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酷炫!原来你是这样的甲骨文

2023-01-02 19:40:50

来源:央视新闻

哪些中国文化遗产最引人关注?

搜索引擎大数据显示

甲骨文成为文化遗产中的搜索量冠军

近半年来,“甲骨文”相关内容的

搜索热度快速增加,环比上涨38%

它已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

引领了一波“最潮中国范儿”

↓↓↓

神秘“天书”有了新玩法

嘻哈歌曲、动画片、互动装置展出……

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甲骨文

已不仅仅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神秘文字

而是出现在各类文化产品和创新应用之中

“两只手把门闩一拔

门打开了,一颗心飞出来

这就是‘开心’”

这套甲骨文表情包广受欢迎

目前累计被发送了930多万次

用拼音就能在电脑上打出甲骨文

这套字库的发明

使得甲骨文可以

作为一种“活”文字被使用

这座以殷墟甲骨

为主题的虚拟小镇

可以带你远程体验殷墟文化

当古老文字遇上新科技

来自商朝晚期的甲骨文

距离它首次被发现已经过去123年

目前仍有三分之二的甲骨文字仍未破解

面对如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甲骨文研究工作利用科技找到了突破口

以这组拓片为例

用肉眼几乎无法看出相似

然而,人工智能可以

根据图像本身的纹理信息

判断出它们是重复的

有了这种对应关系

研究人员就能将这些拓片叠加拼合在一起

获得一个更完整的拓片

现在,用人工智能将一张拓片

与另外18万张拓片逐一比对

只需要3~5分钟

结束了拓片整理需要耗费数年的历史

目前

甲骨文智能拼合、甲骨文智能识别等

不少新技术已经进入应用阶段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对甲骨文的研究还能不断提速

一页页揭开埋藏地下数千年的

灿烂文明长卷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监制/李浙 主编/马玮璐

  总台央视记者/张勤 王琰 朱慧容 张艺瑾 苗毅萌 陈伟奎 李常揆 安阳台 张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高校清理校级科研机构 科研组织管理怎样优化?

      高校清理校级科研机构——  去除冗余之后,科研组织管理怎样优化  本报记者 杨飒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3日 14版)  高校是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主阵地。过去十年间,高校科技力量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校级科研机构成...

    时间:01-03
  • 支持民营经济方向不变力度不减

      本报记者 曾诗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近期,各地区各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大对民营企业纾困帮扶力度。专家表示,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预期向好、政策有力,民营企业要坚定信心,继续练好内功,助力经济...

    时间:01-03
  • 节前密集通报敲警钟 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强化震慑

      节前密集通报敲警钟  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强化震慑  本报记者 李灵娜  节假日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的节点,也是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考点”。自2022年12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起,截至去年底,黑龙江、广东、福建等多地纪检监察机关...

    时间:01-03
  • 围绕建设农业强国大局 紧盯“三农”重点工作强化监督

      围绕建设农业强国大局 紧盯“三农”重点工作强化监督  强国先强农  本报记者 薛鹏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

    时间:01-03
  • 保护古树名木 三部门联合部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公安部等三部门联合部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保护古树名木 维护生态安全(美丽中国)  本报记者 亓玉昆 寇江泽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3日 第 14 版)  核心阅读  古树名木既是宝贵的物种资源,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去年9月,公安部等三部门联合部署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

    时间:01-03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恢复开放

    原标题: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恢复开放2023年1月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恢复开放,观众需提前1-10天通过军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平台实名预约参观。杜建坡摄(人民图片网)原标题: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恢复开放...

    时间:01-03
  • 中欧班列(郑州)新年首趟班列开行

    原标题:河南:中欧班列(郑州)新年首趟班列顺利开行1月1日,2023年新年首趟中欧班列(郑州)X8069次列车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圃田车站开出,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奔向万里之外的德国汉堡。该趟班列编组55辆,主要装载有太阳能光伏组件、汽车配件、炭钢管件等货物。栗璋鹏摄(人民图片网)原标题:河南:中欧班列(郑州)新年首趟班列...

    时间:01-03
  • 我国慕课学习人次达九点七九亿(新数据 新看点)

      本报北京1月2日电 (记者丁雅诵)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截至去年11月,我国慕课数量已经达到6.2万门,注册用户4.02亿,学习人次达9.79亿,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认定3.52亿人次,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以慕课为牵引,深入开展在线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高等教育数字化进入新阶段,高等...

    时间:01-03
  • 元旦假期消费回暖 景区商圈人气旺!

    原标题:景区商圈人气旺!元旦假期消费回暖复苏明显元旦假期,各地推出了各种特色活动和消费举措,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景区、商圈、餐饮业的人气逐渐恢复,带动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元旦假期国内游客出游5271.34万人次元旦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期间,全国国...

    时间:01-03
  • 三星堆重大成果!它还没有名字

    经历了三千年的“离别”两件“国宝”终于再度相拥它们还不是来自一个“坑”……记者2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学家利用数字三维模型技术实现了三星堆3号“祭祀坑”铜顶尊跪坐人像与8号“祭祀坑”神兽的成功拼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介绍这两件文物都是从三星堆新发现6个“祭...

    时间:01-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