或者按照科研项目要求聘请人员,会议室、实验场所等空间也都可以自行租用,机构也就可以迈开正常运转的第一步了。”

  张端鸿指出,校级科研机构有效运行的关键是人,机构成立后,核心成员是不是继续在这个平台上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关键。高校应当对校级科研机构建立动态监测和管理机制,着力培育一批充满活力、具有影响力的校级科研机构。“我认为,清理校级科研机构不应只把关注点放在‘淘汰后进’上,更要发现并扶持有潜力的科研机构乃至院系内设科研机构,同时不断优化管理。”

  郭英剑表示,“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今天的文科科研机构比过去具有更大的作用与价值。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可以不局限于学院较为单一的专业设置、学术资源,通过科研机构的形式,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人员组织在一起,从而进行学科中各专业与其他专业的重组,形成文理交叉。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达到扩展知识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他认为,如果建设得较为成功,校级科研机构完全可以在新文科背景下,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对于文科而言,已经到了科研机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用整顿清理的时机,对其中的‘潜力股’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让其在新文科背景下发挥文理交叉与融合的时代作用。这比一味清理、淘汰,意义要大得多。”(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与南非建交25周年——中南互利合作“一加一大于二”

      2023年1月1日是中国与南非建立外交关系25周年纪念日。25年来,中南友好关系不断深入,团结协作更加紧密,经贸合作广结硕果,人文合作异彩纷呈,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朝更高质量、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发展成为中国同非洲乃至发展中国家间最重要和最具活力的双边关系之一。  20世纪90年代南非废除...

    时间:01-03
  • 为中小农户进入大市场提供保障

      试点品种不断增加,覆盖地区持续拓宽,“保险+期货”——   为中小农户进入大市场提供保障(经济聚焦)  核心阅读  近年来,“保险+期货”对涉农品种的支持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保障成效更加显著,呈现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随着涉农主体的参保积极性不断增强,“保险+期货”还需进一步创新,拓展服务农业...

    时间:01-03
  • 马来西亚将受益于更加繁荣的中国——访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

      新华社吉隆坡1月2日电 专访:马来西亚将受益于更加繁荣的中国——访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  新华社记者汪艺 毛鹏飞2022年12月28日,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在吉隆坡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日前在吉隆坡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希望中国继续快速发展,...

    时间:01-03
  • 共促中阿经贸合作走深走实

      第十三届中国(阿联酋)贸易博览会在迪拜举行   共促中阿经贸合作走深走实(国际视点)  核心阅读  最近落幕的中国(阿联酋)贸易博览会,是2020年以来在迪拜线下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中国商品博览会。众多中国企业在政府组织下包机参展,积极展示优质产品、探寻合作机遇,为进一步推动外贸拓市场、稳增...

    时间:01-03
  • 聆听新年贺词 逐梦2023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从这份贺词中,人们读出了新时代中国的磅礴力量。  2022年,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坚韧不拔、携手同行。2023年,在满心的期待中,无数个“小”我将奋斗融入新时代的“大”我中,必将成就夺目的未来。  总策划:袁炳忠  ...

    时间:01-03
  •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开年访华,任内首次“中国之旅”有何看点?

      中新社北京1月3日电 (记者 郭超凯)新年伊始,中国外交迎来一位重要客人。应中方邀请,菲律宾总统费迪南德·罗慕尔德兹·马科斯3日起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  此访创下三个“第一”:马科斯总统是2023年中方接待的首位外国元首,此次访问是他任内首次访华,也是首次正式访问东盟以外国家,充分体...

    时间:01-03
  • 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面对国家安全的严峻形势、面对现实存在的战争风险,我们必须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刻认识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

    时间:01-03
  • 学习进行时|行则将至 做则必成——品读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学习进行时】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与您一同学习感悟。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这是一个约定。  跨年夜,华灯初上,耳畔又响起温...

    时间:01-03
  • 新时代青年的《信仰》:用奋斗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

      信仰是什么?  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热爱  是不受百炼难以成钢的坚持  还是敢想敢说敢闯敢干的奋斗与拼搏  走过无数的人生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寄希望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

    时间:01-03
  • 台湾桃园一黑帮大佬倒垃圾时遭枪击 身中6枪不治身亡

      中新网1月3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桃园市黑帮绰号“黑人”的郭信一2日傍晚遭人持枪连续射击,身中6枪,紧急送医仍不治身亡。警方报请桃园地检署侦办,追缉凶手。  根据现场民众表示,郭信一傍晚出门倒垃圾,在泰昌十街突然被人开枪,郭信一奋力逃离,但又接连被开了数枪。  消防员获报到场时,郭信...

    时间:01-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